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玉峰,1947年生,1967年毕业于上海教育学院,先后在上海市松江县天马中学、松江县少年体校、松江二中任教,并曾在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进修二年。1986年至今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任教。黄玉峰先生系我国资深教育专家,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写作学会副会长(中学组负责人),上海语文学会理事(中学组负责人)。他参加高考命题、参与高考阅卷多年,曾为作文组组长。编著有《新语文写作》《怎样写好高考作文》《阿爸教作文》《阿爸教做人》《阿爸教现代科技》《阿爸教读书》《育人之道》《六朝山水诗派》《东方情商》《高考复习战略丛书》等。参加编写的图书有:《新语文读本》《教师人文读本》《说话的技巧》等。发表了《还我朗朗读书声》《语文教学中的"背诵""记忆"问题再认识》《论夏丏尊的小品文写作》等论文。作为长期耕耘在教学一线的语文老师,黄玉峰先生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对语文教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他是以"文人"的姿态而不是以"语文教师"的姿态介入到语文教学中的,因此有人称他为语文教学的"叛逆"、一个"特立独行者"。黄玉峰先生还曾经是上海教育电视台《诗情画意》总理论经纬策划、总撰稿,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近年来,黄玉峰老师对李白和杜甫等中国古代诗人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新观点和新看法,在上海电视台等媒体作了《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李白与杜甫》《苏东坡》等节目。  相似文献   

2.
《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简称《诗意语文》),是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关于语文教育的讲演录。捧着《诗意语文》一书,仿佛看到王老师牵着马儿意气风发的笑容,脑海里无端地现出"扶我上马的人"的字眼来。流  相似文献   

3.
<正>读完著名特级教师宋运来的《魅力语文教师的修炼》一书,最打动我的是"一个后进教师的羽化"故事。我仿佛在听那从前的故事,这故事有挫折,有倔强,有委屈,也有得意。拥有许多光环的特级教师一下子变得可亲起来,仿佛就是我们学校里的一个老教师。  相似文献   

4.
<正>记得读小学时,语文课本中有一篇叫做《手》的课文。文中写道,很多人都羡慕主人公陈秉正的那双大手,因为那双手正反两面都结满了老茧,却依然灵巧得出奇。所以有人说:"我要是也能有您这样一双手就好了!"可陈秉正给他的回  相似文献   

5.
陈万勇 《师道》2003,(7):8-10
认识高万祥老师是一种偶然,但又有着情理之中的必然。在2000年第9期的《语文教学通讯·高中版》封面人物中,我接触到了一个鲜活而丰满的高万祥。首先嵌入我心灵并让我肃然起敬的是那篇《做一个有追求有抱负的优秀语文教师》,短文中有两句话特别让我感动:“作为一个幸运的成功者,如果能帮助更多的老师和学生成功,才是真正的幸运和成功。”“把语文和作文教学当作是培育生命的神圣事业,当作是不断丰富自己、创造自己的幸福事业,学生的情感日益丰富美好,我的精神生活也就随之充实愉悦。”仿如慈爱而睿智的洪钟声在耳边响起,醍醐…  相似文献   

6.
正师:这节课是一节阅读交流课,所交流的这本书——《淘气包埃米尔》,同学们都有了,我也有一本。这本书一共有19万字,我足足花了三天时间才认真读了一遍,大家读完了吗?(生纷纷答:读完了。)师:拿到一本新书,你们能在很快的时间内读完、读懂,我想肯定是有秘诀的。谁能介绍一下,面对一本新书,通常你们是怎样展开阅读的?生:我是先看封面,看看好不好玩,好玩就开始读!师:你属于"书必貌相"一类,这给作家们敲了一个警钟。(众笑)生:我是看定价的,太贵了就算了……(众笑)师:你追求的是很高的境界,最渴望"学问无价",是吧?(众笑)  相似文献   

7.
正《詹天佑》是一篇老课文,列为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讲述了清朝末年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故事。文中第4自然段第1句话是这样的: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一次,执教这篇课文讲到这句话时,我请学生给"毅然"换个意思相近的词。有学生说"坚决",也有说"坚定",还有说"毫不犹豫"。我均一一板书。这时,班长潘言站起来说道:"我仔细读了课文,觉得詹天佑在接受任务前他是犹豫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语文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不读,学生就无法熟悉、理解、感悟文章。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没有感情的教学,教学技巧再高明,也是苍白的。"而我要说:"没有感情的朗读,朗读技巧再高明,也是苍白的。"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呢?  相似文献   

9.
李镇西 《师道》2003,(6):8-10
黄玉峰是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语文特级教师,其实他并不是青年。但他分明有着青年人的纯真、率直甚至天真;更可贵的是,他以民主与科学为自己的教育理念,所以,当时我诙谐地称他为“五四青年”———“五四”者,乃“五十四岁”之简称也。不过,四年过去,斯人已五十有八了,尚不愧此称号,实属难得。语文教学的叛徒我最初看到“黄玉峰”这个名字,是与“叛徒”这个词联系在一起的。1999年4月22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有一篇关于他的通讯,题目就叫《语文教学的叛徒》。标题中的“叛徒”二字并没有加引号,因为对于现行语文教学来说,…  相似文献   

