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美术课程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课程,有极为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在生命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在有意识地渗透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生命美、体验和热爱生命美、创造和升华生命美,应是美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初中美术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是:认识生命,敬畏生命———让自然生命得到呵护;尊重生命,珍爱生命———让社会生命得到塑造;经营生命,升华生命———让精神生命得到激扬。美术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让学生在欣赏评析中感受生命美;让学生在造型表现中体验生命美;让学生在设计应用中创造生命美。  相似文献   

2.
冯群肖 《课外阅读》2011,(7):125-126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丰富的人文内涵就包含对生命意识的重视。语文是进行生命教育有效的载体之一。笔者根据实践,认为通过语文教学渗透生命教育,可以树立学生的生命意识,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生命境界,本文试着根据非优质生源学校学生的特点探究一些在语文教学中切实可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化学学科贴近生活、生产,所以在化学教学中除了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外,也有责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渗透生命教育。化学中蕴涵着大量的生命教育资源,本文从"认识化学无处不在,感受生命之多彩","了解化学中的危险,感悟生命之宝贵","参悟化学规律,理解生命之内涵"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把生命教育渗透于化学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表述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它是一门"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学科。其实质就是通过语言文字教学,充分认识人的生命的价值和地位,最大限度挖掘生命的内在潜能,充分调动生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展示生命的个性,从而最终提高生命的质量。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同时,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具有健全人格公民的迫切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语文教育自觉承担的神圣职责,也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丰富的人文内涵也包含对人的生存状态(形式)、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的思索与理解。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已成为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本文主要就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渗透生命意识教育的问题进行了一些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丰富的人文内涵就包含对生命意识的重视,对一切生存状态、生存环境、生命价值的思考与教育。初中语文新课程所选录的许多课文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与思考,处处蕴含“生命情感的信息”。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以帮助学生形成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正确判断,切实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教育。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的方式方法,以达到让语文走进生命、关注人的生命及其价值、关注人性之完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学校体育教学作为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关注学生的发展,引领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体育学科蕴含着丰富生命教育的内涵,它作为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更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体育教师应把握生命教育的时机,在规范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重视培养学生体育健身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预防并降低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发生,帮助学生建立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让学生体验生命之美和人生之美,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升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今天,教学是师生共同生命活动的历程,这已形成共识,教师开始重视学生主体在教学活动中的感悟体验和自主生成。正确地把握教材中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情感、人文情操等,合理地加以阐述,有效地加以渗透,让人生得以感悟,灵魂得以升华,生命得以闪光,是新课改赋予教师的神圣职责。因此教师应进入学生的生命领域,关注他们的生命状态,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教学中,让阅读教学的课堂充满人文关怀,成为人性培育的课堂,为学生的生命奠基,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格。一、自主学习,激发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  相似文献   

10.
在绘本教学中,教师积极借助绘本这个载体,关注绘本中的人文价值,适当选用贴近学生年龄的、讲述生命意义的绘本,探寻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开启绘本阅读教学的寻"美"之旅,激发学生对生命深层次的深刻体验和丰富的思考,在感悟"生命之美"、体悟"独特之美"、领悟"成长之美"中,体会生命的价值,帮助学生在生命的初级阶段塑造出健康的人格,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在心中种下美好的梦想.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而“丰富的人文内涵”就包含对人的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等方面的思索与理解,而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已成为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本文主要就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生命教育,使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学会珍爱生命,进而感悟生命的真谛,理解个体存在的价值,以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中生物教学渗透生命教育有"四策略",即深挖教材资源,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生命进行思考;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生命之美;结合环保教育,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3.
生命教育是大学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学语文课程作为高校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必修课程,对于构建学生个体生命意义、丰富学生生命情感体验有着独特的优势.目前,生命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缺失,制约着大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的形成与培养.高校大学语文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灵活使用教学策略,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实现生命教育,使其回归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材中每篇精选的课文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最佳蓝本。笔者认为要在语文环境中有效实施生命教育,就应该搭建语文舞台,立足于课堂。一、在赏读美文中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语文教材里有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可以借此对学生进行审美教  相似文献   

15.
叶澜教授指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语文是充满人性、人情、人文气息的学科,本文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对生命化的语文课堂做出如下思考:加强情感美育,唤醒学生的生命激情,让学生发现、欣赏生命之美;饱含深情厚谊,充满人文关怀;营造和谐氛围,促进对话生成;多元解读文本,彰显学生个性。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语文学科是最富情感和人性的学科,包含有大量的情感、道德、意志教育的内容.我们必须从语文学科教学入手,渗透生命教育,促使语文学科生命价值取向的学科价值观的建设.本文试着通过文本的解读让学生感受生命,树立珍爱生命和善待生命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对于语文的基本性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曾经定义其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即对生命意识的重视,对一切生存状态、生存环境与生命价值的思考与教育。与过去相比,现代的中学生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很容易导致生理、心理等各个方面发展的不平衡,而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有义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相应的生命教育活动,尊重学生感受,全面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呵护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生命德育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采取感性的、实践的方式,使学生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生命德育在实施过程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确立思品为主、学科渗透、适当补充的生命德育课程;建构分享体验的道德学习方式;打造积极向上、丰富博大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一门洋溢着灵性的课程,它能陶冶人的情操、发展人的个性。在强烈倡导人文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我们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飞扬着人性之美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开始生命的旅程。  相似文献   

20.
语文作为一门兼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在渗透生命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优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的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和感悟生命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