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知识     
1.青莲居士——李白,是盛唐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的“诗仙”,他的诗清新俊逸,壮大奇伟,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2.香山居士——自居易,是中唐时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的“诗魔”。其诗平浅精纯,雅俗共赏,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  相似文献   

2.
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是以“浪漫派”载入史册的。但唐代浪漫派诗人不止李白一个,陈子昂、高适和岑参、杜牧,其诗风都属浪漫一派,现实主义的自居易也有浪漫诗作《长恨歌》。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自居易名作《长恨歌》,千余年来拥有最广泛的读者。人们喜爱它、歌吟它。怎样正确评价它,也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历来对《长恨歌》的理解,说法不一。最近对《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又展开了热烈讨论,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4.
翻开中国古代文学史,我们可以发现,在众多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中,唐代诗人自居易的叙事诗,可以说是这些珍品中的极品。“童子解吟《长恨歌》,胡儿能唱《琵琶篇》”,这两句诗正好说明,《长恨歌》和《琵琶行》一样在当时就是一首深人人心的杰作。  相似文献   

5.
自居易是中唐时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170多首讽喻诗,这些诗篇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这些讽喻诗的特点可以从如下五方面作出探讨。(一)坎坷经历:白居易讽喻诗人民性形成的现实原因;(二)现实主义诗论:白居易讽喻诗人民性的理论基础;(三)诗歌创作:白居易讽喻诗人民性的具体体现;(四)诗歌形式:自居易讽喻诗人民性的外在统一;(五)诗歌影响:自居易讽喻诗人民性的持久魅力。  相似文献   

6.
《秋颂》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的名作。在诗中,诗人运用各种手法热情讴歌了秋季的温暖和丰硕,整首诗洋溢着欢乐之情。  相似文献   

7.
一写人物诗不自白居易开始,但白居易写了很多人物诗,其内容之丰富,是古代诗人中少有的。这里不准备谈他有名的《琵琶行》、《长恨歌》叙事抒情的人物诗,也不准备谈新颖别致的《有木诗八章》、《李都尉古剑》等托物寄情的讽人诗;只是摘取其塑造老人形象的《杜陵叟》、《卖炭翁》、《新丰折臂翁》、《上阳白发人》、《不致乐仕》、《江南遇天宝乐叟》等篇来谈谈其人物的典型性。并借以讨论所谓“白俗”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月”这个意象可谓褒爱有加,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自居易的《琵琶行》等对“月”这个意象的运用可谓令人击节赞叹。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对“月”更是情有独钟,他揽“月”人诗:或抒情、或怀古、或怀乡、或思亲、或言志……而宋代豪放派词人苏轼《前赤壁赋》融“月”人文,匠心独运,将“月”运用得出神人化,摇曳生辉,丝毫不逊于前人。  相似文献   

9.
看《长恨歌》这首诗,最主要的是要把它作为艺术作品来读,而不要把它当作历史事实来看。尤其是诗中“汉皇”与杨玉环两个形象,应当作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来看,当作一段悲剧爱情的主人公来看,而不能当作荒淫腐化的历史人物来看。自居易本人没有把这首诗编入讽喻诗,而是列入感伤诗,也说明诗人本来就是借助于历史事实的基础,吸收民间美丽的传说,  相似文献   

10.
《琵琶行》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这首长诗与他的另一部名作《长恨歌》齐名,在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对后世影响很大,流传极广。诗  相似文献   

11.
唐诗取材十分广泛,不拘一格。既有李白描写自然风光的《蜀道难》,也有孟浩然展示田园风情且具有旅游观光价值的《过故人庄》,还有杜甫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的《兵车行》和白居易描写君王悲剧的《长恨歌》……从市井风情到边塞风光,从生活琐事到国恨家愁,浪漫主义手法、现实主义批判手法,林林总总,可以说应有尽有!  相似文献   

12.
自居易的诗歌创作及其理论表现,在文学史上原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现象,可是我们往往仅看到他创作上的矛盾,却忽略了他理论上的两重性。一般认为,诗人平生所尚唯讽谕诗而已,而《与元九书》则一向多被视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最完整的概括。对此,近两年来已有一些同志提出了异议,然而讨论的范围仍然仅限于讽谕诗论。  相似文献   

13.
道家文学与浪漫主义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从发生学、题材学和诗学等方面对道家学和浪漫主义进行了比较研究。作认为,中国古代不曾发生过浪漫主义学运动;所谓庄子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理论家、屈原和李白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人的提法是一种牵强附会。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基本创作方法”其实是中西化碰撞中“写实与虚幻想象”两种写作手法的概念偏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艺术个性的角度对《长恨歌》的主题作了考察,揭示此诗不是简单的纪实文学,而是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创作出来的一首爱情颂歌。  相似文献   

15.
《易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宝库。文章在分析《易林》诗中赋、比、兴的具体而有变的运用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时也使之与《诗经》诗相比较 ,陈述了《易林》诗与《诗经》诗的关联性和《易林》诗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6.
江西九江有一处名胜古迹,名为自居易祠。自居易祠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一弹流水一弹月”,下联是“半入江风半入云”(板书对联)。这副对联的含义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唐代大诗人自居易写的一首诗《琵琶行》(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17.
《长恨歌》写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是白居易感伤诗中最著名的叙事长诗。诗中将叙事、写景、抒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了讽喻和揭露统治者罪恶的思想情感,反映了作者作为一名现实主义诗人,兼善天下的政治抱负和宽广胸怀。  相似文献   

18.
屈原的《离骚》是在楚国由强而弱的社会环境下孕育出来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创作于安史之乱后的中唐,唐朝也处于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两首长诗在相似的社会背景下创作出来。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言论自由。唐王朝儒、道、释三教思想并存,思想学术空前活跃,文人思想开放。在这种活跃社会思潮下,诞生了两首长诗。《长恨歌》与《离骚》在结构上均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都以现实主义为基调,后半部分又都以浪漫主义为特色。  相似文献   

19.
刘佳 《中文自修》2023,(23):9-12
<正>白居易这位中唐诗人,名为“居易”,字为“乐天”,隐隐暗示出他知足安分、达观任情的人生哲学。白居易的名和字,分别出自《礼记·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和《周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作为唐代现存诗歌数量之冠的诗人,我们背诵过他洋洋洒洒的叙事长篇《琵琶行》《长恨歌》,也熟读过他“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新乐府和讽喻诗。此外,在白居易七十五年的生命中,他还创作了丰富的闲适诗,这些作品细密地折射出白居易的日常生活与人生哲学。本期栏目中,就让我们赏读白居易的闲适诗,走进白居易的闲适生活。  相似文献   

20.
自唐以来,虽然历代诗评家在《长恨歌》的题旨问题上褒贬不一,颇多争议,但谁也不能否认,这首长诗仅用了840字便将男女间的至情至性演绎和发挥到了一个极致。虽然自居易一再表示自己毕生的诗歌创作是为了“惩劝善恶之柄,执于文士褒贬之际焉;补察得失之端,操于诗人美刺之间焉”(《策林六十八》),但在他众多的讽喻诗当中,一曲“长恨”却似天外来音,让人在感时伤世之外,很难不为诗中那份地老天荒之情而唏嘘感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