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刘能 《考试周刊》2012,(85):170-171
留守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经历着一场生活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巨变。当他们理应享受童年欢乐的时候,却得不到父母的照顾,当困惑和无助“袭来”时,他们没有准备,没有经验,缺乏指导,从而引发了许多心理困扰问题。  相似文献   

2.
演员与观众     
胡晓明 《高中生》2011,(9):10-10
演员与观众是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当协调一致、互动交流时,他们就形成了“鱼水”关系;当分离疏远时。他们就变成了“油水”关系。演员只有在观众的欣赏关注下。才能激发更高的创作热情;观众也只有从演员的表演中满足审美愉悦,才会报以热烈的掌声。两者是缺一不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王萍 《山东教育》2003,(15):33-33
体现一个“爱”字。拥有爱心是成为一个“好老师”的关键。幼儿从父母的怀抱来到教师的身边,从熟悉的家庭环境来到幼儿园这一陌生的环境,他们很自然地把与父母交往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感情、期望与爱的要求转移到教师的身上,渴望老师像妈妈一样给他们以爱抚。因而,教师的“爱心”是孩子最渴望的心理需求,是母爱情结的自然延伸,理应成为教师首选的行为规范。当小朋友拉完大便时,我为他们清洗屁股;当小朋友感冒发烧时,我给他们送水喂药;当小朋友头发零乱、指甲长长时,我替他们梳头、剪指甲;当小朋友……那么,是什么力量使我心甘情愿地做这一切…  相似文献   

4.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后期,高自尊、高自立的需求使他们的内心世界动荡不安。当自尊与自立和现实世界发生冲突时,他们不得不调整认知和行为去适应“主流文化”,这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当他们感到环境的压力超出自身阈限,或者已经威胁到自身的心理健康时就容易陷入内心的焦虑和矛盾之中。  相似文献   

5.
通过长时间的数学教学,许多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教师要求学生描述概念和定义时,他们往往能够给予流利而圆满的回答,但却经常不能正确地运用它们解决有关问题。笔者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比如在学习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时,有的学生可能把“直线在平面内”写成“直线在平面外”,有的学生就认为“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平面外”,倘若你提问他直线与平面有几种位置关系时,他却能给出流利的回答:“共有三种,直线与平面平行,  相似文献   

6.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激进知识分子的政治立场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充当了苏联剧变的推动者的角色.尤其是他们中的“持不同政见者”更是充当了急先锋。知识分子这种立场的转变与他们原来不公正的政治经济地位有直接关系,当戈尔巴乔夫实行公开性和“民主化”时,知识分子的不满情绪便骤然间爆发出来,推动了苏联剧变。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许多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当教师要求学生描述概念的定义时 ,他们往往能够给予流利而圆满的回答 ,但却经常不能正确地运用它们解决有关问题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 ,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比如在学习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时 ,有的学生可能把“直线在平面内”写成“a∈α” ;“直线在平面外” ,有的学生就认为“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平面外” ,倘若你提问他直线与平面有几种位置关系时 ,他却能给出流利的回答 :“共有三种 ,直线与平面平行 ,直线与平面相交和直线在平面内” .正确而流利的回答恰恰掩盖了学生并不理解的本质 …  相似文献   

8.
张江 《生活教育》2011,(6):70-70
由于教美术的原因,我接触的学生多,而每个班都有几个让老师烦心的“捣蛋鬼”,整天和你“打游击”。当你对他们管得严一些时,他们就安分些,当你一不留神,他们就会搞出些稀奇古怪的事情来。如何“制服”他们,一直是我头疼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十三、四岁的孩子具有好奇心。当他们迈进中学大门时,新的学习环境,促使他们产生一种“求新”心理。这种心理在入学后两个月内表现得最为突出。研究这种心理,有助于班主任改进工作。“求新”心理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对新的学习环境兴趣浓厚。一入中学,他们对老师、同学和校舍、操场、实验室,以至教材课程,甚至作息时间都有新鲜感,对与小学差别较大的新的学习生活,产生浓厚兴趣。他们要求了解中学,喜欢参加校内各种活动,他们的心灵被一个“新”字吸引着。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学方法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论和双向活动论 ,而是强调教学的多边互动性 ,将教学置于师师、师生和生生多边活动的立体背景之中 ,其中“互动”的内涵颇为丰富 ,难以一言概之 ,但“人际交往与合作”则是其重要要素之一。本文拟就中等职校专业课教学中的“师师”、“师生”、“生生”合作谈一点浅显的认识。一、师师合作(一)师师合作的内容在学校组织中的教师往往承担着双重角色 ,当他们与学生发生关系时 ,充当的是教育者角色 ,当他们与学校内部的教师发生关系时 ,充当的是同事角色。在现实中 ,教师的教育者角色倍受关注 ,但教师…  相似文献   

