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话诗人王梵志唐代就被称为“菩萨示化”(冯翊子《桂苑丛谈·史遗》),现代也有研究者称他为佛教诗人。这当然很不准确,因为王梵志诗的精华恰恰是那大量现实性很强的世俗作品。但是不可否认,佛教思想确实也是王梵志诗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些诗作大多是表现天堂地狱、因果报应的迷信观念,反映了唐代下层社会的思想意识中,  相似文献   

2.
初唐白话诗人王梵志,其人与诗在唐、宋人记载中虽屡有所见,但因其作品久佚,无专集行世,清人辑《全唐诗》亦未收录他的诗,因而很少为世人所知。直至清末敦煌藏书被发现,王梵志的诗才引起国内外学人的注意,并逐渐开始了整理、研究的工作。目前,从二十余种敦煌写本和唐、宋人记载中所搜集到的王梵志诗,约近三百三十首,这个数目,基本上与敦煌写本《王梵志诗集序》中所说“制诗三百余首”相近。关于王梵志的生平,现存资料极少,仅见于唐人冯翊的《桂苑丛谈》和宋初修辑的《太平广记》之中,晚唐范摅的《云溪友议·蜀僧喻》里,也有类似的简略记载。《桂苑丛谈》和《太平广记》两书所记的内容大体一致,文字则稍有出入。兹摘录较早出的《桂花丛谈》全文于下:  相似文献   

3.
敦煌石室出现的王梵志诗作抄本,经张锡厚同志辛勤而精细地校勘整理,1983年编定为《王梵志诗校辑》而出版了。如同其他敦煌文书一样,由于抄手文化水平低下,年代久远而致字迹漫漶和原卷残缺。王梵志诗作文字的校勘要比版本古籍校勘艰巨得多。同时,王梵志的诗歌创作“不守经典,皆陈俗语”(《敦煌写本王梵志诗集原序》),而唐代的口语俚谚有许多在今天已不详其义,所以王梵志诗作的注释同样也是繁难的。《校辑》在这两方面都有许多精当之处,使人可以通畅地了解诗句含意,但是不可避免地也有一些失误之处,还值得继续研究。特别是有些诗的校定文字或者还难以读懂,或者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尚不能充分显露。今以三首诗为例,通过对诗意及写法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王梵志和寒山都是唐代著名的白话诗人代表,而且二人都是唐代著名诗僧。僧人大量地创作诗歌,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僧人以特殊的身份、思维方式与文化背景使其诗歌创作呈现出独特的风貌。由隋入唐的诗僧王梵志开创了一条与文人诗歌风格截然不同的白话诗派。王梵志之后的寒山,继承了王梵志的诗歌特色,创作了大量诗作。寒山诗和王梵志诗无论是在内容还是风格上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同时,寒山诗对王梵志诗还有发展和超越的地方,使得寒山诗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面貌,推动了唐代白话诗歌的成熟。  相似文献   

5.
王梵志生活年代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俊波 《家教指南》2001,(4):145-151
王梵志及其诗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至今仍有许多未解难解之谜。作者的身世,十分朦胧。本文拟分析王梵志诗集中部分反映其生活状况及社会现实的诗作,以诗证史,诗史互证,提出一种较为合理的关于王梵志生活年代的说法。本文认为:王梵志的生活年代约为公元617年至697年。  相似文献   

6.
王梵志诗发现以后,引起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极大的关注,研究的论著也逐渐地多了起来。最近,我读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0月出版的、项楚校注的《王梵志诗校注》,简称《校注》;又翻阅了中华书局1983年10月出版的、张锡厚校辑的《王梵志诗校辑》,简称《校辑》;还阅读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8月出版的、张锡厚辑的《王梵志诗研究汇录》,也引起我对王梵志诗的浓厚兴趣。在阅读以上三书的过程中,我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想法,现在写出来,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1.貌哨(1)邂逅暂时贫,看吾即貌哨。(002)张锡厚注:“貌哨:唐代口语,指脸色难看。”(《校辑》2页注[三])释义不妥。项楚注:“貌哨:应是丑陋之义。”(《校注》16页注[六])近是。  相似文献   

7.
诗僧王梵志的通俗诗杨青诗僧王梵志大约生活于隋末唐初,他写的通俗五言诗最早散见于一些史书和诗话之中,在唐宋曾广为流传,为人称道。王梵志的大量诗作发现于敦煌藏经洞。在藏经洞发现的众多俗文学作品中,王梵志通俗五言诗的写本残卷达二十八种之多。加上从宋人笔记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项楚《王梵志诗校注》一书提出了一些商榷意见,着重考察了“险语”、“产图”、“遭罗”等几组疑难词。  相似文献   

