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树楠 《青年记者》2017,(29):109-110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很多高校都开设了传媒艺术类专业.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已有300多所本专科高校开设了播音专业.在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指定平台——阳光高考网站中,“本科,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类,播音与主持艺术”索引下,2017年4月18日查询到开办本科层次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高校共208所,在所统计的30个省份中,开办该专业的高校最多的省份为河南省,资料显示为21所,最少的省份为西藏1所,居中间位置的是山东、湖南、贵州、云南四省,分别有6所.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2003年9月27日,全国“编辑出版学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召开,来自全国十八所开办有编辑出版专业的高校教师、研究人员,以及中国出版科研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湖北省新闻出版局等单位的领导共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广告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广告教育也随之蓬勃发展。从1983年6月厦门大学建立我国第一个广告学专业,到1992年全国拥有广告专业的高校只有6所,但是至2005年8月,我国开办广告学专业的院校已发展到230余所,其发展速度之快是新闻传播类其他专业所不能比拟的。然而,在众多高校"大干快上"兴办广告专业的热潮中,经费不足、师资薄弱、定位不明,是大多数高校普遍面临的难  相似文献   

4.
1983年后,在胡乔木同志的积极倡导下,全国有多所高校相继开办了编辑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而以第二学士学位形式进行编辑专业教育的,武汉大学是全国唯一的一家。关于武汉大学编辑专业第二学士学位教育的情况,已有人作过介绍,本文拟对其办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再作一次较为深入的探讨。一、现状与困境武汉大学编辑专业筹建于1987年,1989  相似文献   

5.
于松明 《今传媒》2010,(2):113-115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传媒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与之相适应,以培养人才为己任的各高校也纷纷开办了与新闻事业相关联的专业,如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学,以及相  相似文献   

6.
张合斌 《新闻界》2015,(4):62-66
当前,全国约有78所高校开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且专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时代环境业已形成,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进入发展壮大的最佳时间段。因此在专业建设中,理念上应当立足四个转变,围绕传媒行业与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遵循新闻传播学科教育教学规律,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四层级课程体系,强化实践能力,在网络新媒体情境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媒体人才。  相似文献   

7.
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中国院校传媒教育的发展情况是再恰当不过了。自上世纪80年代初起,中国的院校传媒教育大有蓬勃发展之势,传媒学院、传媒专业一下子“冒”了出来,成了香饽饽,到上世纪90年代末,全国设新闻类院、系、专业的高校有六十所以上,专业点超过  相似文献   

8.
作为内陆省份的江西省2007年的GDP是5323亿元,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第19位,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江西高校的广告专业从1993年开始起步,发展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发展的速度却很快,江西目前开设广告学或广告设计专业的学校有20余所,是全国开办广告专业最多的省份之一.  相似文献   

9.
美国高校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美国数字传媒业发展迅速,多所高校陆续开设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培养相关课程。本文通过查阅权威留学数据库网站、美国各高校英文官方网站及其他网络渠道,翻译、整理以获取有效信息,对美国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师资结构、就业去向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我国高校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设置与培养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中国院校传媒教育的发展情况是再恰当不过了。自上世纪80年代初起,中国的院校传媒教育大有蓬勃发展之势,传媒学院、传媒专业一下子“冒”了出来,成了香饽饽,到上世纪90年代末,全国设新闻类院、系、专业的高校有六十所以上,专业点超过一百个。  相似文献   

