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军长征作为一场战略转移的军事活动,自然地理环境对其进程的影响显著。贵州高原封闭多山、交通不便的地形,阴雨连绵、云幕低垂的气候,以及在此影响下的地瘠民贫等,对党和红军转战贵州的战略举措和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1935年,红军转战黔北,在仁怀的鲁班场与国民党军打了一场硬战,随后兵分多路赶到茅台镇。  相似文献   

3.
孙果达 《湖北档案》2005,(11):37-39
“四渡赤水”是1935年1月至5月间毛泽东与蒋介石直接指挥各自部队在黔、川、滇交界地带进行的一场斗智斗勇的殊死较量。较量以毛泽东指挥红军成功地突出重围而告终,蒋介石千方百计要在赤水河两岸围歼红军的意图化为泡影。  相似文献   

4.
三大红军主力的伟大长征,之所以能够胜利地到达目的地,实现由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重大战略转移,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党中央与张国焘的反党分裂错误,展开了一场尖锐而激烈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享誉"红军之父"的朱德,始终坚定不移地站在这场斗争的最前列,作出了举世公认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5.
佚名 《出版参考》2009,(12):23-23
西安事变前,一贯主张息兵御侮的张学良发生了从“清剿”红军到“资助”红军的思想转变,不仅给红军暗中创造军事行动上的便利条件,还多次赠送大批物资和现款援助处于危难之际的中国红军。解决了红军的燃眉之急,缓解了红军的生存困局。  相似文献   

6.
1935年1至5月间,在黔、川、滇交界处的赤水河畔,毛泽东与蒋介石分别指挥各自的军队进行了一场斗智斗勇的生死较量,这就是蜚声中外的四渡赤水.这场生死较量最终以毛泽东指挥红军成功地突出重围和蒋介石意图围歼红军于赤水河两岸泡影破灭而告终.一直以来,史学界把这场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战役作为成功典范而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我军的军史资料中,有一张弥足珍贵的照片《朱德总司令在机枪训练班上的讲话》。这是我军最早的摄影家,原四野副参谋长、中将83岁高龄的苏静拍摄的。这幅照片从拍摄到冲出胶卷,洗出照片历时三年余,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曲折故事。 1933年2、3月,红军开始了第四次反“围剿”。红一方面军在周恩来、朱德指挥下,采用大兵团伏击战法,在大龙坪消灭了国民党第52、59两个师。击毙敌一师长、生俘敌一师长,缴获了一批蒋介石刚从外国进口的新式武器,其中包括一批新式的轻机关枪。这挺轻机关枪在当时是现代化的武器,但红军却不会使用。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在反“围剿”胜利结束后决定办一个机枪训练班,请俘虏的国民党士兵来训练红军,在江西遂川,机枪训练班开学了。苏静时任红一军团司令部侦察科员(参谋)。他是福建海澄(今龙海)县人,1932年参加红军,此前曾因生活所迫出国到缅甸谋生,在小学教书时学会了照相。苏静参加红军后成为当时红军中唯一会摄影的人。红军从遂川的天主教  相似文献   

8.
对《红军西征》《红旗漫卷——红军西征研究》《铁血岁月——红军西征纪实》等关于红军西征的专著进行了评述,指出这几部专著具有鲜明的共同的特点,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红军西征史研究应加强全面性和系统性,可从纵横两个方面进行全面、客观、系统、深入的研究,推动红军西征这一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9.
2006年10月,湖北档案杂志策划出版“红军长征与湖北”专辑.编辑人员发现,红军传单《什么是红军》是一份难得的珍贵文献,但文献提供单位郧西县档案馆说不清文献的背景故事.编辑人员从《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发宣言》复制件中找到了相关线索,此文献由红安县档案局从中央档案馆复制.  相似文献   

10.
长江笔下的红军长征,第四个引人注目的地方是不光写红军打仗,还从不同侧面报道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其他工作,如宣传工作,群众工作,以及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工作等等,使读者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红军的政策、主张和活动。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长江对红四方面军1935年四五月间在江油、平武一带的活动,作了这样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
<正>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的条件最艰苦的一段路是在四川的阿坝州境内。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寻访红军长征遗迹,2016年1月2日,我们一行来到黑水县,向瓦钵梁子山上的徐向前指挥所遗址进发。从岷江与黑水河相交的河口,我们沿黑水河逆流而上,在色尔古镇的林场驻地找到去红军遗迹瓦钵梁子的路。仅容一辆车通行的柏油路弯弯曲曲,盘旋而上,目  相似文献   

