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小引 “东亚诗学与文化互读国际学术研讨会”将在天津举行,我想起自己的专业,想起内藤湖南《中国史学史》这本著名的书,而且有了现成的翻译本。不妨就借这一翻译过来的本子,从一个中国史学史研究者的视角,谈几点感想。不对的地方,敬请诸位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中国教育史》教材除了向学习者呈现中国教育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外,还有着其特有的思辨性、应用性和人文性等特征。但是对《中国教育史》教材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后发现诸多弊端:如内容的高位化严重,领域的狭窄性突出,表达方式过于概括和抽象,史料来源单一等。由这些弊端而导致的教育观念与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理念存在着严重的不协调,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着误导性的隐患。而二战后,伴随着西方新文化史学研究的发展壮大以及其理念的成熟,对《中国教育史》教材的建设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3.
史学思想是历史研究的核心,但因其深奥而冷僻,长期以来,一直重视不够。老一辈史学家侯外庐、白寿彝等先生开其端绪,而吴怀祺先生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就致力于中国史学思想史的研究,在中国史学思想史这一荒僻的领域内创造出丰硕成果,先后出版了《宋代史学思想史》(黄山书社1992年出版)、《中国史学思想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  相似文献   

4.
朱志尧 《文教资料》2010,(6):104-105
历史研究是十分重视方法论的。这包括研究的角度、着眼点,思维的方式,以及表述的方式,等等,但是,无论什么样的方法,都离不开研究者所掌握的史实、资料和对待这些史实的态度。要认识研究近代史学的发展,从近代史学大师史学著作的史料选择便可见一斑。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圭恰迪尼、马基雅维里忽视史料的来源,在史料的考证上落后于时代,到史料受到重视的博学时代,再到形成了系统史料批判方法。并以之作为衡量历史学家基本功的试金石的19世纪.西方学研究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阶段。从近代西方史学著作的史料运用这一侧面入手可以帮助我们深刻感受并认识到近代西方史学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5.
一、史学理论史学史研究和海外中国学研究朱政惠教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讨论对海外中国学研究的有关理论问题。在座进行这一方向研究的硕士生是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专业的,博士生是海外中国学史研究方向的,为什么坐到一起了?这  相似文献   

6.
魏应麒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知名的史学家,他撰写的《中国史学史》是中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中国史学史专著,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具有较高的地位。魏著《中国史学史》,在编撰上,注重对中国史学整体发展特征的总结;在章节设置上,注重揭示不同时期中国史学存在的内在联系;在体例安排上,采用"以类相从"的编撰方式。作为20世纪40年代出版的中国史学史专著之一,对其编撰过程与编撰特点的系统考察,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中国史学史早期的编撰情况。  相似文献   

7.
金毓黻1944年出版的《中国史学史》是一部名著。在中国史学史的学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揭示了该书的撰述经过。分析了作者的写作旨趣,论述了它的成就和不足。认为它是中国史学史学科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8.
瞿林东教授的《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一书力求对中国史学的理论发展脉络与特征作系统的发掘与梳理,体现出作者鲜明的理论自觉和时代意识。该书既便于一般读者学习和了解中国史学发展史的基本面貌,又可以使专业研究者对中国史学的内在逻辑结构和发展脉络一目了然。该书对研究方法、优良学风的提倡和身体力行以及对史学遗产的辩证认识等问题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记得几年前,我在《历史教学问题》上读到张广智先生的大作《“多面的历史”:西方史家掠影》,一开篇就被这篇文章深深地吸引住了:“夕阳悄悄西沉,从高楼窗台上放目远望,湛蓝的天幕上,浮云与落霞交映,晚风与暮霭相伴。此情此景。令我立刻想起黑格尔的妙喻:密涅瓦的猫头鹰要等到黄昏到来才会起飞。”  相似文献   

10.
11.
<正>2013年9月13、14日在复旦大学召开了由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法国史研究会、巴黎第一大学、法国人文之家基金会共同主办的"欧洲史研究的新思考:中欧学者的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宏图主持,会议主要围绕近50年来欧洲史研究的新动向、全球史的重新回归与现实困境、全球视野下比较史学的再探讨、历史研究的多种路径与跨学科方法的运用、中国史和欧洲史相互研究的新思路等议题展开。与会者主要是中法历史文化研讨班的成员们。会上,中欧学者们根据大会主题,并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作了报告,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王芳  李咏兰 《文教资料》2013,(11):60-62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研究逐步受到学者的关注和重视,但长期以来,一直缺乏一部自己的专史。2010年8月,白云著《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论纲》的出版,弥补了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尚无专史的缺憾,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2010年12月9日——10日,民族出版社、四川省羌学会、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神圣与亲和——中国羌族释比文化调查研究》新书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6月5-6日,由宁波大学史学史研究所(公众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公众史学研讨会在宁波大学成功召开。这次会议是钱茂伟教授负责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公众史学研究"内容之一。复旦大学历史系张广智教授、台湾中兴大学周樑楷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比较与公众史学文学硕士总监马木池博士、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陈新、新历史合作社唐建光总编、河南师范大学王记录教授等23位两岸三地学者出席了大会。此次会议与2013  相似文献   

16.
邹兆辰教授在1998年开始承担"新时期中国史学思潮"的研究课题,他带领当时刚参加工作的江湄、邓京力组成了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教学研究团队,在研究的同时,开始进行学者访谈工作,一方面获得第一手资料,一方面从学者个人那里切身感受和了解当代史学的进程和趋向。当时,我们看到张世林主编的《学林春秋》,但他收录的学者主要是三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而活跃于当今史学界的学者很多都出生于三十年代以后。于是,我们决定分代际、分学科对有一定代表性的学者进行访谈,首先是出生于二十、三十年代的学者,他们当今已经是德高望重的前辈,传承了中国现代史学传统,又主导着新时期史学变革和  相似文献   

17.
张光宇 《天中学刊》2013,28(1):115-119
乔治忠《中国史学史》是其数十年学术成就的一次总结,既有对中国史学史研究中一些谬误、讹传的纠正,也有对中国史学史传统问题的新认识、新观点,更有对史学史著述学术研究前瞻性的体现.我们应注重史学史学科的建设,早日建立史学评论、史学批评的体系来净化学风,并不断扩展中国史学史的研究领域和创新教材体裁.  相似文献   

18.
19.
美国教育史学家布鲁巴克在《教育问题史》中尝试运用"问题史学"研究范式,逐一就教育目的、教学方法、教育与哲学、课程、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十七个教育问题开展专门研究,以编年史形式安排史料,以专题形式展开论述;根据问题选择史料、分析史料,探索教育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追求教育问题阐释和分析的时间和空间层面的纵横结合。因此,布鲁巴克及其《教育问题史》代表了一种教育史研究范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