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现代音乐的不断发展,作曲家们已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大、小调式,而是在统一音乐音响结构方面积极开展探究。同音控制法是一种运用同音变化进行作曲的技术,通过使用不同音色、音区、力度的“单一音”使得作品在音响结构上获得统一,从而打造出独具特色的音乐作品。本文通过简述同音控制作曲技术及其在现代音乐作品中的应用,充分展现这一作曲技法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
音乐作品从乐谱符号变为音响的过程,是一种艺术再现的过程,它需要对乐曲的主题思想、风格、意境等方面进行艺术再创造。指挥作为乐曲的解释者和音乐作品表达的决策者,排练前的演奏构思极其重要。通过对乐曲的结构、句子、演奏方法等各方面的全盘考虑,找到音乐进行的逻辑方式,并在乐队的演奏进程中体现这些构思,以便更精确地诠释作品内涵,再现作者的意图。本文以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为例,论述指挥排练前的演奏构思,使作品演奏更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3.
李暮凡  陈晓 《黑河学院学报》2023,(5):173-175+188
歌曲《葬花吟》从最早的电视剧《红楼梦》插曲经过钢琴伴奏的编配,已经成为中国经典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代表。《葬花吟》歌词文学内涵,反映了该音乐作品中作曲者和钢琴伴奏编配者的音乐创作构思。通过文学分析、曲式分析和旋律分析等方法,可以探究出该音乐作品的古法音乐调式,音乐材料与乐段的协调,及古调式复杂化的构思创作。《葬花吟》的真实性创作与表演有机结合,实现历史文学与现代表演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音乐美学新思潮的不断发展,直接影响了西方作曲技法的更新,从作曲材料到结构设计上,都有了巨大的变革,从而导致现代音乐作品从音高组织到多声部写作,从音乐作品的创作思维方式到各种音乐流派的观念形成,以及种种新式记谱法的产生和音响手段的丰富,这些都对种种新的音乐语言的形成及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客观现实中的事物都是形象和声音相统一的整体。音乐能够描绘客观事物,模拟自然界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音响,从而达到音乐作品的最终目的——表现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以及表达感情。  相似文献   

6.
本文尝试以近现代音乐作品中的听觉训练若干问题为切入点,试图立足于视唱练耳教学中具有可听性、可练性的旋律听觉特征,选择了近现代音乐之音高、节奏、调式调性这三个方面进行初步的分析,通过对构成近现代音乐单元素训练的方法研究与实践,试图使学生打破传统音乐听觉训练较为固定的模式,获得更为灵活有效的听觉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叔同音乐作品充满浓郁民族特色,体现出强烈的民族情感,这与他从小接受良好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忧国忧民的民族意识及生活的特定历史条件是分不开的。在其音乐作品中,无论是引用中华传统的音乐元素,还是将西洋作曲技法和传统音乐进行有机整合.都充分体现出作者的民族情感。该文对李叔同音乐作品中的民族情感进行具体分析,并对其音乐作品中民族情感对近现代音乐教育产生的影响进行梳理与阐发。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自由低音手风琴的介入为我国的手风琴事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它使我们能够接触大量的近现代音乐作品.但是,近现代音乐作品作曲技法及风格的多样性使我们很难对这一时期的音乐有一个系统、清晰的认识.巴托克的《小宇宙》在研究及解释近现代音乐作品上为我们提供了最基本的训练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安娜 《考试周刊》2011,(26):229-229
音乐表达思想感情、创造艺术形象的过程是通过包括旋律、节奏、和声、复调、调式、曲式和配器等音乐要素,以时间上流动的音响为物质组合完成的。那么,对于欣赏音乐的人来说,必须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特点,在对音乐作品中的高低、强弱、节奏、调性等因素感知的基础上,获得与音乐作品情绪较为一致的内心体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10.
MIDI音乐以其快速产生实时音响的特点被音乐家们广泛运用于音乐创作过程中。MIDI音乐的人性化程度直接决定着音乐作品的音响表现力。本文将从几类音色的人性化处理方式去探讨MIDI音乐的人性化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1.
田晓 《华章》2009,(22)
"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自从诞生以后,就多方面地渗透到传统的音乐教育学及音乐活动中,并且在教学与活动中表现出色.该文立足于幼儿音乐教育,从幼儿音乐教育中的教学及课外开展的文艺活动(以演出为主)出发,阐述了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给幼儿音乐教育带来好处:音乐教学中的直观性与音响化--文字、画面与音响的结合;音乐活动中音乐作品的质量有保障;缩短教师的准备工作的时间,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人们接受音乐是通过听觉来进行的,声音是构建音乐的本源。音乐作品是以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与音色的变化为原始材料,节奏为支架,发展成旋律线,再由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构成一个有层次变化的音乐建筑。一、从“声”入手,理解音乐作品音乐的表现方法有很多,但就其性质来讲不外乎两种,即描写性的、表情性的,以及在描写性基础两者兼有的等。(1)加强对描写性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想象从其种程度上说音乐作品显然是和口技艺术,实用性的音响艺术有着共同之处。在很多音乐作品中就有模拟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实用音响的音素。比…  相似文献   

