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柳青找骂《创业史》的作者柳青,在陕西长安县皇甫村体验生活时,曾想写一个村妇骂街的场面,苦于没有真情实感,他听说村里有个妇女骂人很有“特色”,就想让她“表演”一下。一天刚下工,这位妇女正好从柳青门前经过,柳青装着不注意把早已准备好的一盆水向她身上  相似文献   

2.
真实性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之一。作为一个十分强调生活对于创作的重要意义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家,柳青特别重视作品的真实性,追求作品对生活的真实描写和客观反映。然而,在实际上他的创作的客观效果与主观愿望往往并不完全相符。究其原因柳青推崇的是一种有附加条件的真实。高尔基曾经指出:“对于人和人的生活环境作真实的、不加粉饰的描写的,谓之现实主义”。①而柳青的现实主义实际上是一种有限的现实主义。因为柳青所信奉的是在先进世界观指导下的真实。柳青坚持的这种真实现,在创作实践中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认为一个革…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位以现实主义为最高追求的作家,柳青在创作的起步阶段就明显地显示出重视生活、关注人生的特点。描写新旧交替时代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态和历史命运,构成了柳青早期短篇小说创作的基本特色。这些作品虽然明显存在着思想上、艺术上的不足,但仍然能表明他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研究柳青早期的短篇小说创作,对于全面认识和评价柳青的创作,对于把握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轨迹,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五十年代初,我曾读过柳青的第二部长篇小说《铜墙铁壁》,多少年过去了,书中的许多情节都淡漠了,但作家所描绘的毛主席艺术形象,却长久地留在记忆里。近来再读这篇长篇,这种感情愈益加重和浓烈了。柳青为什么在建国初期,就能在自己作品里塑造出毛主席的艺术形象呢?我想这不是偶然的。柳青是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成长的一位革命作家。他不仅在感性上,而且在理性上都接受了毛泽东思想。他在《毛泽东思想教导着我》一文中写道:“中国共产党第七  相似文献   

5.
对“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两句向来众说不一,可归纳几点:(1)关于“却看”:一说是“且看”,“还看”,“再看”,一说是“但见”,“只见”。还有一说是“回头看”.  相似文献   

6.
帝奥大厦科技商贸公司总经理柳青正就一项纳米技术的转让,同蓝鲸公司的韦老板进行艰难的谈判。 “唧——唧——”柳青的手机响了,电话里传来一位小姐的声音“柳先生,对不起,您的夫人马上要接受疏导血  相似文献   

7.
新闻一束     
正●柳青女儿为父亲写下38万字传记今年7月,是作家柳青诞辰100周年的日子,他的长女刘可风日前完成了父亲遗愿,于近日推出了《柳青传》。刘可风永远忘不掉父亲生前绝望地对她说的那句话:"我的书是写不完了!"她说:"从父亲离开我的那一刻,我就坚定不移地认定我的未来必须完成一件事——我要把他的遗憾落在纸上。"她觉得这部  相似文献   

8.
《同学少年》2012,(10):52
一天下午,作家柳青家的院子里传来了阵阵叫骂声。骂街的是本村泼辣出名的一位妇女,只见她浑身湿淋淋的,一手叉腰,一手指着站在门口的柳青破口大骂,双脚跳起,跺得场院"咚咚"作响。邻居们气愤不过,连推带搡,拉走了那位妇女,也抱怨柳青不该去招惹她。柳青却若无其事地笑着对大家说:"我是故意找骂的。"原来,柳青想写一个农村泼妇骂街的场面,苦于没有真情实感,写了几次都不满意。他听说村里有位妇女骂人很有"特色",就想让她"表演"一下。于是,他就在那位妇女从门前经过时,把早已准备好的一盆水  相似文献   

9.
王刚 《教师博览》2023,(35):64-68
<正>“文学教父”——柳青中国当代老一辈作家当中,柳青对路遥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分别出生在陕北的吴堡县与清涧县,都讲着陕北口音的方言。几经辗转后,二人又都在西安长期生活并创作,对文学有着至高的信仰。这种共同的追求让他们之间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0.
周航 《文学教育(上)》2008,(11):112-115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之一,柳青的《创业史》(第一部)的价值早有定论。柳青本人在谈到《创业史》创作初衷时,说是想通过1953年前后西北终南山麓一个名叫下堡乡的小村庄的农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故事,来弄清楚“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  相似文献   

11.
我想提出三点建议供已考上大学和准备参加高考的同学们参考。一、冷静的思考“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这是著名作家柳青的一句名言。青年朋友们,当你们经过高中  相似文献   

12.
柳青找骂     
张港 《学习之友》2010,(5):41-41
《创业史》的作者柳青,在陕西长安县皇甫村体验生活时,曾想写一个村妇骂街的场面,但却苦于没有真情实感。这时他听说村里有个妇女骂人很有“特色”,就想让她“表演”一下。  相似文献   

