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做家长的常会遇到这类事情:几个孩子刚才还一起玩得好好的,可是一会儿就吵闹甚至打斗起来。家长都很担心,认为孩子一起玩耍,应友好相处,不能争吵打斗。有些家长为避免自己孩子同其他孩子发生冲突,常常把孩子关在家中。其实,家长的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妥的。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之间的争吵打斗是他们在其“小社会  相似文献   

2.
寒羽 《家长》2012,(1):36-36
家长和孩子本应该是最亲密的关系,可是现实生活中家长常常觉得与孩子无话可说,孩子也不愿意把心中的想法告诉家长。在不少家庭里每天都发生争吵,两代人之间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显然,家长和孩子在沟通方面出现了问题。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妇联与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日前对天津市9个区县1054位家长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近五成家长做了许多孩子有能力自己完成的事情,充当孩子的"拐杖"却受累不讨好.专家指出,家庭教育不等于家庭学习,父母不要成为孩子"学习的拐杖"和学校老师的"助教".  相似文献   

4.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和孩子发生冲突在所难免.当孩子提出无理的要求或做出危险的举动时,父母必须学会说"不".怎样说"不"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在此,我们不妨借鉴一下美国家长的成功做法.  相似文献   

5.
孩子为什么离家出走?家庭因素。一是家长对子女过分偏爱、溺爱。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过惯了娇生惯养的生活,在家中是小皇帝。随着孩子眼界的拓宽,他们的欲望会越来越膨胀,一旦家庭不能满足他们的欲望,他们便会有闯荡社会的想法。二是家庭缺少温暖,有些家庭父母双亡,或离异,或是父母长年外出做生意、打工,使孩子的物质和精神渴求难以满足,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而产生自闭或厌倦心理,于是采取一些诸如离家出走等方法来逃避现实。三是家长与子女缺乏理解,交流不畅。孩子和家长在思考同样的问题时确实会有认识上的差异,因而难免在一些问题上出现分歧,若长期得不到沟通,一不顺心,孩子便会离家出走。四是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家庭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过严。孩子做错了事,或是学习成绩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害怕父母批评,从而离家出走。  相似文献   

6.
主持:孩子的成长需要亲切和谐的家庭环境,父母也都希望给孩子提供一个和睦融洽的家庭氛围。但生活是真实的,也是复杂的,家庭中,父母双方总有步调不一致、意见有分歧的时候,争争吵吵在所难免。那么,这些争吵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是不是所有的争吵都应该或能够避开孩子?本期18位家长参与这个话题的讨论,希望他们的观点能带给您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很多高年级的家长谈起自己的孩子时,总是唉声叹气,苦恼万分:原来乖巧、听话、易于管教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忽然变得不那么顺从了,做什么事都很有自己的个性和主见,对大人的教诲不以为然,乃至与父母争吵。对此,孩子委屈,父母伤心。  相似文献   

8.
新观点     
孩子们天生具有创造力,家长应该做的是充分保护和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孩子的创造力从年龄很小的时候就可以被激发出来或是被扼杀,其中,家长的作用至关重要。父母应该允许孩子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不必担心为此受到惩罚。父母不要过早地为孩子下结论,应谊让他们对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建立自信。允许孩子表达好奇心和提问非常重要,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孩子富有创造力的表达方式与孩子的自信和自我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不敢另辟蹊径,完全遵照家长指示办事的孩子是很难创造性地表达其内心世界的。当孩子用一些"放肆或冒险"的行为来发挥创造力时,家长应该给孩子施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家庭互助苑这一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思维认识定势.指导操作过程是一种动态程序,家长可以充分将自己或家人的特长在各家庭面前进行展示、传授,教师则对学校中发现的问题与家教中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交互学习让家长在"互助苑"中更有乐趣,让孩子更为父母感到自豪.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以来,美国社会的急剧变化使家庭系统面临巨大的压力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致使美国开始开展增加家庭教育的知识与技能、预防和减少家庭危机的系列研究与实践。以美国密苏里州为代表的"父母即教师"项目(ParentsAsTeachersProgram,PAT),关注孩子在校园的表现与家长参与的互动关系,通过丰富的项目研究实践来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家长有效参与到孩子的发展中去。美国各州普遍实践的"父母即教师"项目的评估表明,参加该项目的父母在育儿技巧、参与的程度与质量方面有显著提升;孩子在认知与入学适应能力等方面也有明显提高。该项目尤其是对贫穷家庭的孩子和非白人家庭的孩子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1.
老师: 您好! 我女儿今年上小学二年级了.每天早上,孩子自己穿衣服很慢,而我和她爸爸又要赶时间上班.于是,我习惯于帮她穿衣服,这样会快一点.可是,孩子的爸爸认为应该让她自己穿,不让我帮忙.孩子穿得慢他就老催孩子,越催孩子就越穿得慢,弄得孩子哇哇哭;我觉得孩子还没睡醒,穿衣又慢,自己赶时间上班,帮帮也无所谓.但她爸爸就不让帮,为这我们吵了两年了. 苦恼的妈妈 苦恼的妈妈: 您好! 非常理解您的心情,其实这也是很多家庭中常见的一幕.爸爸和妈妈的出发点似乎都有道理,但立足点不同,争吵也就在所难免了. 我有些好奇的是,对于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完全可以熟练地自己穿衣服了,而您和孩子爸爸争吵的这两年中,为何孩子穿衣情况没有改善?或许家长需要去反思个中原因,并及时调整教育方式,而不是习惯性地争吵而已. 在这件事情上,首先重要的是父母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其次才是孩子的穿衣问题.其实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意见不一致是正常而普遍的现象,但父母如何处理这种不一致,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如果父母因此在孩子面前争吵,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她会感到害怕、伤心,也容易不自信.所以这一点上建议您和孩子爸爸好好沟通一下,尽量达成一致,至少首先在意识上、思想上一致,要坚决避免在孩子面前夸吵甚至攻击对方.  相似文献   

