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朝花夕拾》写于1926年,收入回忆散文10篇。这本散文集之所以能够传之后世,历久长新,和它高度的艺术美是分不开的。笔调含蓄、自然、朴实的背后却有万千思绪。结构呈现多元化,参差错落,异彩纷呈,几乎每一篇都有所创新。济览全书,我们仿佛走进一片建筑群,式样多变,颜色不一,疏密相间,高低有别,无划一板滞之感,壮观宏伟的气息扑面而来。语言庄谐并存,活泼欢快。形象塑造生动得体,极具概括力,富有典型性。  相似文献   

2.
用艺术辩证法系统剖析《红楼梦》是个全新的角度 ,本文是作者的文艺理论新著《红楼辩证析》的“前言”。它从文艺与生活、文艺创作与优秀思想文化传统的关系 ,概括地论述了《红楼梦》含有艺术辩证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朝花夕拾》是具有现实斗争精神的散文集。通过研读所涉篇章,我们对鲁迅的斗争行为作了一次探讨,将其斗争分为正确和错误两种类型。承认鲁迅的斗争并非全部正确,并不影响其伟大的反封建斗士形象,这对发现"真"的鲁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鲁迅《朝花夕拾》原稿与修改稿的对比,发现鲁迅在斗争中引用敌方的语句是刻意的,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战斗力量。  相似文献   

4.
追忆往昔总是美好的,尤其是历经人生坎坷以后。1926年2月至11月,鲁迅先生几乎用了一年的时间,系统回顾了自己的青少年生活。这一年,鲁迅先生寄居在北京,狂飙突进的五四浪潮已渐平息,昔日的战友风云流散,他又  相似文献   

5.
随着群文阅读研究的深入,语文教学打开了新局面。如何保证阅读教学量与质的“两手抓”,又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课堂实践中,采取联想式、疑问式、感受式等多种批注方法,学生在扩大阅读量的同时,发展思维,提升素养。这一过程中,学生做到了与先生近距离对话,通过生活经验的迁移,达到理解文本、理解作者的目的。文章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朝花夕拾》,在全年级范围内开展探究活动。在此之前,初中生多少对鲁迅已形成刻板印象,对久远时代赋予文章的沉重主题产生畏惧心理,失去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在这样的背景下,让学生重拾热情,对后续语文学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立足于鲁迅对《朝花夕拾》中的民俗描写来透视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所持的文化哲学观,打破仅仅将鲁迅当作一个激进的反传统主义者的刻板印象,为我们更好的理解鲁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鲁迅对民俗文化中生命力高扬的部分持体认和肯定态度。其中,儿童的经验视角和成人的叙述视角对民俗文化的不同情感取向造成了两者在文化哲学观上有限度的契合和张力.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俗文化现代性意义的生成。鲁迅对传统民俗落后一面的批判,立足.最也在于“立人”说关照下的生命力萎缩造成的国民性缺陷。  相似文献   

7.
8.
《朝花夕拾》:鲁迅的“休息”与“沟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花夕拾》是鲁迅寻找“闲静”的产物,但却是一种严格区别于古代小品寄情山水的“解脱”之作。鲁迅不是用他的“闲静”令我们丧失生存的意志与前进的欲望,而是试图在这样一种特殊的安宁中引发我们更深刻地思考人生的问题,鲁迅更愿意与我们一起来分享他对于各种生命与人生意义的“理解”。与之相适应的是,在艺术上,《朝花夕拾》超越了传统散文的“独语”形式,追求的是对话与沟通。  相似文献   

9.
新闻标题制作,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或艺术种类,用来概括、评价、提示新闻内容、吸收、帮助读阅读和理解新闻,丰富和美化报纸版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从新闻标题的结构着手,运用辩证法原理,对新闻标题的制作艺术作较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朝花夕拾》笔意纵横,思绪跌宕,既叠印着历史的轨迹,氤氲着时代的氛围,同时也凸现了作者的个性,流露出作者的真挚,因而其意域远远超出了一般的对个人往事的回忆。与此相应,作品笔法灵动,不拘一格,从具体手法到整体结构都表现出高度的自由性,而又体随意走,随物赋形,或散或聚,各成一体。  相似文献   

