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国诗歌是一个庞大的集合,而且,它的量还在不断地加大。学习外国诗歌,从何下手呢 ?  我们必须先在中外诗歌的对比中认识外国诗歌。中国诗歌从一开始就以抒情为正宗,以含蓄为其主要特色。东方诗歌在这方面都差不多。但西方诗歌却不同,它的叙事功能一直很强大。所以,包括中国诗歌在内的古代东方诗歌要比古代西方诗歌优秀。但事情到了 18世纪以后有了变化,其时,东方在封建帝制的统治下已经腐朽,而西方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资本主义阶段──诗歌也是如此,欧美诗歌出现了浪漫派,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诗人,对我们中国影响较大的有英国的…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诗歌的艺术符号。它首先通过语词的“裂变”带来一个诗意的审美空间,再指引读者在感受语言之美的同时,体会到更多层面更蕴藉丰富的超语言之美。然而,语言始终是走进诗歌的唯一途径。本文以诗歌语言为基点,从诗写作和诗阅读两个方面,展开对诗歌语言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浅谈鉴赏古典诗词的人物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慧杰 《现代语文》2010,(2):111-112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着每一个读者,使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意。新课标要求: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相似文献   

4.
一众所周知,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它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每一个中国儿童学习的首选内容。古代的童蒙教育和现代的小学教育都重视汉语的教学。在各门学科中,小学语文可算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了。始于周秦的中国古代童蒙教育“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等伦常之节和诗书礼乐典章制度之文”,其主要内容是以语文为主的,大致可分为识字、习字、学诗、作文、读史、学经等。汉代的教师被称为书师,一教学生识字,二教学生经学,以《孝经》、《论语》为主要教材。自唐代后,由于受科举考试注重诗赋的影响,开始进行诗歌教学,开我国蒙学习诗作对之先河。…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中国诗歌的长河就一直没有断过流,它总是奔腾向前,有一个起点,却绝没有一个终点。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说,诗人和诗歌的源头在汨罗江。是的,屈原是第一个在中国诗史上留下自己姓名的人。每年端午节,我们以龙舟竞赛的方式来怀念他。当然,我们怀念的还有他那光耀千古的诗。“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的意义在于,他第一次在诗歌中突出了大写的人。   屈原开了一个好头,以后的诗歌就洋洋大观了,楚辞汉赋、魏晋风骨、唐诗宋词元曲……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诗歌不但营养了中国…  相似文献   

6.
阅读和欣赏古代诗歌是一个审美过程。在这个审美体验中 ,除了诗歌的韵律美给我们带来审美的感受 ,最大的审美体验恐怕就是古代诗歌中的映像之美。古今中外的文艺评论家常把它比喻为水中影、镜中像。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 :“盛唐诗人惟在兴趣 ,羚羊挂角 ,无迹可求” ,“如空中之音 ,相中之色 ,水中之月 ,镜中之象”。这一审美体验 ,我们从许多优秀篇章中可感受到。唐代诗人李商隐在他的著名绝句《巴山夜雨》中用神奇的笔调 ,真情洒露 ,随意写来 ,却产生了动人的效果 :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相似文献   

7.
在这几首诗歌中,我最喜欢顾城的《弧线》,它优美而含蓄。每一节诗歌都是一幅动感十足的画,每一幅画似乎都是一个故事,关于弧线的故事。顾城自己说,他对自然中的弧线是欣赏的,而对人的弧线是暗含讽刺的。   可是我觉得,“少年去捡拾 /一枚分币”,也是很美丽的。不知是我的理解力有限还是另有其他原因 ?  读完《弧线》,我想我们岂不是可以用“直线”或“圆”来构思一篇文章或一首诗歌 ?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那里面有画面,有故事,有动人的诗歌。   简评:读诗时和诗人或别人看法不同是正常的事,大可不必怀疑自己的能力。如果…  相似文献   