11.
2009年3月28—29日,由中国高教影视学会、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香港科讯交流有限公闻联合举办的“2009新媒体时代传媒专业发展论坛”在西南大学隆重召开。共有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的80余名国内新闻传播界学者、业界高层及研究生代表参加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12.
张美娟  张琪  陈聪 《出版科学》2016,24(5):72-77
对“2015年QS世界大学传播与媒体研究专业排行榜”前100高校中的23所欧洲高校开设数字传媒及相近专业研究生教育的一手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从其学科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师资力量、就业去向等方面对欧洲高校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状况进行系统、具体的分析,发现其呈现数字传媒专业设置院系比较广、教学的跨学科性与实践性明显、学制时间比较短、重视数字媒介研究方法创新的教学、学生就业面也较广等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3.
吴君静 《青年记者》2017,(23):131-132
2000年年初,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发展,我国新闻相关专业课程设置基本形成新闻理论、新闻实务与新闻史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格局.随着国内传媒行业迅猛发展,促使传媒管理、媒体经营、传播生态等与之相关的内容也成为新闻专业的必修课程.加上网络信息化的普及,社会对新闻传媒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在全国拥有新闻专业的300多家高校中,地方本科院校所占比重较高.新形势下,地方高校的新闻教育挑战与机遇并存,而最大的困难在于面临着巨大的毕业生就业压力.互联网时代,地方高校新闻人才培养模式需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从传统走向现代——用科学发展观看播音主持学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播音主持”是我国特有的专业学科,也是近几年艺术高考备受关注的热门专业,目前全国已有三百多所高校开办了本科以上的播音主持专业.但是学科建设中的问题十分突出,亟需结合现代传播的实践需要和学科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深入探讨,把目前外延盲目扩张的趋势引导到提高内涵、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一流大学排行榜”中前100所高校为调查对象,普查在研究生阶段已开设数字传媒类专业的院校情况(包括国内排名、院校名称、专业名称和研究方向),对出版、新闻传播、艺术设计以及信息技术四类数字传媒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就业方向等方面发展的成绩与特点进行梳理与归纳,并分析其中存在的数字传媒研究生教育专业开设率较低且分布多样、师资缺乏、办学规模不大及专业方向课程建设尚偏弱等现象与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02年1月,国家广电总局正式下批准成立海南电视台旅游综合频道(旅游卫视)。到目前为止,全国有30多家省级电视台以及数百家市级电视台开设、开办与旅游相关的专业频道与专门栏目。电视传媒的加入,带动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从经济的角度去认识旅游热给经济带来的直接效应已成了全社会的共识。然而,就电视传媒而言,我们往往更多地从频道专业化和频道的定位等角度出发来探讨电视,  相似文献   

17.
广播电视学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广电传媒类专业的主要组成,地方高校通常将这两个专业共同设置在传媒院系中。但是,二者无法做到优势互补、相互支撑,传统文科建设思路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广电传媒行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需要在新文科建设理念指引下探索与实施新的专业建设路径。重庆文理学院探索与实施了广电传媒类专业“四位一体”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并在专业教师培养、课程教学改革、学生创作指导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性措施,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果,为地方高校广电传媒类专业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案例。  相似文献   

18.
国内高校传媒专业大学生新闻业务素养普遍存在欠缺,高校、学生和媒体应该共同努力,纵向拉长实践教学时间链条,增加学生动手机会;横向拓宽实践教学范围,增加传媒专业学生进入该产业的砝码,提高学生的新闻业务素养,把高校传媒专业打造成为传媒人才的孵化基地。一、传媒专业大学生新闻业务素养的现状新闻职业素养主要表现在新闻工作者的理论和政治素养、法律和道德素养、业务素养等方面。如果一个记  相似文献   

19.
通过简单的统计可以发现,在德国276所高等教育机构中,有65所高校的72个学院开设了传媒教育学科的相关专业,占全德高校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传媒教育学科主要包括传播学方向和媒介科学方向,我国通常所说的新闻传播学即基本涵盖在这两大学科方向之中,但在学科设置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将主要就国人相对陌生的媒介科学方向的专业方向设置、院系级别设置、具体专业设置、专业具体课程设置等进行实证分析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20.
左志新 《传媒》2016,(23):33-34
2016年11月5日-6日,由中国传媒与艺术在线教育联盟主办、精英集团和河北传媒学院承办的"中国传媒与艺术在线教育联盟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教育创新论坛"在河北传媒学院召开,来自教育部、文化部、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的有关领导,中国传媒大学、山西传媒学院、四川传媒学院、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等全国各大高校和相关学术团体的15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石家庄,共同就优质传媒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