10.
多年以前,在我任执行主编的一期《语沙龙》上,刊发了窦桂梅的诗教长《不信东风唤不问》。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把注意的目光投向这位年轻的小学语特级教师。其实也用不着留意,套一句俏皮的话来说:“这年头,想不认识窦桂梅都难!”是的,她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星星,在中国教育的天空中,发出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11.
打开语文新天地网,你一定如我一样流连忘返,仰慕这些名师的风采。张化万、王燕骅、王崧舟、杨一青、杨明明……这些熟悉的受人尊敬的名字,如洪钟大吕扣击着我们这些小学语文教师的心扉。翻看名师之路,他们是在为自己的生命配乐,捧读着王崧舟老师的《“磨”你千遍也不厌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设计的《只有一个地球》教案纪实告诉我们,他创作的教案是有生命有灵性的。正如他所说:“从《只有一个地球》诞生的那一刻起,她就像一条小溪,从我生命的心泉中汩汩地溢出。她无法知道去路是坎坷还是平坦,明天是风雨还是响晴?是痛苦的降临,还是其乐…  相似文献   

12.
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课堂上出现的一幕引发了我的深思。下面是《阿长与山海经》课堂教学片段回放:生1:从"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可以看出阿长既可敬又很幽默,她能为"我"买到"我"念念不忘的《山海经》,这说明她确实值得"我"尊敬,但她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就实在是太幽默了,太搞笑了!(全班大笑,但也有几位同学边笑边举起了手。)师:感谢阿长为"我"买到了《山海经》,也感谢阿长为我们带来的笑声!但也有几位同学一直举着手,好像还有话要说。生2:阿长这里不是幽默,她之所以将"山海经"说成是"三哼经",是因为她没有文化,她并不知这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  相似文献   

13.
罗刚淮 《中国教师》2011,(17):66-70
<正>一、语文教学的模式化与个性化之初辨一次跟一位颇有影响的特级教师谈起语文教学,他说道:"我现在退休了,什么话都可以放开说了。现在的语文教学有一个怪圈——趋同,要么一窝蜂,要么都不动,真正创新的不多见。其实语文教学应该是最富个性化的。以前讲‘教学有法,教  相似文献   

14.
蔡澄清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是语文点拨教学法的创始人,也是我素所敬重的语文教育界前辈之一。现在,凝聚着他从事语文教育50年心血与智慧的《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被收入《中国特级教师文库》,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蔡先生嘱我作序,使我既深感荣幸,又非常为难。因为在知识界,给别人的著作题辞或作序,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我有一个梦想"中收录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我有一个梦想》《〈黄花岗烈士事略〉序》等文,并在后面的"写作"中开篇明义: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该文开头以一位可怜的盲乞丐乞讨为例,他站在寒冷的街头而不被人注意,后有一过路人在其胸前求施舍的牌子上写了一行字:春天来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于是乞丐面前的铁罐里不断传来投钱的声音。最后得出结论:好的语言,就应当像这样能触  相似文献   

16.
在我的案头有两本每天必翻的书:一本是1981年7月出版的《特级教师笔记》(辽宁人民出版社),一本是1981年9月出版的《全国特级教师经验选》(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十位特级教师前辈的心血智慧结晶,使我日读日新,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我有幸聆听了年过六旬的特级教师罗伟源的一节“平凡”的好课——《矛与盾》。这节课没有花样翻新的教学形式,没有吸引眼球的精彩表演,也没有使人大跌眼镜的奇招妙术。整堂课如潺潺流水,平凡之中见艺术,细节之处显理念,给人的感觉是那样朴实、扎实。细节之“霸王别姬”【教学实录1】师: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寓言?生1:《画蛇添足》《亡羊补牢》《刻舟求剑》。生2:《惊弓之鸟》《揠苗助长》《坐井观天》。生3:《霸王别姬》。(全班同学笑。生3有些不知所措)师:《霸王别姬》不是一则寓言,而是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讲了西楚霸王被困垓下,他…  相似文献   

18.
范清华 《湖北教育》2007,(11):45-46
你能想象得出用《青藏高原》的旋律来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用《中国功夫》的曲谱唱《登鹳雀楼》是什么感觉吗?在我尝试组织的"古诗新唱"活动课中,"借来新曲唱古诗"这一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星期五最后一节是语文课,学习《古诗三首》课中,我播放了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又用《送别》的曲调演唱了《渔歌子》。学生们感到很新奇,没想到学古诗还有这种学法,这么有趣。我告诉学生:我国古代的很多诗词都是用来唱的,可以谱曲唱,也可自由唱。学生一听兴致高涨,纷纷要求:"老师,我们也唱,好不好!"下课了,我给学生布置作业:给自己喜欢的诗歌配上曲子,下周一上一节"古诗新唱"课。布置完毕,学生们欢呼起来,我又向他们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19.
走在春光里     
2008年12月1日,《江苏教育研究》副主编金连平先生在我校参加省"十一五"重点课题开题时向我透露,《江苏教育研究》将于2009年1月推出专题版,首期关注的是"新晋特级教师",并约我写几句教育箴言。作为新晋特级教师的一员,也作为《江苏教育研究》的  相似文献   

20.
丁有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1929年出生于广东潮州。1951年到广东省潮州市浮洋镇六联小学当语文老师。半个多世纪以来,扎根农村学校,致力于“教书育人,转化差生”和“读写结合教材教法”两项科研实验。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等多项荣誉称号。主要著作有《我与顽童》《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小学生记叙文读写学习法》等。[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