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凌 《新闻采编》2006,(3):31-32
报纸是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从读者的需求看,希望能在报纸上读到的是完全不同于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上的那些信息,他们对报纸信誉的要求是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更加实惠的,并能为自己指点迷津,更好地为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也就是报纸的价值。在新闻价值要  相似文献   

2.
如今的晚报(包括地市级在内的晚报),已基本上是按照新闻规律来办的一类报纸。卸下“摆事实讲道理”的狭隘宣传功能,它逐渐扎入市场经济的猛浪,通过传播信息、加强服务、丰富娱乐等手段,拉近了与广大读者间的距离。近两年来,包括《湖州晚报》在内,面对周边大中城市都市报纸的纷纷抢滩,作为应对措施之一,许多地市级晚报都增加了本地新闻的容量,强化“贴近性”,以彰显它的“本土特色”与直接影响力。他们提出一句响亮的口号,就是“近些近些再近些”。什么叫贴近性?如何贴近?笔者结合自己的认识与实践感受,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金悦 《记者摇篮》2007,(5):24-24
一张报纸如何保持它的生命力呢?对地市级的晚报而言,它的生命力就是贴近性。那晚报的新闻写作如何体现贴近性呢?我认为要从三个方面来表现。  相似文献   

4.
贴近性的强弱,决定了区域都市生活类报纸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那么,如何才能有效贴近呢?要素有许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引起读者共鸣。沂蒙晚报正是抓住了这一要素,采取多种手段贴近读者,千方百计寻找并激发读者的关注点和兴奋点,使报纸与读者产生共鸣,形成共识,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作为城市生活类报纸的晚报,《鲁北晚报》在报道民生新闻中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城市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在报道中把体现党和政府的主张和反映人民的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的导向和反映社情民意统一起来,丰富了民生新闻的内涵,全力贯彻党中央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三贴近"要求。  相似文献   

6.
贴近性的强弱,决定了区域都市生活类报纸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那么,如何才能有效贴近呢? 要素有许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引起读者共鸣.沂蒙晚报正是抓住了这一要素,采取多种手段贴近读者,千方百计寻找并激发读者的关注点和兴奋点,使报纸与读者产生共鸣,形成共识,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7.
许秋娟 《新闻传播》2010,(4):104-104
广播新闻的贴近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台实现效益的必然选择,是县市级电台成功发展的鲜明特征。随着听众新闻观念的转变,贴近性也有了新的含义,广播新闻应实现除指导性而外的多种功能,如传播信息功能、社会服务功能、文化教育功能、舆论监督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等等,只有这样,广播新闻的贴近性才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9.
在新闻价值要素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新闻的“接近性”也就是“贴近性”。我们认为晚报新闻更能体现其价值。贴近百姓思想,即新闻视角的大众化,新闻采编者最后确定的选题、选材、写作及其所宣传的思想观点,要真正为广大新闻受众所欢迎、所理解、所接受。  相似文献   

10.
副刊作为报纸的延伸和补充,以其丰富多彩、别具特色的魅力,在报业竞争激烈的今天,与新闻版共同担负着服务读者、吸引读者的重任.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把副刊看作是报纸可有可无的东西,甚至一些报界老总也不重视副刊.加上受其它媒体诸如网络、电视等的冲击,晚报副刊耐不住寂寞,一味地追赶时尚和潮流,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丢掉了自己的定位,造成不伦不类.  相似文献   

11.
一、可读性原则晚报在选择新闻稿件时,必须体现这一特点。否则,办报就会偏离方向,报纸就成为“官”不看、“民”不读。《南鄂晚报》在选择稿件时,要求编辑从本地市民群众关心的角度、本地市民读者接受的形式、本地社会生活有益的内容来选择新闻稿件。注重新闻的信息传播功能,切忌把新闻淹没在大堆的空话、套话之中。群众关心的生活小事,日报难以持续地进行关注。而晚报则可不惜篇幅,作为一次战役来进行报道。如《南鄂晚报》《嘉棉职工吃水难》连续报道,历时三个多月,派出多名记者采访多个部门,共发稿数十篇,最终使问题得到了解决,在当地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带动了全国报业的兴旺发达,其中晚报异军突起格外引人注目。2001年8月12日,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16届年会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召开,据统计当时中国晚报协会的会员单位已达到141家。加上未入会的,总数达到170多家,其中地市晚报占90%以上,出现了令人瞩目的“地市晚报现象”。伴随而来的是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13.
提出“和谐新闻”这一命题,并非是追赶时时髦,而是从地方晚报的实际出发,从完善自己、发展报纸的需求出发提出来的。大多晚报在创办初期,都凭着一腔热血、一股正气,路见不平就大声疾呼,舆论监督成为了晚报闯开市场的杀手锏。  相似文献   

14.
晚报,都市报社会新闻弊病探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社会新闻在我国一直被忽略、被拒绝,社会新闻的重新拾起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而它的再度繁荣则是在九十年代之初。此时,晚报、都市报大量出现,传统报刊纷纷扩版、增刊,导致对信息量的需求也急剧增加,于是,社会新闻成为满足需求的重要手段。 压抑之后是放纵 然而,压抑之后是放纵,由于对社会新闻的长期忽略、压制,当人们重新提起它时一不小心便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即无规则、无秩序的混乱。于是,媒体对于社会新闻的操作再也没那么得心应手,总是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尽管我国的新闻理论工作者对社会…  相似文献   

15.
所谓策划新闻,并不是指人为制造出某个新闻,以博取读者的眼球,而是要求报纸的新闻采编人员要有做大新闻和服务读者的意识,将新闻中最令读者关注的,与其息息相关的亮点放大出来,做深做精,形成新闻强势,从而营造出报纸卖点。而这些就需要采编人员具备一双从新闻中挖出好料的慧眼。  相似文献   

16.
申红 《视听界》2011,(3):99-99
广播新闻编排技巧的贴近性是指按新闻规律把受众关心的新闻由政治及社会生活、由远及近、由大及小进行编排。  相似文献   

17.
在报业集团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内数目庞大的地市级晚报何去何从成为新闻界关注的话题。众所周知,地市级晚报相对于省级报纸、全国性报纸来说,存在诸多的劣势,但相对于其他类别的报纸,却也有着不容抹杀的优势。这就是在本土新闻资源和本土文化的挖掘、建设上的天然贴近性和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18.
19.
《新闻前哨》2005,(1):78-78
荆州晚报吕兰、王芸在谈到新闻如何"强势表达"时认为,在拥有同样材质的情况下,如何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别出心裁、高人一筹的包装,使版面上最有分量的信息"跳"出来,更具视觉冲击力和阅读震撼力,其可读性、耐  相似文献   

20.
张建毅 《新闻知识》2001,(11):39-40
在浩淼的西方新闻作品中,引人注目的美国人情味新闻延续一百多年而不衰,其中的秘密何在?这种形式对我国新闻工作者有没有借鉴的意义?如何借鉴?我们有必要做一番探讨。一、人情味新闻的由来人情味新闻(HumanInterestStory)是美国报纸的一种特殊新闻体载。它起源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美国便士报时期〔1〕。便士报以它价格低廉、报道面广的优势,冲破了报刊史上的黑暗时代———政党报纸时期,开创了报纸面向广大平民读者的新格局,使报纸成为真正的新闻纸。在美国报业巨臂约·普利策主办的《世界报》上,就曾刊出一条题为“穷人的圣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