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育专家张田若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是读。"读,尤其是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之法。它既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当前,在新课程背景下,阅读教学中"读"的训练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朗读教学逐渐成为不少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戏"。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朗读教学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方法。张田若先生指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也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是感受语言、培养语感的基本方式。新课程标准下重视朗读训练已经成了阅读教学的一个"热点"。语文教学追寻"语文味",朗读是语文细酌如"味"之佳法。因此,面对新的形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把"朗读"这把剑舞得游刃有余,让朗读呈现一个灵动的语文课堂,就不得不对"朗读"--这个众人关注的语文改革的焦点做一番深入的思考了。  相似文献   

3.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  相似文献   

4.
我坚信"细节决定成败"。在教学中,抓好"小",积累"小",才能赢得"大",抓稳"大"。语文教学新大纲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朗读在某种程度上能体现语文水平,也是语言能力提高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朗读教育"与"朗读教学"并不是一个概念。"朗读教育"就是指教师给学生读书听,朗读的主体为教师,教师在课堂上或者在课余允许的时间内读书给学生听.朗读教育是语文教育的新尝试,它能够将语文课堂延伸到教学目标之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在听读中渐受感染,在文化的熏陶中爱上阅读。  相似文献   

6.
谈朗读教学     
李莉 《成才之路》2013,(23):59-59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知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它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正如《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的语文教学在朗读上的要求一样:"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7.
庞明霞 《广西教育》2012,(14):60-61
余映潮老师说:"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时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但在很长的时间内,大面积上的教学很少见到朗读教学的可爱景象,文本教学中的朗读教学研究至今还不够深入。"在一些研究课或观摩课的课后点评中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让琅琅的读书声回归语文课堂。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许多语文教师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入选语文课本的古诗文都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多读精背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学习语文的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宏观背景的改变,朗读教学的研究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事实上,自古语文教学就是以读为本,语文课读书是天经地义的事。苏东坡曾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诵读是一种最简便、最实在、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传统语文教学必须继承的精华。正如徐世英先生所说:"朗读如同赋给作品生命,朗读是融贯、显现。朗读既能意会生情,又能表意传情。"诵读的过程,是一个全面提高的过程,它要眼到、耳到、心到,能调动多种感官功能。  相似文献   

9.
吴斌 《考试周刊》2012,(40):45-46
朗读一直是我国语言教学中的瑰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等耳熟能详掷地有声的经典名言都体现着这一重要的学习经验。我们需要对这种民族化的语文教育经验加以整理、继承与发扬,而不是简单斥之为"死记硬背"。要改变目前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局面,万万不可对朗读掉以轻心、等闲视之。那么该如何有效地进行朗读教学?  相似文献   

10.
廖文红 《文教资料》2010,(22):68-69
文章作者针对现代语文教学片面强调理性分析而不重视学生朗读感悟的现象,指出朗读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法。古代学者指出"因声求气"的吟诵之说,认为文以意为主,因声则可求气,从而达到阅读目的,不仅能帮助读者通过朗读把握作品意蕴,而且能帮助读者通过文章赏读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与个性修养。本文对此进行了举例分析,阐明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语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而朗读训练又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对语感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与语感培养。这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语文教学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就必须以读为本,以朗读为依托,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适合朗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朗读,抓住并努力抓好朗读至关重要。结合教学实际,我将从"理解内容,感受语感;激发情感,突出语感;加强训练,培养语感"这三个方面阐述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抓好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12.
孙巧云 《教育》2011,(6):50-51
语文教学离不开语感培养,语感培养离不开朗读教学,朗读在语文学习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切不可小视。朗读可以让学生养成"眼到、口到、耳到、心到"的好习惯,从而达到"出口成章"和"腹有诗书气自华"。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读"从广义上讲,它包括默读朗读。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里明确指出:"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段话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4.
黄炜 《考试周刊》2012,(63):49+109-49,109
现代语文教学中有个比较流行的词——"语文味",然而这种"味"具体指什么,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却是众口一致的,那就是——朗读是语文细酌入"味"之佳法。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语文教师要把"朗读"这把剑舞得游刃有余就不得不对"朗读"做一番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陈旭东 《考试周刊》2011,(87):48-48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朗读是最重要的、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式。""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朗读训练是语感培养的必由之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朗读,是语言训练的基本形式和手段,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它能够培养语言的感受力,提高语言的理解力,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课程标准》表述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可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笔者先阐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再以三个方面进行分述,提出教师范读对教学的影响;再让学生全身心投入、保证读中理解、保证精选训练点、保证形式多样,通过课堂实例,举一反三地表明教者引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及注意点;最后把朗读训练延伸到课外,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剪枝的学问》是苏教版(国标本)语文课本第六册中的一篇记叙文,课文伴随着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说明了"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其实,语文教学倡导简约,追寻"提质、增效、减负",也是如此。一、减少"讲解"增加"朗读"在阅读课中,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学生自己读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王玮 《文教资料》2014,(35):169-170
语文教师必须将朗读作为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是一种出声阅读方式,是小学生完成阅读任务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更是语文课堂的主要呈现形式。然而现阶段语文课堂中存在朗读时间不充分、朗读目标不明确、朗读方法单一乏味等弊病。作者结合多年朗读指导教学片段实录进行归纳赏析,总结出"创设情境法"、"揣摩语气法"、"品味语言法"、"对比感悟法"等有效朗读方法,将朗读指导与语言感知、理解、运用、积累巧妙地融为一体,使课堂因朗读而精彩,获得较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词汇和情感体验的途径.在新课标的要求之下,语文教学课堂越来越重视朗读,小学高段语文朗读的教学策略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就针对当今小学高段语文朗读教学,寻找其原因并提出相关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