13.
“一+动词”有两种情况:(一)“一”是数词;(二)“一”是副词。搞清这两种情况,对于语文教学是有一定帮助的。一数词“一”十动词先看例子:①“嗯,你把这捆谷草打开看一下”。存锁打开一看,没想到里边还夹着几个小谷穗。(赵建山:《接过前辈的扁担》  相似文献   

14.
趣话元旦谜     
在辞旧迎新之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捧着热茶、嗑着瓜籽,多么温馨。若此时再猜上几个“元旦”题材的灯谜,则更加惬意。 让我们先看一条谜:“清明前一日”打一节日。本来“清明”专指清明节,这里却另辟蹊径,别解为“清朝、明朝”。在这两个朝代之间自然是“元”朝。“一日”合之为“旦”。谜底“元旦”。 再看一条:“一一看分明”,打一节日。先“看分明”,你会想到分开的“明”念“月日”,与前面“一一”可组成“一月一日”。任何日历上都会告诉你这天是“元旦”。 还有一条:“查完一半,对调位置”,打一节  相似文献   

15.
张琰 《文教资料》2007,(3):64-67
柳青的《创业史》堪称是“文革”前十七年文学的经典之作。然而纵观国内外关于《创业史》的研究文献,学界多集中于对梁生宝和梁三老汉这两个非常典型的人物形象的解读,往往忽略了对小说中女性群像的关照和解析。文章通过分析《创业史》中,梁秀兰、赵素芳、李翠娥和姚士杰的三妹子等女性形象的塑造、定位与她们各自所属阶级地位之间的联系,以及以徐改霞为代表的这些女性形象“复杂”的爱情体验,解析并且反思了政治权利话语对于作家柳青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现行高中哲学教材中有两处“看本质”内容:一处是第三课在讲“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时,要求看问题要看本质、看主流(以下简称第三课“看本质”);另一处是第五课在讲“认识的根本任务是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论意义”时,要求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以下简称第五课“看本质”)。教学过程中有同学提出,这两个“看本质”有何异同?怎样理解?下面就此谈一点个人浅见,请专家学者指正。笔者以为,教材中这两个“看本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的区别表现在:首先,两个“看本质”的含义不同。第三课的“看本质”,实际上是看…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教师教学用书》(下简称《用书》)在《小珊迪》一课中 ,对“目不转睛”一词作了这样的解释 :“不错眼珠地看”。笔者认为这种解释不妥。“目不转睛”一词本身不是表示看的词 ,而是用来描写“看”的状态及样子的。《用书》中“不错眼珠地看” ,这句话的中心词是“看” ,这样就使“目不转睛”具有看的意思了。笔者认为“目不转睛”的解释应采用《汉语成语词典》(修订本)中的意思 :“看时眼珠不转动 ,形容注意力很集中 ,看得很出神。”小议“目不转睛”!江苏@刘剑华  相似文献   

18.
笔者发表在《教学月刊》的《曲线示意法初探》对“曲线示意法”形式和作用进行了分析。后来发表在《丽水师专学报》上的《再探》阐述了“曲线示意法”在语文教学中的特点和美学意义。此次“三探”欲在教授语文分析课文结构方面探求与曲线示意法的关系。 有人问柳青:“写作时最困难的是什么地方?”柳育说:“最困难的是结构。”中学语文教学分析课文结构何尝不是最困难的地方呢?如果一篇文章结构分析清楚了,不管对阅读、理解、赏析或仿写这篇课文都有积极意义。所以分析课文结构也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如何才能分析清楚课文的结构呢?我认为“曲线示意结构形式”是一“绝招”。  相似文献   

19.
<正> 常用“三看识别法”判别细胞分裂图,此法又可称为“同源染色体识别法”,由名称可知同源染色体这一知识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定要掌握这一概念。同源染色体概念的掌握要点有两:一是形态、大小相同,二是来源不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掌握了同源染色体的概念要点,就像手拿“尚方宝剑”,无往而不胜。而所谓“三看识别法”即“一看染色体,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三看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在此,“一看”有3个不同的切入点:第一个切入点:从染色体数是奇数或偶数入手由此项入手的“三看识别法”是最常用的方法,思路清晰,操作简便,可用于判别任何细胞分裂图。现以二倍体动物为例,介绍此方法:一看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如果细胞中染色体数  相似文献   

20.
一天,我正在屋里专心致志地看着“闲书”。我看得正起劲,这时,妈妈推开门,看见我没在看奥数题,而在看“闲书”,立刻火冒三丈:“你这孩子,不看奥数题,专看‘闲书’!”我因看得太专心,没注意妈妈说的话,若无其事地说:“妈妈,有什么事吗?”妈妈听了,更是怒发冲冠:“还看!快给我看奥数去!”说着,一把从我手里夺走“闲书”,扔在一边。“妈,你干什么?我还没看完呢!”我边说边走过去,弯腰捡起那本书,翻了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