12.
红军在长征途中因战略部署必须穿越四川大凉山的彝族聚居区。作为一彝族部落统领的小叶丹以民族大义为重,与红军司令员刘伯承歃血为盟,帮助红军渡过难关。小叶丹一直收藏着红军留下的红旗,以英勇的红色情怀兑现着对红军的承诺。  相似文献   

13.
从1932年至1939年,李德(1900~1974)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的军事顾问,代表共产国际的权威力量,指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最初的行程,遵义会议后被罢免了军事指挥权,转任红军大学(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军事教员,最后颇为黯淡地从延安回到苏联.随着更多历史资料的出现,逐渐暴露出李德来华的真实身份是苏联红军总参谋部情报员,属于特工性质,被邀请担任军事顾问,却是一场将计就计的误会.  相似文献   

14.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的时候,四方面军约有80000人,一方面军经过长征中的损失,兵力上居于劣势。张国焘仗着自己兵多,个人野心膨胀,以至于反对中央北进方针,分裂红军,分裂党。关于分裂红军的问题,长江的通讯中也作了一定程度的反映。《红军之分裂》一文,就是专门谈这一事件的。《毛泽东过甘入陕之经过》、《从瑞金到陕边——一个流浪青年的自述》和《松潘战争之前后》三文,对这一事件也有所报道和分析。这是长江笔下的红军长征又一引人注目之处。  相似文献   

15.
<正>为开展好"八一"纪念活动,抓好嵩明县境内重点档案的收集与保护工作,8月2日清晨,嵩明县档案局组织干部职工进行"重走长征路"徒步活动。队伍从嵩明县城出发,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足迹到达东村龙王庙红军标语文物前。在活动中,单位老党员、老同志结合红军过境嵩明相关记载,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课。同时,为推进嵩明县境内重点档案抢救与保护工作,县档案局还对龙王庙红军过境标  相似文献   

16.
说起"红军精神",大家一定能想到毛泽东同志的那首七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期以来,"艰苦奋斗"、"视死如归"、"勇往直前"……这样一些耳熟能详的四字成语.然而在这些已经被文化的字眼后面,红军精神究竟能给我们现代经济社会以什么样的启示呢?<红军精神--从优秀员工到卓越团队的行为准则>这本书以精练的笔墨对长期被神化的红军精神从管理学层面进行了全新解读--"‘保证完成任务!’这是红军精神的标志性话语.  相似文献   

17.
遵义曙光,娄山雄关,乌蒙磅礴。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日子里,我又一次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足迹,从遵义来到了毛儿盖草地——5年前,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El子里,我们民间一行12人曾经徒步万里,从井冈山、长汀、瑞金,一直走到了甘肃会宁,走到了陕北吴起。  相似文献   

18.
《朱德总司令在机枪训练班上讲话》这张照片的作者,是83岁高龄的红军老战士、我军最早的摄影家、原四野副参谋长、中将苏静。 1933年2、3月间,红军开始了第四次反“围剿”。红一方面军在周恩来、朱德指挥下,在大龙坪消灭了国民党第52、59两个师,缴获了一批蒋介石刚从外国进口的新式武器,其中包括一批新式的轻机关枪。反“围剿”胜利结束后,红军决定在江西遂川办一个机枪训练班,请俘虏的国民党士兵来训练红军。苏静时任红一军团司令部侦察科员(参谋)。他  相似文献   

19.
序言     
《四川档案》2006,(5):1-1
七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四川是红军长征经过地区最广、时间最长、最艰苦卓绝、最可歌可泣的省份。四川又是红军一、二、四三个方面军都经过的唯一省份,是经过的14个省中自然环境最险恶、敌我战斗最惨烈、党内斗争最激烈的省份。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分别于1935年5月和1936年5月摆脱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强渡金沙江进入四川境内。红四方面军从川陕苏区经阿坝直接北上,红军三大主力在四川境内实现了两次成功的会师(甘孜,红军二、四方面军会师;懋功,红军一、四方面军会师);  相似文献   

20.
知识与趣味     
武汉档案馆珍藏有半张《红军日报》,这是红军的第一张铅印大报。1930年7月27日,彭德怀指挥红军第三军团攻入湖南省会长沙,红军得以在大城市利用较完善的设备印刷发行《红军日报》。难能可贵的是,在局势不稳定的形势下,《红军日报》一面宣传民众,一面还不忘要求投稿者写稿规范化。武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