9.
敦煌写本王梵志诗,素以理董困难见称。项楚先生的《王梵志诗校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敦煌写本原卷,对王梵志诗重新进行了校勘和注释,其间新见胜义,纷陈叠出,钩沉发微,创获实多,堪称王梵志诗校理方面的空前绝后之作。笔者盥手捧  相似文献   

10.
项楚《王梵志诗校注》为王梵志诗研究中最重要的文献,然其中亦不无可商兑补正之处。  相似文献   

11.
王梵志是否实有其人?国际敦煌学界的许多学者在否定王梵志的同时,也否定了其诗的价值。但据查考《桂苑丛谈》等史料和唐宋际文献及实有人物的记载,认定王梵志确有其人,因此这就需要来重新认识王梵志诗的思想意义。王梵志诗既抒写了个人生活的困苦,也洋溢着对现实的关注,对人民爱恋的执着的追求,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王梵志是一位优秀诗人。  相似文献   

12.
伏肉岁不食《王梵志诗校辑》收《逢难倘能忍》:“伏肉岁不食,病乌人不弹”。张锡厚先生注:“皆为俚语”。余不及.“伏肉岁不食”,语不可解。“岁”,《辞源》共收五个义项:(一)、星名,即  相似文献   

13.
法国学者保罗·戴密微(1894—1979)多年研究中国古典文学,著述多种,有“法国汉学泰斗”之誉。他在敦煌文学方面尤致力于敦煌歌词和王梵志研究,曾有整理编辑王梵志诗集的宏愿,惜赍志以殁,未能实现。王梵志年代的拟议是王梵志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我国古籍有“当隋文帝时”或“当隋之时”的记载,胡适曾认定约公元五九○至六六○年,得到郑振铎的同意,多数学者则审慎地只说是初唐人。但都未作论证。日本入矢义高一九五四年首次提出异议,认为  相似文献   

14.
由张盛如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解题指导》中有这样一道习题:指出下列诗中带点部分所用的好辞手法.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参考答案”是这样的:“他活着”所采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借代,是借彼代此,舍去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不用,而借用与它相关的人或本物的名称来称呼、代替它的一种修辞手法.诗中第一个“他活着”是北代“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活着”;诗中第二个“他活着”是指代“替人民当牛马的人活着”……笔者认为,该“参考答案…  相似文献   

15.
通过考察现存有关王梵志的文献记载及其诗歌作品,可以发现王梵志不一定是僧人。从诗歌作品看,王梵志跟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都有一定的关系,敦煌写卷中的王梵志诗歌不应称之为"禅诗"。相对来说,王梵志的诗歌定名为"讽世诗"更为确切,这样也能较好地反映王梵志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6.
王梵志诗是我国文学史上通俗诗的典型代表,以其"撰修劝善""不浪虚谈"的思想内容和"不守经典,皆陈俗语"的艺术特征,受到后世的广泛关注。在王梵志现存的390首诗中,作者大量使用虚词、三音节词、俚俗语词及佛教语词等各类词汇,并广泛应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从而使诗歌呈现出一种严密直白、错落有致、浅近真挚而又深刻蕴藉、活泼辛辣的艺术特征,并进而成就了王梵志诗"翻着袜法"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梵志诗校辑》匡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在对王梵志诗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王梵志诗校辑》(张锡厚著,中华书局1983年10月第1版)中出现的漏校、误校、误注及整理失当之处,提出了一些匡补意见。《〈王梵志诗校辑〉匡补》全文约七万字,其中一部分已发表于《中华文史论丛》1985年第一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通过对现存390首《王梵志诗》的阅读,来整理其诗中与女性题材相关的诗歌.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王梵志诗一卷》中“莫”、“不”、“无”、“勿”、“未”、“非”等六个否定副词作为基本词汇的三个特性(全民性、稳定性和组合能力强)以及词法和用例等方面进行了纵横比较的研究,为汉语发展史的全面探讨,从一个支点上作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现存敦煌文献中王梵志诗的研读,认为王梵志诗作的独特意义之一,在其对底层生活经验的深刻揭示.细读今存全部王梵志诗作,可以发现,构成这种经验的,除了人们略有了解的经济生活的贫困,还有社会负担的沉重、社会公正的匮乏,以及生命意义的模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