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是对一系列中国学者自指方式的研究。这些研究的发现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国际上语言领域的英语母语作者主要用第一人称单数代词"I"来指单个的自己(例如:"I propose that...")。而中国学者在单个自指时却极力避免使用第一人称单数代词,他们更多地使用第一人称复数代词"我们"、第三人称名词短语如"作者"和无生命名词短语如"本文"来指称单个的自己。另一方面,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习得自指语用能力时并未呈现稳步前进的态势。他们在步入硕士研究生阶段后,逐渐远离英语的自指方式,越来越向中文中的自指规范靠拢。在博士学位其间,尽管他们对I的使用有所上升,但总体说来,他们的作者自指还是中式的,和英语方式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2.
《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初步的估算技巧。"在这样的形势下,估算教学势必要落实到课堂中,并渗透到考试里。与此同时,这崭新的领域中出现的问题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问题之一:估算≠瞎猜现象:对于刚接触估算的孩子,一听说"估一估"、"猜一猜"(如北师版第三册"有多少粒豆子"、"树叶有多少"),他们往往会不假思索地瞎说;在长度和质量单位教学时,对物体长度和质量的估算也很盲目。  相似文献   

3.
很多学生写作文时,都愁眉苦脸。他们怕写作文最大原因是写作时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古人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歇。"是的,生活才是写作的源泉,十几年来,笔者就是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找米下锅,做生活的有心人,最后形成生活积淀。  相似文献   

4.
古代人的旅游活动,情形各式各样。有纯粹游山玩水以赏心悦目的,如谢灵运,"永嘉山水游历殆遍"。又如王子敬游山,"从山阴道上行,山川相应发,使人应接不暇"。有抱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宗旨,历遍名山大泽,搜索资料以著书立说的,如司马迁写《史记》,又如郦道元为《水经注》作注。有因公因私出门在外,作天涯羁旅的,如上京赶考的举子,到地方赴任的官员,贩卖货物的商贾。他们在进行公务活动和商业行为的同时,游历各地,不仅见识了异乡山水,也领略了不同的地方风物,这种旅游是他们谋生行为的附加收获。有一种带有探险性质的,如徐霞客。还有一种归田的隐士,他们不在朝廷做官,归隐山林,如陶潜;或者半官半隐,如王维。他们闲居山村,有点像现代人住在度假村里,闲适而安宁。  相似文献   

5.
王青海 《教师》2011,(22):26-26
由"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的《课程新教案》是标配苏科版教材使用的,在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七节《勾股定理应用》的第一课时里有这样一道题目:如图,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花园,有极少数人为了避开拐角走"捷径",在花园内走出了一条"路",他们仅少走多少步路(假设2步为1米)却踩伤了花草?  相似文献   

6.
对待"后进生"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既不能对他们的"异动"熟视无睹,又不能用一陈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更不能总用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1.many,muchmany,much 都表示"很多",而且都可以作形容词或代词,却有"很多"不相同。(1)many用作形容词时修饰可数名词复数,作代词时,代替可数名词复数。如:I have many books.我有很多书。Many of them have computers.他们中很多人有电脑。  相似文献   

8.
节短:一种容易被误解的文言修辞法周照明白话文中表示否定一般都要用"不",而文言文表示否定有时却不用"不"。如俞樾《古书疑义举例·语急例》说:"古人语急,故有以'如'为'不如'者。隐元年《公羊传》:'如勿与而已矣。'注曰:'如,即不如'是也。有以'敢'...  相似文献   

9.
1.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中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珍珠鸟"这时,我引导学生说:'鸟'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可以看见。但是,为什么鸟儿见了我们人类后总是迫不及待的飞走呢?大家想不想知道怎样和鸟儿成为朋友啊?"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加以引导:"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鸟'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文章,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相似文献   

10.
郭凤玲 《快乐阅读》2013,(10):54-54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警策着我们。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是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基本上是一个路子教学:老师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来试图改变这一局面:如创设情境教学古诗,  相似文献   

11.
趣味识字     
纵观汉字的结构特点,虽然复杂,但也有其规律。如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规律,进一步提高识字能力呢?一、形式多样,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1.情境生趣。有趣的情节、生动的画面,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自然而然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在教学《秋姑娘的信》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同学们,秋姑娘也给我们寄来了一封信,大家想不想听听?孩子们听了先是一惊,然后异口同声地大声喊道:"想!"随后我就打开"信",读了起来。读完以后,我发现他们可爱的小脸既兴奋又专注,完全融入了情境。于是,我趁热打铁接着读:"秋姑娘知道我们一(2)班  相似文献   

