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交流、合作学习,教学中如果没有合作、交流就无法实现和谐的“教学互动”,就谈不上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近年来,由于计算机网络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凸显,使得以计算机网络支持下的合作学习得以广泛应用。笔者承担了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和应用的有效性研究》之子课题实验——《少年地球探险家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与应用》实验,建立了地理专题学习网站《少年地球探险家》,开展了多年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课题实验。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网络环境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模式及指导小组合作…  相似文献   

2.
四、合作交流=小组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现在,我们在数学课堂上看到的几乎都是小组学习形式,这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尤其是在公开课、观摩课的教学中。笔者清楚地记得,1993年参加全国首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课时,26节课学生全都是坐成“秧田”式的;而2001年笔者观摩全国第五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时,发现32节课中有23节课是采用小组学习形式;最近笔者参加了某市小学数学观摩活动,1…  相似文献   

3.
《基于网络环境的课程整合研究》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经过大胆探索总结出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工作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形成了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五段”工作机制和“六环”教学模式,初步实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进了学生知识更新能力和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发展空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现在,我们在数学课堂上看到的几乎都是小组学习形式,这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尤其是在公开课、观摩课的教学中。笔者清楚地记得,1993年参加全国首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课时,26节课学生全都是坐成“秧田”式的;而2001年笔者观摩全国第五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时,发现32节课中有23节课是采用小组学习形式;最近笔者参加了某市小学数学观摩活动,14节课竟然全部采用小组学习形式。  相似文献   

5.
《基于网络环境的课程整合研究》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经过大胆探索总结出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工作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形成了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五段”工作机制和“六环”教学模式,初步实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进了学生知识更新能力和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发展空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本文通过在我省“新生代”课堂教学观摩中执教的《搭配方案》一课的教学片段,提出以下看法:一、创设情境,营造数学交流的环境;二、集体讨论,转换数学交流的角色;三、方式多样,构建动态的交流网络。  相似文献   

7.
【课题思想】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学科“辅助式”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环境下任务型学习,“网络环境下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8.
如何较好地发挥网络优势,科学推进网络课堂教学,已成为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一、推进网络课堂教学,必须充分认识到网络教学的优势一是拓展教学时空。网络环境下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只要信息交流双方与网络相连通,就可  相似文献   

9.
教学环境:今年五月,我参加了张家港市教学能手课堂教学能力考核。笔者在课前两个小时才知道课题,两小时内在无任何通讯设备、网络环境支持的条件下进行独立备课,并制作课件。  相似文献   

10.
2002年我校承担了福建省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课题的研究,为使课堂教学呈现教与学方式的重大变革.建立与该课题研究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嗣绕这一课题,我们研究了以多媒体作为辅助手段的课堂教学和基于网络环境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系统的论述了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协作教学模式的特征、基本构成要素,以及自主协作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即创设网络学习环境、创设问题情景、明确课题及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网络交流、教师组织和指导、成果展示综合评价等。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信息化的今天,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兴起并迅速发展.它将彻底改变现行的学校教育,现行的班级授课和课堂教学将受到严重的挑战,远程合作学习将成为有效的教育活动形式.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以合作学习小组为组织形式,形成学习共同体,以完成课题任务为主要目标,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智能认知工具等方式合作交流,并在评测反馈系统的作用下进行知识建构,  相似文献   

13.
信息传递     
为进一步推进我省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工作.促进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湖北省教研室于2008年4月17日至18日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召开了“湖北省小学数学发展性评价研究”“湖北省小学数学新课程案例研究”“湖北省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研讨会。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常务副主任马云鹏教授在会议上作了有关专题报告。会议进行了课堂教学观摩与研讨、实验学校阶段研究成果交流。省教研室还通告了下阶段研究工作部署。  相似文献   

14.
当前,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业已成为时代的主脉褥。作为培养祖国未来人才的中小学教育,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点金术”,比追求高分数、高学历更加重要。笔者认为,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活动正好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它为张扬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堤供了良好的环境。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主要依托专题学习网站开展教与学活动。专题学习网站是一个基于专题或课题资源的研究、协作式学习系统,通过网络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相关的学习资源和自主协作学习探究交流的工具,让学习者自己围绕课题收集、分析、选择信息资料,从而建构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5.
伴随俄语课改的不断深入,俄语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因其能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充满交流、富含信息量的课堂学习环境,被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为提高俄语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认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2000年,基于对教育理论的学习、教学实践的分析,我开始了“小组互动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3年11月,广东省教研室就我个人所实践的“小组互动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课题举办了全省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2004年8月,我到佛山市顺德区工作,在课改的新理念指导下,继续开展高中历史“小组互动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不断总结、反思,并打破高三不搞教学实验的惯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大胆实践“小组互动合作探究”,带动高一、高二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了以“理论引导、骨干引路、高三先行、以研促改、集体攻关”为特色的教改新思路,取得了比较好的教、研、考效果。  相似文献   

17.
傅伟雄 《广西教育》2013,(28):46-47,54
2010年至2012年,笔者到香港参加第七届内地与香港教师交流及协助计划。在此期间,笔者多次观摩香港学校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评估活动。有一次,笔者在一所小学观摩学生“说话”项目的模拟测评。只见学生以三人为一小组,每小组两位考官。小组依次进场,三位学生依序坐好。  相似文献   

18.
刘海英 《考试周刊》2012,(23):63-64
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认为:“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学习”因能改善课堂学习氛围,创造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环境.体现学生主体意识为侧重,被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下面,我就自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1月28日-30日,山西省“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课题成果展示暨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山西灵石县召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是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该课题自2002年12月开题以来,在各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经过各课题学校、教研人员和广大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得到了有关专家的好评和广大教师的认可。山西省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课题成果展示暨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山西灵石县召开  相似文献   

20.
日前,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展示的网络阅读“邮票”综合课、网络阅读思品课,初步显示出了internet环境下阅读教学的魅力。标志龙江路小学在“internet环境下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研究”进入了实验阶段。四川教育学院教授姚文忠说,相对传统教学,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师生互动,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网络环境下的崭新教学随着师生间课堂导入对话,课题“邮海‘网’趣”出现在电脑屏幕上。插入磁盘、打开……孩子们纷纷举起手。“我是从新浪网收集的邮票。”“我最感兴趣的是蔡伦的生年。”“我的资料是从搜狐网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