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昂 《编辑学刊》2001,(6):15-16
不觉又到了夜晚9点.匆匆地,带着些歉意下楼来向门卫道别,门卫掏摸着钥匙板一声叹息:你怎么就总有这么多的活儿!  相似文献   

2.
目前到一家新闻单位联系工作,碰到的门卫冷若冰霜,说起话来,有一股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当我以该新闻单位通讯员身份提醒:有话好好讲,切莫耍态度的时候,一位女工作人员竟然冷嘲热讽地讲:“对你们这些人,就是不能给好面孔,想叫我对你们笑,办不到!”诚然,新闻单位为加强安全保卫,建立健全必要的门卫制度,是完全应该的。但决不应该把新闻单  相似文献   

3.
对于记者而言,采访遭遇"踢皮球",甚至"揭黑"遇险的事情,并不是个别案例。不久前,《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徐智慧在河北省南皮县采访破坏农田之事,被扣留在该县国土局办公室,对方威逼不成又以"封口费"利诱,即是一例。几年前,我曾与一位同事到某省民政厅拜访,并非要批评该厅工作,只是希望了解该厅分管的一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到了大门就被门卫拦下。我们出示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记者证,说明来意,门卫要求我们致电厅办公室联系。我们表示,登门以示诚意,最好是由门卫通报,我们当面跟办公室接洽。但门卫如何也不肯通融,甚至骂骂咧咧,推搡我的同事。见状,我们一前一后,硬闯进去。  相似文献   

4.
个人秀     
工作 1、您在印刷业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入行时间?现在您从事的工作和岗位是什么? 2002年毕业后,我就进入了昆明颜之灵数码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做CAD专员,那时公司业务很繁忙,什么都要做,致使下班后精疲力尽。当时真想辞职算了,但看着我的同学们一次次参加招聘会,一次次参加面试,从一个单位到另一个单位,用了很多时间,耗了很多精力,收获的却是“失望”和“迷茫”。  相似文献   

5.
龙文彬 《新闻窗》2006,(4):72-73
1991年7月底的一天,我正在新华社贵州分社总编室负责业务值班时,突然接到门卫电话说,盘县特区(现改为县)来了一批上访人员,有重要情况向分社反映。  相似文献   

6.
中国成为垃圾邮件第二大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开电脑,接收邮件,哗,我那个单位邮箱立刻被垃圾邮件塞满。自从在网上公布过一次后,这个信箱就成为垃圾广告邮件的目标——平均每天50封。如果是一个随便申请的免费信箱,我早就放弃不用了。但这是单位的信箱,有时候它还起着证明身份的作用,不能随便放弃。  相似文献   

7.
门卫打电话告诉说有一位姓俞的阿姨找我,我迅速地在大脑里搜索,突然想起20多年前的一个邻居叫俞阿姨,不知是否是她?当我怀着疑惑的心情到了大门口,看见一个白发苍苍、有点驼背的老人,我简直认不出她是谁,她叫着我的小名,听着她的口音,  相似文献   

8.
希望在明天     
在我近5年的军旅生涯中,有些愿望尽管一次次地化为泡影,但我总不愿屈服于既成的事实,而是用脚踏实地的精神勉励自己,用实干来创造希望的明天一记得前年夏天报考军校时,从小就梦想能成为一位威武。唐洒的军官的我,开始满以为这次不成问题了。谁知,结果因考得不理想而与军校无缘。这使我失望和不安了好一阵子。当时,我心里委实感到苦闷、忧虑和悲观。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呢?就在我处于仿煌的时候.指导员主动找我谈心,他语重心长地送我两句发人深省的话:一句是“年轻人要勇敢地走自己的路,许许多多的革命前辈就是从无数的坎坷中锻炼…  相似文献   

