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八股文的代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言是八股文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肖题。代言需要充分了解语境、人物身份和思想,加以想像、揣摩人物的语气口吻,所以代言也是一种对经书文本的再创造。不同作者的代言,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出不同的个性和风格。代言在文体上的弊端是容易出现文章结构上的前后不一致,只须“顺口气”而不必作者论断的形式及对史实引用的僵化规定致使士子流于空疏不学。  相似文献   

2.
明清八股文作者并不一味地遵循正统,他们本来持有游戏的态度,将流行的俗文学——小说与八股文融会贯通,藉以契合其游戏初衷。游戏八股文大多是场外之作,作者以各种方式纳入了小说要素,使其形式、风格和内涵都存在差别,总体而言,不同类型文题的游戏八股文与小说的笔法和意旨均形成了一种对应。  相似文献   

3.
胡须像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0,(9):F0002-F0002
一画士写真既就,谓主人曰:“请执途人而问之,试看肖否。”主人从之,初见一人问曰:“哪一处最像?”其人曰:“方巾最像。”  相似文献   

4.
如今社会上对高中生写作水平评价不高,好多人将原因归咎于高题目出得不好,带有“八股味”“策论腔”,脱离学生生活,指挥棒不。批评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但我以为同样写策论,为什么苏东坡写好?同样是八股文,为什么汤显祖、袁枚写得好?清代一位文史专家章钜写过一本专门研究八股文的《制艺丛话》,他说考八股文“人其弊而守之不变者,非不欲变,诚以变之而未有良法”。如今高考作题目也有弊端,但也是“变之而未有良法”。近年来流行“话题作”,褒之者以为找到了对付猜题押题的良方,说什么“坚持话题作文动摇”。殊不知你有命题,别…  相似文献   

5.
八股文在各个层面上对《红楼梦》留下复杂影响。在曹雪芹的笔下,贾宝玉从根本上否认八股文能够“代圣贤立言”,但对作为一种文体的八股文并未认为全无可取之处,甚或曾偶然发生兴趣。书中揭示了八股文对诗歌、小说的影响说明明清以八股文取士,八股文训练不可能不影响律诗写作,而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情节构思的公式化是“以时文为小说”的最突出的表现;而八股文章法理论又成为《红楼梦》评点中重要的参照系和组成部分,这种现象无可厚非,因为当八股文充分发展的章法理论脱离具体内容后,未尝不可以移植于对小说的评析,而且确有其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6.
八股文肇始于宋经义,形成于明洪武时期,完备于成化期间,盛行于清朝。从其产生到灭亡,前后共经历了五百多年的时间,对中国的文学特别是明清时期繁荣发展的戏曲小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时文为南曲”和“以时文为小说”是八股文对戏曲小说影响最为明显的表现,戏曲小说的发展也为八股文的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通过对八股文与戏曲小说关系的探讨,可看出八股文与戏曲小说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7.
八股文是议论文的一种变体,也称制义、制艺、时文、四书文。它的规定很严格,一篇文章必须分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八个部分,故称八股文。八股文的题目须摘自四书,所阐发的内容必须根据朱熹的《四书集注》等书,不允许作者自由发挥。这种十分死板又程式化的文体,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是可想而知的。八股文的作法规定,开始先做两股,即破题、承题。所谓破题,即在文章开头用几句话说破题目的要旨。接着是承题,用几句话承上启下,对要旨作进一步的阐释。接下去“起讲”,是文章议论的开始。然后“入手”,即起讲后的入手处。随后“起股”,主要为议论,意思与“入手”大同小异,但文字不许重复。后面的“中股”、“后股”是文章议论中心之所在。最后以“束股”总结全文。八股文的中心部分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四股中又要求各有两股对  相似文献   

8.
“亲媚”考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的名文《报任少卿书》中有这么两句:“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9年)对其中的“以求亲媚于主上”作下列诠解,大意是:以求亲近主上、爱主上。媚,爱。山西大学萧泰芳等合著的《古代汉语注释商榷》(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对“以求亲媚于主上”的看法是:“以求亲媚于主上”其实是个被动句,是“以求被主上亲媚”的意思。如果是自己想亲媚天子,就不必言“求”了。《诗经·大雅·卷何》:“维…  相似文献   

9.
最近.小学生“八股文”引起众多评说.更引起广大教师的议论纷纷。有人认为.“八股文”贻害不浅.特别小学生只会一两种写作模式;但也有人肯定“八股文”。作为一个小学语文老师,我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小学生“八股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选拔人才所用的一种文体,是据儒家经书(“四书”、“五经”)立论,按固定格式写作的一种议论体散文。它集我国古代各种文体之大成,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惜自1902年八股文宣告寿终正寝后,很少有人问津此道;喜近几年它已引起一些学人的关注。 本刊1992年和1993年的第10期曾先后发过《八股文与高考》、《八股文与作文训练》两文。为满足广大读者了解、认识、鉴赏八股文的需要和青年学生写作议论文以资借鉴,从本期起将陆续刊发文质兼备、言之有物的八股文,让读者一睹明清八股大家们“戴着镣铐跳舞”的风采,一览中国古代文化的奇景大观。  相似文献   