11.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能区别作家不同风格的一个重要标志。鲁迅的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语言风格独特,简练精确,描写生动形象,思想深沉,抒情含蓄,幽默中包含着极为锐利的讽刺,且充满隐喻。仅从《朝花夕拾》书名也可体味到其平静从容的思想风格及语言艺术技巧。《朝花夕拾》通过具有画面感和满含情感的生动比喻,形象描绘出对往事的回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篇章文笔深沉隽永,底蕴深刻,充分显示了鲁迅的语言风格及技巧。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散文体特征出发阐述了鲁迅的《朝花夕拾》的独特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3.
新闻标题制作,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或艺术种类、用来概括、评价、提示新闻内容、吸引、帮助读者阅读和理解新闻,丰富和美化报纸版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新闻标题的结构着手、运用辩证法原理,对新闻标题的制作艺术作较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前代、前人的学习与纠正,刘克庄的诗学思想兼综百家,具有显著的思辨性和包容性,其中含蕴的艺术辩证思想可谓集两宋之大成.他延续了北宋的美学宗尚,更加注重诗歌的"自然"与"工巧",并进行深入全面地阐发;他承袭前人诗歌理论,增拓了文学创作中关于"繁富"与"简约"这对辩证关系的认识;此外,刘克庄还结合当时的创作环境及风气,...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初中语文重要的教学环节,将整本书阅读引入初中语文教学中,并且做好整本书阅读设计,能够有效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首先分析了初中生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然后探究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原则,最后对《朝花夕拾》整本书的阅读教学设计进行具体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学艺术中两种对立因素能巧妙地共同构成统一和谐的艺术整体。诸如形与神、理与情、虚与实、刚与柔、动与静、悲与乐、拙与巧、朴与丽、平凡与警奇、婉约与豪放、平实与峭拔、洒脱与拘泥、粗犷与细腻等,不论是思想内容、人物描写,还是艺术结构、语言风格,这里每一对矛盾着的两个侧面既互相排斥、互相斗争,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形成鲜明的对照,相反相成地统一在一个完整的艺术机体里。这是文艺创作中不可忽视的一条规律,这规律,现在通常叫做艺术辩证法。朱自清这位现代文学的奠基者、“美文”的代表作家,他对艺术辩证法有独到的理解和运用。本文只粗浅地谈一谈他在《荷塘月色》中运用艺术辩证法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一种高度复杂、精妙绝伦的艺术活动,蕴含着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辩证法精神,由此构成了课堂教学艺术生动鲜活的面孔和朝气蓬勃的生机,使课堂教学艺术有了活的灵魂和永恒的生命力。中国的绘画艺术历来讲求疏与密的节奏变化。在绘画中,常见一座远山只须几笔浓墨点染,一树芭蕉也只消两三大笔横抹,而对一只昆虫却工笔细描,把它画得眉须可见、纹理可察,一对小翅膀轻微地振颤着,仿佛都能听见嗡嗡的飞鸣之声。在同一幅画中,疏与密相互映衬、互为依存,在两相对比中,显示出山的淡远、芭蕉的浑厚、昆虫的娇小玲珑,使艺术作品顿…  相似文献   

18.
钱雪琴 《文教资料》2005,5(32):150-151
铁凝是一位深懂艺术辩证法的作家,在她的作品中,各种艺术元素在对抗的“关联”中,构成了和谐统一的艺术世界,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在咫尺中表现千里之势,曲与直、热与冷、空白与充实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9.
回忆的诗学:重读《朝花夕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打破研究《朝花夕拾》的惯常思路,本论文选择以回忆这一心理学范畴来观察文本的内在矛盾,借此发现回忆是一个结构性的文本存在,并通过连续性、时空性和偶然性等特征来认识那富有意味的文本矛盾形式,从中感受和理解鲁迅这个中国现代伟大灵魂的生与死、爱与恨、挣扎与超脱。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一直给予读者以特殊的审美感受 ,人们可以从多种角度去说明它的美学风格。人情美、情趣美、理趣美相统一于《朝花夕拾》中 ,使它具有了独特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