9.
写日记也有苦与乐吗?有。在我的脑海里就有着一件件写日记的苦与乐。每当听到“日记”这俩字,那一段充满酸甜苦辣的日子就浮现在我眼前。小学四年级时,我的作文水平很差,很少有优。我常常为此而灰心,直到有一次我从妈妈那听说,她们单位同事家的孩子,从四年级起就坚持写日记,作文水平提高得很快,仅坚持了两年下来,就得了许多征文比赛的大奖。我当时听了,心中是多么羡慕他呀。眼前不停地闪现出一幅幅画面:画上的我,正手捧奖杯微笑。对,我从现在开始记日记也为时不晚啊。就这样,我开始记日记了。一场惰性与毅力的较量开始了。记…  相似文献   

10.
掐指算来,涉足新闻摄影至今近20年了,干专职新闻记已有15个春秋。就目前所获取的一些成就和荣誉,我总认为是机遇的特别眷顾,一些突发新闻之类的“好事”才让我撞上。也正是在一次次突发新闻现场拼抢的历练之中,我逐渐成熟起来,修炼了一个健康、灵动和沉稳的职业心态。  相似文献   

11.
【前面的话】近几年来,新华社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听技术人员反映,这与社党组重视、社长亲自抓是分不开的。经验表明,哪个单位的领导对技术和技术工作重视,哪个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就快。于是我就萌发了采访田聪明社长的念头。但是,作为新华社的一社之长,公务一定十分繁忙,能抽出时间接受我的采访吗?我一直迟疑不定。前不久,在新华社第三届体育运动会上的一次偶然机会,我的采访愿望得到了聪明同志的欣然允诺。此后,为准备这次采访,我翻阅了2001年以来田聪明同志有关通信技术工作的批件、讲话稿,粗略估算多达50余页、近5万字。在我接触的新闻媒体主要领导干部中,对技术和技术工作如此关注的还不多见,于是,我们的访谈就从技术工作在新闻媒体中的地位这个话题开始。  相似文献   

12.
儒雅绅士     
5、6年前,在中国广告节的颁奖典礼上,第一次见到赵总,当时赵总的翩翩风采和绅士风度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觉得人与人的缘分特别奇怪,有的人见过无数次,却总也记不住,可有的人只要见一次就会留下很深的记忆,我和赵总就属于后者。记得在第一次的活动中,他耐心、和蔼并无私的把自己的朋友和熟人介绍给我这个广告圈里的新人,当时的我还对广告界一  相似文献   

13.
柯林 《新闻界》2003,(3):62
入伍的第一年,我便幸运地当上了中队文书。闲暇之时,总喜欢“舞文弄墨”地划拉几下。时间长了,我就想起了投稿。大报大刊一时不敢问津,于是就试探着敲当地报刊的门坎。我做梦都没想到,第一次投稿竟然见报了,虽说那篇短文刊载在当地报纸的第三版,而且只是巴掌大的一块,但仍然使我兴奋不已,激动不已。当第一次领到20元钱的稿费时,如何用这笔钱,着实让我费了半天脑子,中队指导员见我左思右想就建议买只钢笔剩下2元钱,我一直都舍不得用,现在还锁在办公室的抽屉里,成了永久的纪念。第一次投稿的成功,使我一发不可收拾地写了起来。单位领导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郁南具是广东省山区贫困县之一,县财政每年拨给图书馆的经费只有1.1万元。今年初,我馆开展一次捐书捐款活动,仅仅一个月时间,就有40多个单位和个人捐款,共收到捐款13,000多元。其中有的单位捐1000元,最少的也有100元;个人捐最多的有250元,一般也有20元。总共的捐款数字虽然不高,但在我县却是一件大事。在这次捐书捐款活动中我们有如下体会:1争取县委县府的支持自省文化厅下达《关于开展向县图书馆捐书活动的通知》后,我馆同志认真学习和研究。根据我县实际可以开展一次捐书捐款活动,但必须争取县政府支…  相似文献   