12.
正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母自己教育自己时,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母的光辉榜样,一切关于儿童进行自我教育的话都将变成空谈。"父母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在孩子的早教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互联网、AI、VR技术、量子科技……新时代的社会进步日新月异,到底怎样能够让孩子成长得更好,成为备受家长关注的问题。曾在北京  相似文献   

13.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开放"单独"家庭可以养育两个孩子以后,"二胎"就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要不要生二胎,如何解决由生二胎所带来的家庭格局的变化与家庭矛盾的产生等也就成了单独(双独)父母们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第一胎孩子调查了解到,二胎父母对养育二胎比较乐观,但是问题也是非常多的,"二胎"家庭父母应该警惕比较心理,要给予孩子"退行"空间,留出与第一胎孩子的独处时间。要淡然面对争吵,把纷争变为发展社会性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4.
家庭是孩子永远的港湾,很多家庭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上了初中后,不听家长的话了,不少孩子将家长的满腔爱心视为"不近人情"的施压.其实孩子不仅仅需要物质的满足,更渴望父母能给自己以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15.
情景:晚饭后,妞妞正在看电视,爸爸妈妈因为妞妞的入园问题发生了争执,声音越来越大.妞妞悄悄溜进了自己的房间.此时,在妞妞的眼中,爸爸妈妈不再是平日里和蔼可亲的样子,而是狰狞恐怖的怪兽,它们在厮杀、搏斗… 父母争吵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变快,生活压力增加,夫妻双方出现争吵的概率也大大增加.父母发生争吵,孩子会...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挨打,家庭"言语暴力"对孩子的伤害更大.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言语暴力"是一种心灵虐待.它有三种常见形式:父母不愿意搭理孩子,漠视孩子的存在;父母批评过度,对孩子全盘否定;家长威胁恐吓孩子.亲子沟通调查显示,遭受家庭"言语暴力"的学生不光是"差生",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也常常遭受到家庭"言语暴力"的侵害.  相似文献   

17.
由于父母比较尊崇西方教育模式的缘故,他们早就告诉过我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见。所以,我从小就是个有主见的孩子,甚至为了坚持自己的想法还和父母争吵过。一次,学校组织我们去南京旅游。妈妈劝我说:"珊珊,还是多穿  相似文献   

18.
<正>"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老师"怎么当,这是个关于家庭教育的问题。有关家庭教育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成功人士可以总结出万条经验,失败人士可举出无数例子。本文在此只就家庭教育中家长们常遇到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当孩子犯错时家长该怎么办,介绍两种做法,与"同行"共勉。首先,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机智地处理。对于孩子来说,家长是强势的一  相似文献   

19.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有多少个家长就有多少种想法,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如何将家长们"拧"在一起?我努力通过沟通和交流影响家长,使家校认识统一.……  相似文献   

20.
张忆  蔡晓玲 《上海教育》2016,(Z1):14-15
基地附中是一所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校,我们的服务对象是本地区最底层的家庭,从调查统计数据来看:77.5%的学生家长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40%的孩子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1.3%的孩子来自贫困家庭,11.6%的家庭父母离异或孩子不与父母同住,这样的家庭从教育理念到教育行为大多存在一定的问题。家长们有的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水平有限,没有能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长认为学校是教师和孩子的领地,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自己只要管好吃喝拉撒睡即可;有的家长只关心子女的学习和分数,而对品行抱无所谓的态度,"重智轻德"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