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陈玲萍 《考试周刊》2012,(28):44-45
语文学习的内涵和外延相等。在"大语文观"的教学思想影响下,中学语文正尝试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语文教师可以在学校开展综合实践的背景下,及时发现并整合语文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结合社会体验学语文,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发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  相似文献   

2.
谈林芝 《教师》2012,(7):80-80
"最好的阅读境界是身临其境,设身处地,感同身受。"这是语文教育家方智苑先生所说的一句话,让我领会到了语文阅读中体验的重要性。语文阅读教学必须重视体验的运用,只有让学生体验了,我们的教学才能深深触动学生的心  相似文献   

3.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笔者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做了一点探究,综合性学习可分为自主探究学习、实践体验学习、合作创新学习。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师写作体验的缺失是语文教学费时低效之根本原因。只有促使广大语文教师通过基于"教"的"写",丰富写作体验,才能实现基于"写"而"教",即将教师写作体验转化为"遵循三境融合之写作规律、理清上下文之逻辑关联、渗透语词锤炼之文学传统"等具体策略,引领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增强情感力量;明晰写作本意,提升谋篇布局力;感受汉语魅力,形成鉴赏能力",并因此实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和鉴赏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使之持续发展"的语文教学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5.
"作文先导式"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是从学生体验出发,以落实学生体验、表达及阅读为先导,教学全程视教材内容需求合理的将拼音、识字、阅读以及作文常识等教学及其相应的训练环节纳入课堂中,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想象力、观察力及创新能力。本文简要概括"作文先导式"教学的基本含义,并分析该教学法的基本模式及其实施,为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参考。一、"作文先导式"的含义"作文先导式"教学简要概括为,教师以"作文"为语文教学载体,  相似文献   

6.
孟艳春 《考试周刊》2012,(38):38-38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在新的语文标准下,朗读已定位成阅读教学的"热点"。因此,面对新的形势,语文教师要把"朗读"这把剑舞得游刃有余就不得不对"朗读"这个众人关注的语文改革的焦点做一番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程冰 《成才之路》2010,(34):46-47
在中国千百年来"作坊式"的教育机制以及考试评价体系的影响下,课堂上学生对语文的审美体验很少。为此,笔者认为应开辟多种渠道,构建立体的教学网络,让学生从多维的角度去体验语文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8.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作为语文教师,如果仅凭着自己有限的学科知识,照本宣科,就很难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难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要让"协同"走入我们的语文课堂,以语文学科为主阵地,统整其他学科,让不同学科知识点碰撞、交融,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开放的学科教学中积淀、提升,实现快乐、高效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一、知识教学:现代语文教学的标志 20世纪的语文教学脱胎于古代百科全书式的综合性教育,其标志是"语言专门化",呈现"知识化"的发展趋势。然而,在世纪之交的语文教育改革浪潮中,"知识化"成为批判的焦点,"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等"淡化知识"的语文教学的新主张,导向偏重语文实践体验的"语感"教学,以致教师和学生缺少应该掌握的最低量的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10.
黄炜 《考试周刊》2012,(63):49+109-49,109
现代语文教学中有个比较流行的词——"语文味",然而这种"味"具体指什么,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却是众口一致的,那就是——朗读是语文细酌入"味"之佳法。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语文教师要把"朗读"这把剑舞得游刃有余就不得不对"朗读"做一番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尹丽云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4):135-137,140
"导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中的"导读"艺术设计仍存在游离于文本内容、学生的生活体验及学生个体之外等问题。"导读"的巧妙设计对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叶正茂 《考试周刊》2011,(42):44-45
诸多"清规戒律"让语文失去了其应有的自由弛骋的空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该"松绑"了。本文即对创新语文教学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贾立民 《考试周刊》2011,(16):48-49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将"综合性学习"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这有利于教师增加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开拓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无疑,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研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语文教学的最佳情境就是把语文学习放到生活实际中去,通过具体实践,使语文学习生活化,这不仅是大语文格局构建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本质的体现。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工具,就必须通联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为此,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进行了以下实践,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方法,创设体验的情境,激活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有效的体验性学习更为重要。本文从"把已有的生活体验带入文本、进行角色表演体验感受文本、丰富想象创造体验升华文本"这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做到有效的体验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情感是语文阅读教学中跃动的灵魂。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就是师、生、本情感流动的一个过程。思想情感的感知、体验、激活、领悟应当贯穿语文教学活动的始终。那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如何才能实现"师、生、本"情感的无缝对接,让学生在师、生、本的对话互动中感知、体验情感,并互相激活、深入理解情感呢?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材孕育着丰富的情感,每一篇课文都有文理,即作者的思路、文路及其语言文字的结构特色。学生学习语文需要情感参与加以体验,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需要遵循教学规律,提供方法,帮助理出语言规律。无论是教材还是教与学,都要关注情理因素,唤醒情趣与理趣。在语文阅读课堂中,怎样让"情趣"与"理趣"自然渗透,将"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呢?李伟忠老师的阅读教学片断,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情理。  相似文献   

18.
徐金琪 《考试周刊》2011,(13):56-57
语感是语言能力的核心,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只有"让学",才能为学生进行个性化体验阅读创造机会和平台。只有"语感"没有"让学"只能是"假语感",只有真正的"让学",才能让语感教学回归本真,语文课堂才能有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诗歌在中高考中占很小比例,师生忽视诗歌教学,从而使它成一种可以复制的技术、语言的习得成了僵直的图解,让美丽的诗歌意境、人文意蕴被残酷的脂解,语文教师变得越来越没底蕴,语文的文化语境也变得十分的苍白,丰富的生存体验成为学生奢侈的梦想……要在科学和人文之间寻求归路,诗意语文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本文把"新诗"和"外国诗歌"统称现代诗歌)。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呼唤体验教学,理想课堂召唤体验教学,语文教育更需要体验教学。正如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体验”这个词语在语文新课标中出现的频率最高,一共出现16次。可见,“体验”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语文的本质就是人的体验,没有人的体验就没有语文的生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习主体的学习体验即学生那种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和验证,对于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