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为贯彻落实好国家《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有关文件精神,高职院校逐步将教育国际化视为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本文阐述了新时期高职院校坚持教育国际化的意义及必要性,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所面临的问题,同时对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战略进行细致探析。  相似文献   

2.
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展和丰富.新颁布的国家和地方未来十年发展规划纲要显示,国际理解教育是21世纪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满足天津加快对外开放、建设国际化城市所需要的国际化人才必须接受的教育.在基础教育中融入国际理解教育是天津加快发展的战略选择,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3.
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重要推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扩大教育开放,提升我国教育世界影响力”总体要求,坚持以教育对外开放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推动中国教育以更加开放自信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强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强同世界各国互容、互鉴、互通,让教育为文明传承和创造服务,共同开创人类社会美好未来;其核心要义在于,以教育开放宣示国家开放、以教育开放推进人文交流、以教育开放塑造文明新形态、以教育开放培养创新人才。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指引下,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布局结构更加优化,留学工作创新发展内涵提升,服务人才培养能力更强,人文交流愈加丰富,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更加深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为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提供了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4.
教育对外开放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经济建设和对外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教育界同国际教育界的合作交流日益加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5.
教育国际交流与国家教育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和加入WTO,以及世界范围内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中国教育的对外交流.无论是规模、层次、范围,还是地点、方式、手段,涉及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一方面有利地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促使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但与此同时,中国教育在这方面也承受着从未有过的压力,国家教育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促使作为"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外交必须在与大国消弭分歧,与邻国实现安邻、睦邻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高等教育外事工作,即高校的国际化工作必须首先服务于国家外交战略,其无疑已成为当前中国外交"软实力"战略中的"人文交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国高铁"走出去"为先导,中国制造业在我国对外交往中的作用日益显著。西南交通大学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与高速铁路相关的行业研究型大学之一,以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服务产业"走出去"和我国教育外事战略,为促进和丰富我国高等院校教育外事工作中的人文交流以及中国外交软实力的提升做出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7.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对未来10年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把扩大教育开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举措,明确提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相似文献   

8.
2014年全国留学工作会议强调"留学事业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培养应充分利用国家和高校自身资源为学生搭建国际化教育平台,提高办学质量。国家留学基金委(CSC)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的实施为高校本科教学国际化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介绍了哈尔滨工业大学"CSC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的实施情况,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推动该项目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执行。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族高等院校以培养高层次少数民族人才,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并已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大力推进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和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背景下,民族高等院校如何在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下,结合学校的地缘优势和学科特色,主动融入新时代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以多种形式积极开展跨境教育合作,发挥其特殊的价值与功能,已成为民族高等院校不断提升办学水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教育国际交流是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加入WTO,西部大开发,对高等学校外事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本试图从高等院校对外合作交流创新方面的经验总结和对未来展望,初步探讨当今高校教育国际交流创新所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教育对外开放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促进教育对外开放必须以服务党和国家对外开放工作大局为宗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不断丰富其发展内涵。面向教育现代化2035年,我国将通过打造教育交流合作新局面,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优化出国留学服务,打造国际留学中心,开发国际一流教育资源,完善中外人文交流全球布局,促进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特色发展,稳妥推进境外办学和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全面提高我国的教育开放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教育事业就历来被视为整个国家教育事业、民族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教育政策作为规范和促进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也因此成为我国教育政策与国家民族政策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没有放缓教育对外开放的脚步。教育对外开放,越来越成为国家外交战略中的新布局及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动能。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无不体现出国家对于教育对外开放新布局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亮点[1]。回顾过去,高职教育国际交流工作的开展一直都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认清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高职院校国际交流的发展及整个高职教育进程的向前迈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进行系统谋划做出重大部署,意义深远。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现代化的鲜明标志和重要推动力,是提升我国教育影响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坚持教育对外开放。文章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对加快推进宁夏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有关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这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明确指明的教育发展方向。那么,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怎样才能面向21世纪?怎样与国际接轨,按照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的标准办学呢?建立职业教育的开放体系,逐步实现职业技术教育的国际化,无疑是加快发展职教的有效途径。 北京市的职教对外开放工作近年来广开渠道,形式多样,取得了显著成绩。不久前,在北京职业高中对外开放经验交流  相似文献   

17.
一、民族教育法制建设的历史情况民族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工作中最为紧要的问题之一。解放前,我国各少数民族由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各民族的教育发展水平也处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建国以后,党和国家把帮助少数民族加速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作为我国进一步解决民族问题,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一项战略任务,并付出了极大努力。民族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今天,各民族原来处于不同历史阶段的旧教育已转变为社会主义性质的新教育,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价值观是否科学正确,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是否能够顺利进行。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策略。  相似文献   

19.
《职业技术教育》2023,(27):20-21
<正>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家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首先要建成教育强国。教育强国是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要前提条件,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的龙头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力量,同时也是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枢纽和关键点。研究型大学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高等教育发展的高度在某种程度上带动我国的国家发展程度。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在于高等工程教育要发挥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要建设高质戢教育体系,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教育合作.促进人文交流。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处(以下简称“交流协会”)将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精准发力.全面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