11.
俞翔 《小学语文》2010,(11):26-27
“破题”本是旧时试帖诗或八股文行文起始处用一两句话说破题目要旨的意思,是一种程式化的作文方法。这里借以形容利用课文题目导入和展开阅读教学,并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八股文”的写作理论和技巧可为后人借鉴,所谓的“起二股、中二股、后二股、束二股”规定了文章的结构范式。“八股文”为后世提供了文精意赅的典范:四五百字,至多七百字的严格限制,使得人们不得不在有限的字数里酣畅淋漓而又字斟句酌地阐论天下大道,实在是医治文章长而空的灵药。  相似文献   

13.
八股文是明清时代盛行的一种束缚读书人思想的文体,然而,有人却“戴着镣铐跳舞”,用这种死板的形式写出了绝妙文章。传为唐寅所作的《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一文,描摹细腻深入,运笔空灵洒脱,风格委婉缠绵,堪称美文妙文。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题目) 八股文之题取自四书,此文却从《西厢记》中搬来一个题目,就已确定其游戏性质。  相似文献   

14.
八股文体式源流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股文体是逐步发展变化而形成的。宋元时期形成了具有固定格式的应试文体 ,明初的经义经疑文体在宋元基础上稍有变化 ,并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演变后 ,最终形成了程式严格的八股体式。八股文之称 ,主要是因在作题方式上截题为两截、每截四股而得名。  相似文献   

15.
搭的士     
前不久的一个礼拜天,我在肖老师家学习作文。因为我的爸爸妈妈当天外出了,肖老师就留我在她家吃饭。中午,肖老师做好饭菜,正准备吃时,电话铃响了,肖老师接听电话后说:“英正,你爸爸找你。”我接过电话,只听爸爸说:“你不要麻烦肖老师了,到我这里来。”我说:“你在哪里呀?”爸爸说:“我在二沙岛的金雅花园,你自己拦一辆的士,上车后,问一下司机叔叔有没有手机,然后把我的手机号码告诉他,要他打个电话给我。”我犹豫了一下,说:“爸爸,我不敢。”“有什么不敢的,真是没出息!”爸爸的话很坚定。我放下电话,对肖老师说:…  相似文献   

16.
八股文是我国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主要文体,又叫“制义”、“时文”、“八比文”。八股文的规则随时代不同小有变化,但大体上每篇要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  相似文献   

17.
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朝,又出现了一种新形式的试文,就是八股文。如果说唐、宋(熙宁以前)时期科举考试的核心是诗赋的话,那么明清时期就是八股文了。当时,倘是八股文特别是第一场《四书》艺的八股文通不过,真是“虽孔孟无由而进”了。因此,  相似文献   

18.
闲话八股文     
八股文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规定的文体,每篇分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其中起股到束股四部分是议论的主体,每部分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称“八股文”,亦称“时文”、“制艺”等。八股文的考题主要摘自《四书》,所论内容也要根据朱熹的《四书集注》等书,不允许自由发挥,因此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但直到1901年废除八股文,八股文作为一种考试文体,采用时间长达数百年,影响之深远,恐怕在中外历史上都是罕见的。那么,如何看待八股文呢?  相似文献   

19.
一种作文形式被应试者适应而渐渐地形成一种比较普遍的写作模式,从而影响测试的效果,这是自古就有的一种现象,最典型的要算八股文。今天,这种作文应试模式形成的周期在不断缩短。“话题作文”打破了恢复高考以来几十年中逐渐形成的“材料作文”的“三段论”模式(被人称为新八股文),但令命题创新者始料不及的是,几年时间,一种话题作文的应试模式已经形成,它让我们觉得应试作文似乎从八股文时代走向骈俪文时代。请看一个高考满分作文的选段:  相似文献   

20.
明清之际盛极一时的八股文从它正式出现于中国历史舞台之日起,就与科举制度结下了不解之缘。然而,由于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八股文遭到了很多人(特别是今天的人们)的唾骂和指责,故与之联袂而举的八股文理所当然地也被很多人目为十恶不赦的祸害,于是厌弃之,毁坏之。很多人羞于谈论八股,目前一些谈文体、讲文学、说科举的文章、书籍即使对八股文偶作介绍,也几乎是千篇一律地使用“无价值”、“敲门砖”之类的贬词来痛斥一通,以示极大的鄙弃和厌恶.我们认为有必要把八股文的风行和影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决不能以庸俗的学术态度简单地对八股文予以彻底否定,更不能随便拈来几个贬词不分青红皂白地将它嘲弄讥讽一番,或将它一概骂倒。诚然,八股文形式刻板,作法苛严,在科举取士的过程中引起过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