13.
关于对音乐的理解认识是指 :运用理性思维对于音乐作品进行审美认识和评价的心理活动。它一方面表现对音乐形式的认识 ,这主要是对音乐、音响的艺术组合以及形式结构的理解认识 ,具体的是通过对基本乐理以及和声、对位、配器、曲式等音乐技术理论知识的掌握来进行的。这种对音乐形式的理解认识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它将使音乐欣赏由初级的感性阶段进入到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高级阶段 ,由音响快感阶段提高到音乐审美阶段。另一方面 ,它又表现在对音乐作品的内容和社会意义的理解认识上。由于音乐的题材、体裁、种类的不同 ,音乐欣赏中的理解认识…  相似文献   

14.
曾淼  蒋巧 《文教资料》2006,(13):157-158
在高师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分析能力的培养。要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就要让他们了解与作品相关的背景知识,掌握一定的乐理、和声、曲式、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懂得音乐作品在音响流动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对比统一原则是音乐作品发展的基本原则,有建树的  相似文献   

15.
音乐教学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音乐艺术为手段,通过音乐作品的音乐美和视像美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从而被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产生共鸣,从中陶;台情操,启迪智慧,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育人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6.
音乐作品有文学性构思和哲理性构思,它们都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欣赏音乐,注意把握文学性构思和哲理性构思的联系和区别,是提高音乐欣赏能力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探讨欣赏者如何将音响感知能力和音乐想象力相结合进行音乐作品欣赏,旨在提高欣赏者的音乐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18.
作为作曲家和听众的中介,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表演解释在音乐理解活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针对四位钢琴演奏大师演奏同一音乐作品音响版本的速度差异进行阐述,以期为钢琴演奏和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声乐是一种通过表演的形式,把音乐作品转化为音响,从而实现音乐的审美价值的表演艺术。声乐表演是一门作者、作品、演唱者三位一体的表演艺术。在歌曲创作过程中,词作者和曲作者共同赋予了歌曲的词曲形象,而在表演过程中,演唱者用自己的身体在舞台上做为乐器进行形象展示,使音乐作品转化为现实音响,使听众通过感知器官形象生动的体会作品的音乐形象。  相似文献   

20.
<正>《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一书中曾提到,要进到音乐的殿堂,先要在“音响”的大海中学游泳。由此看来,对音响的正确感受是我们理解和深入音乐作品的前提之一。在小学阶段,教师们尝试着各种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去感受音乐作品,这其中应用最多最广泛的教学手段就是运用音乐图形谱。《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小学音乐学业要求也特地提到了能用线条、色块、图形等表示所听到的音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