8.
诗歌创作能自如地将天地万物驱遣于笔端,无不得益于他们“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思维,这其中除了“想像”,另一个很重要的思维便是“联想”,它让诗人们随时间环境的变化而生出千般慨叹,因形形色色的事物而引起万种思绪。那么作为诗歌鉴赏,我们何不顺着作的思维方向去联想,从而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情,领悟诗歌的意境、神韵?我们何不联系自己的阅历甚至联系与之相关、相似、相反的各类学加以比较鉴别,觅出其美其妙之所在而心神愉悦?这样岂不达到了鉴赏的真正目的?当然,我们在平时的阅读和教学活动中,完全可以让“联想”翱翔得更自由一些。古今中外,各种体裁,甚至各类艺术,我们的联想思维都可触及。下面,我以现在试用的高中语第三册教材(包括读本)为例说明。  相似文献   

9.
文章讨论了诗歌翻译中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的问题,首先,文章追述了两者各自的历史渊源,及翻译史上与之相关的观点、原则和理论,借以阐发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的意义与功能,特别是后者中所蕴涵的等效和读者反应论,给我们提供了赏析评价诗歌译作之新视野。其次,文章简单回顾了中国的诗歌理论,特剐是近代王静安的“境界说”,一方面加深了我们对诗歌本质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为诗歌应当译什么提供了理论支持,即译神为主,形次之。不可因形害意。因此,中国传统诗论与动态对等之等效说可谓遥相呼应,盖惟有在宿文本中重现原作之境界。方可求神以使诗歌之效力直追原作迭于宿文本读者。文柬,不同译作之比较,或译形以求忠,或译神以达众。  相似文献   

10.
一个诗评家说,诗歌是诗人借助语言寻找到的美好世界。我想这句话真正提示出了诗的本质。诗歌作为诗人心灵最深处的呼吸,它吐纳的必然是最纯洁、最神圣、最精美的东西。我们阅读诗歌,其实也是在寻找一个世界,我们的心灵在诗人构筑的世界里飞翔、攀升,  相似文献   