15.
难忘的尝试     
“卖瓜子了!又大又香又好嗑。”我终于鼓足勇气,喊出了平生第一次的叫卖声。 这是我在春节期间第一次尝试走街串巷卖东西。虽然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刮着,为了卖个好价钱,我们不辞辛苦大老远来到电力局家属院,任凭爸爸妈妈把好话说尽了,可门卫就是不让进,没办法,只能在院子外面卖了。 大门外,生意冷清。人们都匆匆地走过,忙着去办年货,根本没有几个人注意到我们这卖瓜子的小三轮车。偶尔有几个人看见,妈妈爸爸连忙热情地招呼:“师傅,看看这瓜子吧,又香又大,挺好的。”那几个人停下来,带着挑剔的眼光边尝边摇头。临走时却抓…  相似文献   

16.
朱镕基、邹家华副总理论信息工作来论基同志在全国政务信息网络第八次会上指出,信息工作很重要,也很辛苦。我非常重视信息,每天即使到晚上12点都要看完。因为信息是我们正确决策的非常重要的依据,离开了信息就无法工作,就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就难以下决心。我给信...  相似文献   

17.
门卫老张是一皮包工厂新雇用的门卫,按照厂长的要求,他每天都要检查每个离厂者随身携带的物品。老张工作非常认真,第一天上班就严格执行制度,一一检查下班后离厂的工人是否夹带了厂里什么东西,就连工人手中拎的皮包,也得打开来看个仔细。第二天,厂长发现厂里少了不少产品,就把门卫老张叫来,指责他工作失职。老张觉得很委屈,就将认真检查的情形描述了一遍。厂长还没等他说完,便大叫起来,“笨蛋!你怎么不看一眼厂牌,咱们这儿正是皮包加工厂呀!”有位歌星打算送给他母亲一件生日礼物,并且一定要超过他的兄弟和其他任何人的礼物。他得知有只神妙…  相似文献   

18.
当一名通讯员难,当一名战士通讯员更难。有一次,我到一个团里采访一名干部,一见面我就说明来意,他态度生硬地说:“没什么好写的”,掉头就走了。第一次,我又去找他,他推说有事,又一次拒绝了采访。我不死心,第」轰前去找他,他正和同事甩老K,旁边的一位同志见我来过几次,觉得过意不去,悄悄对我说:如果你是记者就好了。战士通讯员就不能采访吗?我真想不通。但我没有因碰钉子而泄气,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驱使我第四次去采访他。经不住我再三的软缠硬磨,他终于接受了我的采访。不久,这篇稿件见了报。后来他见到我时不仅夸我?还直…  相似文献   

19.
在一次外出执行任务的途中,我见到一辆中巴车售票员在大庭广众之下,将车内垃圾扫出车外,弄脏了路面,影响了市容,回单位后立即写了一篇题为《羞!车抛垃圾污环境》的批评报道,几天后就在《郑州晚报》“瞻望塔”栏目刊出。没想到,报道的内容引起广市领导的重视,要求有关部门调查了解情况,依据有关规定对车上进行严肃处理。车主拒不承认,到报社闹事,哭喊叫骂,明搅蛮缠,严重影响报社编辑记者们的工作。我接到通知后,迅速找到目击证人,带上记录本,赶到报社证实此事。在事实面前,车主不得不承认错误,接受处罚。细细品味,第一次…  相似文献   

20.
我是部队的一名通讯员,1986以来,在军内外报纸上发表了80多篇稿件。为什么能取得这些成果呢?熟悉我的同行们都知道:这是“杂家”帮了我的忙! 我刚接触新闻报道工作的时候,总认为只要学好新闻理论,多看点政治书刊就可以了。可是这个想法不久就在实践中被推翻了。记得有一次,我去采访支队修理所的一位老战士,他指着车床和正在维修的汽车,热情地给我讲了很多。但是,我不懂得机械性能、部件名称和维修知识,听了总觉得模模糊糊,更是无法用文字表达清楚。另一次,我去采访司务长老王。因为我当过会计,熟悉会计业务,对帐内、帐外一听就明白,采访进行得很顺利。通过这两次实践,我逐渐认识到,要当好一名通讯员,光靠学好新闻理论知识、多看几本政治书刊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