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朗读是一种声音响亮而富有感情的读书方法.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2.
“阅读”将伴随人的一生。培养阅读能力应从培养朗读能力做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和默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这就更突出了朗读的理解和感悟功能。朗读成为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基本有效的方法之一。朗读是少年儿童增强语感、领会文义的最好方式。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的文字符号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的阅读活动。  相似文献   

3.
王兰芳 《文教资料》2006,(33):125-126
朗读是艺术的“再创造”,朗读能训练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适度的节奏感。本文从发挥朗读作用、创设朗读环境、培养朗读技巧、拓宽朗读渠道几个方面论述如何培养学生学会朗读。  相似文献   

4.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课标对朗日匕读的总体要求,为了检测学生的朗读水平,我对2013届毕业班1085个学生进行了朗读测试,测试结果让人瞠目结舌:朗读能达到“正确、流利”的仅有336人,占30.97%;朗读勉强能达到“有感情”的学生,居然寥寥无几。无独有偶,我在外出教研、交流中,发现各地也普遍存在同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式.然而,在教学中却发现很多学生在朗读时,都是“有口无心”“有声无情”的单调朗读,未能真正享受到朗读带来的快乐.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认为在朗读训练中,要从营造朗读的氛围、指导朗读的技巧、丰富朗读的形式、优化朗读的评价以及强化朗读的理解等五个方面,进行有效指导,使学生学会朗读,并爱上朗读.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艺术的“再创造”,朗读能训练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适度的节奏感。从发挥朗读作用,创设朗读环境,培养朗读技巧,拓宽朗读渠道几个方面加强朗读教学,培养学生学会朗读。  相似文献   

7.
1.做好朗读示范。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听老师读”,能激起学生朗读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备课一定要“备读”,教师首先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凡是要让学生“看”的部分,最好背下来,反复琢磨手势和表情,做到声情并茂,朗读才有感染力。2.保证朗读时间。教师要有计划地做好朗读安排,  相似文献   

8.
小语大纲指出:“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朗读既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又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大纲规定:“从一年级开始,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呢?  相似文献   

9.
新“大纲”提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平时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高朗读训练的质量,本人体会为以下几点: 一、朗读与教学目的紧密结合,体现一个“实”字。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深刻领会教学目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挖掘出祖国文字的魅力及其丰富的表现形式,获得课文中规范的语言文字知识,领悟作  相似文献   

10.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中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已成为当前小语教改中众人注目的焦点。实践证明,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一、换词换句的比较朗读1.调换字词进行比较朗读针对课文内容中某些重点词,用换近义词的方法进行比较朗读。如《蜘蛛》一文中有一处描写蜘蛛捉飞蛾的内容,其中有一个动词用得令人叫绝:“一只飞蛾投到网里了。”在理解“投”字的含义时,我让学生把“投”换成“落”…  相似文献   

11.
朗读是艺术的“再创造”,朗读能训练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适度的节奏感。从发挥朗读作用;创设朗读环境;培养朗读技巧;拓宽朗读渠道几个方面论述如何培养学生学会朗读。  相似文献   

12.
朗读个性是影响学生朗读能力、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当前朗读训练的现状 ,我们应彻底从“统一要求”、“整齐划一”式的朗读中走出来 ,不断加强朗读训练的研究 ,强化朗读训练的个性策略 ,从而使朗读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朗读水平,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要求,也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要求。我区首期小学语文“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实验已历时五年,圆满结束了。实验班学生的朗读能力之强、水平之高是始料不及的。早在小学三年级口试时,从外校抽调来的口试评分教师就甚赞学生朗读能力强,班上四十一名学生中有十二名学生的朗读能力很不寻常。口试评分教师说,他们学校一些语文教师的朗读水平也达不到这个程度。实验班五年级毕业时,带本班语文的陈淑兰老师(我区屈指可数的朗读高手)也心悦诚服地说:“我朗读不及班上的许多学  相似文献   

14.
“读”乃语文教学之根,只有“读”才能让语文课回归自然还其本色,才能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海洋里吮吸智慧的琼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当重视对学生“读”的能力的培养。但不少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有声朗读,而忽视学生的“无声朗读”。笔者认为,语文高效课堂更需要的是“有声朗读”与“无声朗读”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5.
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 ,一节课40分钟 ,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 ,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 ,如雁掠过 ,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 ,要求学生读通课文 ,读准生字新词 ,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 ,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 ,马上转入下一程序 ,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2 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甲生读了乙生读 ,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 ,看似热热闹闹 ,其实读前没有要求 ,读中没有指导 ,读后也没有及时评…  相似文献   

16.
潘青松 《成才之路》2009,(21):77-78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  相似文献   

17.
高师普通话朗读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高师普通话教学,是为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服务的。目前,语文教学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语文教学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放在首要地位。朗读教学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适应这一趋势,重视高师学生普通话水平尤其是朗读水平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从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朗读方法的指导、朗读技巧的训练等方面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朗读教学存在“五大缺失”,即教师示范朗读缺失,朗读基本要求缺失,学生个性朗读缺失,课堂“机会均等”的缺失,学生朗读实践的缺失。  相似文献   

19.
英语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英语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素养。语言学习的目的是“说”,“说”的前提是“读”,而且要朗读得流利。学生是否读得好,影响着其英语表达能力。朗读强调学生要使用各种技巧、手段,把语言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本文将分析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有效策略,以此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朗读是把诉诸视觉的书面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言语的创造性活动,是一个探寻以适当的言语声音形态表现文章的情气的过程。朗读初始,朗读者的声情语调往往难以一下子切准文章的情气,不能酣畅淋漓地表现文章的语势,它总是从“正确”走向“流利”,而后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这是一个与文本不断对话、发现、融合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磨合”的过程。简言之,这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因此,朗读教学应引导学生实施探究性朗读,让学生学会自读自悟,提高朗读效果。下面撷取实例具体阐述。一、借助停顿的确定实施探究性朗读有人说,朗读的艺术在一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