11.
一、对诗歌鉴赏题给出的注释关注不够诗歌鉴赏题的注释往往是对诗歌中关键字词、时代背景的交代,它的作用就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并不是每道考题都有注释,而一旦有了,就比较重要,在鉴赏时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如2004年全国卷(丙)《江城子》对“姑苏台”的注解,不仅告诉了我们这个地点所在的城市,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这个地方曾经是“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由此我们不难想见此地昔日的繁华及六朝帝王荒淫豪奢的生活。这样一来,考生对“空有姑苏台上月”蕴含的深意就容易理解了。又如2003年上海卷…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文学这部长书中,儿童文学被真正提出只在一个世纪以前,而伴随着它发展的是风雨兼程的一百年。在这条曲折的道路上,儿童诗歌以它独有的纯真撼动人们的心灵。在每一个从童年走过来的人心中留下了最美的音符。一首诗歌要产生影响都离不开传播,是传播者为诗歌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上个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中国文学走向全面复苏,儿童诗歌摒弃了先前的概念化,教条化的模式,开始了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3.
唐宋诗歌地理中的庾岭梅花,因其地理空间和形态审美特色,具有梅信之始、华夷分野、贬谪之地理时空坐标的文化意义,承载了唐宋诗人对岭南的地理文化体认和他们的历史意识、人文情怀、政治抱负、人格理想等多重文化内涵,是唐宋诗歌中重要的文化意象之一。在唐宋诗歌中,庾岭梅花不仅作为一个地景给人留下地理空间感、场景感,它更是唐宋诗人心中的某种象喻,亦是唐宋文人一朵别样的生命之花,它诗性地展现了唐宋文人别离与思归、忧国与归隐、怨愤与旷达的二元之生命情怀,以及他们家国通一之人文精神,既加深了唐宋南贬诗歌的文化内蕴,又丰富了唐宋孤山梅花所奠定的梅花意象“清”之人格意味与美学品格。其彰显的家国通一的儒家“仁”之精神,与孤山梅花彰显的自由自适之道统精神相合,在唐宋诗歌梅花意象由物色形象向人格图腾的诗性嬗变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学特别是诗歌是以真情实感为其生命本源。可以说诗歌没有情感或者情感不真就不具备生存的条件,且诗歌的本质特点又决定了它抒发情感要采取以象达意的形式。情具象而现,象因情而存。在对物象的具体描述中将抽象的情感展现出来,化抽象为具体,由具体到抽象。园之在诗歌创作中物象与情感互为表里,相辅楣成。所以要了解一个作家的作品,就必须依象见意。基于此,当我们行走在“建安之杰”曹植诗歌的艺术天地里时,就会看到许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诗歌一向以含蓄蕴藉为美,诗人往往寄情于物、托物言情,创造出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诗歌境界。当客观外物打上了诗人主观思想情感的烙印后,就不再是客观存在的无意识的事物,而是投射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意象。意象是“意”和“象”的融合,“意”是诗人的思想情感,“象”是客观物象,意象是渗透了诗人思想情感的客观物象。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含蓄蕴藉之美和意象创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朱光潜先生认为:“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把握了诗歌的意象也就把握了诗歌的灵魂。但是意象不等同于客观外物,在古典诗歌中,最普通的小草、古树、大雁、杜鹃都有着“言外之意”、“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如何才能由“象”得“意”,品味到诗歌意象之美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开启想象之门,找到“物”与“心”,“象”与“意”的关系,在想象的世界里画出诗歌意象,构筑出诗歌所描写的艺术境界,这样才能真正品味到诗歌意象之美。在由“象”到“意”的过程中,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16.
课前激趣:前印度总理尼赫鲁说:“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歌。”她就是我们中国文字。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作为形式而存在的语言是个综合概念,它与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要素紧密相关,因此,在诗歌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的相关要素来思考、发现、探究和理解文本,来感受诗人心灵之弦的微妙震颤。下面结合本人执教诗歌的做法和体验,从四个方面来谈谈诗歌语言形式的言说功能。一、语义的言说功能心想“成为太阳的一生”的“新生代”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一首让人非常难懂又令人格外喜爱的诗作。诗的第二节是这样的:“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8.
黄老师这封来信给我们以警醒和深思。诚然,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唯物主义思想已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不少地方,仍然残留着某些封建迷信思想,它像幽灵侵蚀某些人的灵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驱散每一个人心灵的黑暗,让阳光照遍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这就是我们编发这篇文章的目的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林林 《现代语文》2006,(9):99-100
顾城曾经说过“诗歌是理想之树上,闪耀的雨滴”,作为文学殿堂中的桂冠,诗歌对其创作者本身的素养也有很高的要求。人们在探讨诗歌的时候,都喜欢从诗歌的文本本身出发。其实判断一首诗歌是否优秀,除了诗歌文本以外,我们更应该探究诗歌创作者本身的品格修为,因为一个品行低下且毫无创作功底的人绝对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优秀诗人。真正的诗人“首先要具备的条件是灵魂,一个永远醒着微笑而痛苦的灵魂,一个注视着酒杯、万物的反光和自身的灵魂,一个在河岸上注视着血液、思想、情感的灵魂,一片为爱驱动、光的灵魂在一层又一层物象的幻影中前进一一他无所知又全知,他无所求又尽求,他全知所以微笑,他尽求所以痛苦。”从顾城的这段话看来,他对诗人个人素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其实对一个诗人来说,良好的自身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他应该是“人与才的交响”,一个杰出的诗人应该具备两个方面的基本素质——人格精神和艺术功力。而这两个方面的素质中,诗人的人格精神往往被人们忽略,其实在诗人创作过程中它是尤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李小春  罗君华 《教师》2010,(21):70-70
诗歌文化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诗歌所体现出来的和谐美、意境美、情感美,是无与伦比的。孔子对诗歌的作用有精确的论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说明诗歌是诗人对生活观察的高度凝聚,是几千年社会精神文化的精髓。它对于滋养性情、陶冶灵魂、重铸民族精神具有其他任何东西无法替代的作用。诗歌是我们文化的精品,曾让多少人为之沉迷,喟叹不已。今人古人,浅唱低吟,走过了一辈又一辈,诗歌曾是这样的深人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