12.
《瀑布》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11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一首优美的诗歌,其中第3小节是这样描写的: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学生对"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提出了疑问:"如烟,如雾,可以理解,但是为什么会如尘呢?"老师说:"你们看‘尘’这个字,有什么好方法记下来吗?"学生答:"上面一个小,下面一个土,就念尘。"  相似文献   

13.
《湖南教育》2011,(7):46-46
回溯90年、甚至更早以前,在我党诞生、发展、壮大的历程中,在共和国的缔造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教育家,如陶行知、徐特立、杨昌济、方维夏等。这些教育家为我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这些教育家都可以称之为"人民教育家",他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一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4.
罗海燕 《学语文》2012,(2):60-60
是"暗度陈仓",还是"暗渡陈仓"?字典家族中也出现了百家争鸣。为了弄清这一词语,我不妨做一回"书架上的老鼠",咬一咬嚼一嚼这个词!我查阅了30多部字典,有的是"暗度陈仓",如:《辞源》、《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有的是"暗渡陈仓",如:《汉语成语字典》、《中华成语词典》、《中华成语大词典》等。更有"度"、  相似文献   

15.
《同学少年》2013,(5):52-52
"山寨"一词,最初是指"山林中筑有栅栏等防守工事的地方",名词,感情色彩没有偏重.如,《宋史·岳飞传》中有:"飞措画甚大,今已至伊落,则太行一带山寨,必有应者."后来,"山寨"也指"绿林好汉占据的山中营寨",含贬义.如,《水浒传》中有:"如今山上添了一伙强人,扎下个山寨."但由于武器的改进,筑山寨已经很难起到防守作用,"山寨"的这个意项便随之逐渐淡化,转而泛指"有寨子的山庄",沿用至今.如,《中国传统节日》中有:"岁首清晨,怒族山寨的羊角号‘嘟、嘟’齐鸣."现在"山寨"一词变身形容词,衍生出两种新的意义.一是指"仿造的、非正牌的(事物)",如"山寨手机""山寨货".二是指"非主流的、民间性质的(事物)",如"山寨文化""山寨足球队"."山寨"的衍生义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且与其原义所传达的"不够宏大,非正式,非专业"的形象特性巧妙暗合.  相似文献   

16.
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学习知识称为"做学问",或者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那么,什么是"学问"?
  学问有"知识,学识"的意思。如作家老舍《茶馆》第二幕:"您这么有学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问也有"道理,水平"的意思。比如"王教授这话说得太有学问了!"学问还可以指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如胡适《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七:"凡成一种科学的学问,必有一个系统,决不是一些零碎堆砌的知识。"  相似文献   

17.
胡德运 《学子》2012,(11):77-77
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这样的一群孩子:他们或是考试成绩差,或是上课不守纪律,或是常与同学"闹别扭"、惹是生非……他们常被老师忽视,被同学冷漠,他们总觉得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他们总觉得事事不如别人,他们有一种"以烂为烂"的自暴自弃的心理。和其他同学相比,他们在学习、思想或行为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偏差,而他们就是被我们冠以“...  相似文献   

18.
苇笛 《生活教育》2012,(21):28-28
几年前,儿子该上小学了,熟人一见我,就纷纷打听:"孩子到哪上学啊?"而我,总是干脆地回答:"就上家门口的。"我的回答,让他们很是惊讶:"哎哟,那怎么行呢?那家学校好像不怎么样,怎么也得托人进所名校啊。"面对他们的劝说,我只是淡淡一笑:"没事的,在家门口来去方便。  相似文献   

19.
自豪的工作     
三个人正在砌砖,一个过路人问他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说:"你没有看见我在谋生吗?"第二个人答:"你没有看见我在砌砖吗?"第三个人说:"我正在建一座美丽的纪念碑。"三个做着同一件事的人,给出的是完全不同的答案。问题是:他们的态度会影响他们的表现吗?答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20.
1977年3月下旬的一个黄昏,年届60的诗人蔡其矫,从永安到厦门,来见一位被称作"鼓浪屿女王"的女知青。他们在鼓浪屿灿烂奔放、鲜花似锦、春意融融的氛围里散步。当暖风如醉时,蔡其矫大发感慨:我一生结识过无数美女,多数都头脑简单;那些有才情的女子又往往相貌平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