11.
一、鼓励学生“敢问”学有所疑,才会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才会感兴趣有动力。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敢问。正确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成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信息源”。1.教师不以权威者自居,而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与他们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当有疑问或有不同见解时,允许学生不必举手就可站起来发言、插话;当学生回答不出教师提问时,…  相似文献   

12.
师爱的深度     
在当班主任时,我总是愿意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关注“问题学生”,用爱来促使他们心灵的感化。每当成功转化一个“问题学生”时,我总是特别有成就感。正是这种感觉,曾让我犯下一个无法改正的错误。  相似文献   

13.
“生成”在英文中写作“be-coming”,意思是“变成某物”(coming to be)。它究竟意味着什么?首先,它意味着“关系”,当教师或学生不与其他人或事物(如多媒体、实验装置)发生“关系”时,想法再多都是“准备”(比如教师备课、学生预习),只有当教师或学生与其他人或事物发生“关系”时才有真正的生成。这种关系,最常见的是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以研究“生态问题”、“全球问题”、“人与自然关系问题”而著名于世的“罗马俱乐部”,虽然在具体问题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将具体问题上升至哲学问题时,却又表现出了明显的经验主义混乱。得出生产的“零增长”的哲学结论,就是其经验主义导致的一个可悲的“结论”。“罗马俱乐部”在研究“生态问题”、“全球问题”、“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时,其思维方式是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的,他们强调对具体事实的科学研究,强调自然科学的深入研究,强调专门学科的形式化语言表述,而忽视这种研究的科学的哲学指导,因而其研究特征表现为:“就事论事”,而不是“就事论理”。因而他们缺乏驾驭全局的深刻的战略眼光,这种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思维方式对研究过程的支配,使他们必然不可能在  相似文献   

15.
最可爱的人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些人:当我们置身于拥挤堵塞的马路上时,总会看到他们;当我们在路上遇到突发事件而急需帮助时,总会想到他们。也许你已经猜出他们来了,对,他们就是武警战士,我们身边最可爱的人。一、“直线十方块”我们所采访的这支武警队伍,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街头巡警”。当人们在街上看到另p一个个笔挺庄严的“绿军装”时,决不会想到他们的平均年龄竟然只有18岁。当谈到这一点时.战士们都深有感触。“军营是一个磨炼人的地方,可以培养出一个入严格的纪律观念和过硬的思想作风,这些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终身受益的。”的…  相似文献   

16.
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突出的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是全社会每个人自觉的、长期的行为。教师在利用生物教学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同时,应重视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的引导,使其形成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中学生是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当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在他们心中扎根,成为每个人生活的行为习惯时,环境的明显改善是指日可待的。目前,我们在生物教学中应  相似文献   

17.
深化和推进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三个问题: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不能把二者的关系割裂和对立起来,应该从生态文明的本质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与最终目标的维度,把二者看成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应当把中国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实质理解为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念为指导的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发展道路;应当区分“生态正义”与“环境正义”的不同内涵,以及他们在解决生态危机问题上和构建生态文明理论问题上的不同思路,厘清他们所属的不同理论谱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构建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环境正义”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归宿。  相似文献   

18.
回到“原点”的思考是重建体系的出发点。谬误“发生于思维之链的起源,从这一错误的起端即前提中,通过许多步骤,将推导出一系列错误的结论,或者招致这些错误前提必然会带来的后果。” 当学生精神萎靡时,你能否使他们振奋?当学生茫然无措时,你能否给他们指点迷津?当学生缺乏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们  相似文献   

19.
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一个极为普遍的问题:当学生结束学习时,往往只形成对知识肤浅的理解,这虽够他们去应付测验,但学生由于不能深刻地理解知识,因而不能将其应用到不熟悉的环境中去,像这种缺乏迁移能力的知识就是通常所谓的“惰性知识”。  相似文献   

20.
生活在“象牙塔”内的“天之骄子”们在心理上也和常人一样,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当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的时候,他们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挫折,引起大大小小的心理上冲突。当挫折与冲突超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时,就很容易造成心理失衡,导致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等心理异常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