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门新课从内容到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或《社会》课,本课程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是儿童的社会生活,课程的内容紧紧围绕儿童由近及远的社会生活来组织。本课程的"内容标准"都是从儿  相似文献   

2.
<正>开放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课堂,实现"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生活化,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用生活内容丰富课堂教学,用课本知识指导实际生活,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9,(79):161-162
亲社会行为作为思想道德文化培育中的重要环节,成了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根本核心内容,阐述了生活决定教育思想的根本目的与实际内容,为教育方法及政策提出了指导性建议。本文通过对培育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进行总结与分析,为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提出了科学可行的针对性措施,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生活中的作文,一贯大力倡导作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主张实行开放式教学。"知我家乡,爱我家乡"是一项各个地区、各类学校都可以开展的作文活动。它应当成为小学作文训练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里的"上海的桥""形形色色的博物馆""向客人介绍上海",是专为上海地区设计的内容,可供全国各地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人的社会化指个体"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的基本过程。"该过程将人与社会联系起来,实现了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由于职业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群体文化"、"社会角色"中当然不能没有"职业的文化"、"职业的角色"。若不包括有关职业的成分,那么生活在职业社会中的人就不可能是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不可能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角色"。因此,人的职业社会化是人社会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正《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高年级《品德与社会》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和历史有关。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科知识的凸显,品德课容易变成历史课。其实课程中的历史内容只是进行道德教育的载体。因此,德育课中的历史教学必须还原德育课堂本色,即"回归生活"。只有这样,历史教学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发展。一、把握历史教学的目标,追求实效品德与社会课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比较有代表性的4种教材共425个社会领域教学活动中的教育内容进行了具体深入的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内容大致可归纳为12个类别。它们在不同年龄班及不同教材中各自所占比重都不均衡,比较受重视的内容是"亲社会行为和人际关系""社会文化与节日庆典""社会环境""情绪情感";"个性品质""生活技能与行为习惯""礼仪教育""安全与生命教育""理财教育"受到的关注偏小。在今后的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实践中,需要加强有关幼儿生活技能和行为习惯、社会规则、个性品质、礼仪、安全与生命教育、情绪情感等内容的训练或培养。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说"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如何让青少年真正理解"三农",明确肩上所担负的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坚强意志,吃苦耐劳,正确对待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挑战?所有这些抽象的教育内容,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华附"),我们以"农村社会实践活动"(简称"学农")这样的乡村表达方式,引领学生,走进学生心中,让劳动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9.
正如悠久而漫长的农业文化成就了房屋与土地的价值一样,农耕经济使得"牛"这种牲畜在华夏民族的生活中变得不可或缺。然而农耕却不是"牛"在先民生活中的唯一社会功用,我们在先民的文字训释中可以看到"牛"所扮演的各种角色。  相似文献   

10.
帮助小学生认识关爱、愿意关爱、施以关爱,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中的"爱心行动"和澳大利亚《<社会与环境>练习教材》水平A中的"爱与关心"同为一年级小学生学习"关爱"的主题内容,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之处,既需要互相借鉴,也有待共同提高。从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改进小学思品教材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为政以德"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道德作为中国古代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纽带与政治文化密不可分,中国古代"为政以德"思想的政治文化具有明显特征,中国古代"为政以德"政治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其中简短的四个字"螺旋上升"该怎么理解?课标上的解释是指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度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对照这样的解释我们来看品德与生活,发现品德与生活在课程目标、内容、形态、实施方式等方面都是与品德与社会衔接的。品德与社会的"螺旋上升"也是建立在品德与生活课程学习基础上的,这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规律的。所以,我们认为品德课程的"螺旋"体现在学习主题的相同而内容的  相似文献   

13.
<正>生活即教育,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的内容与性质决定了教育的内容与性质。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学生因缺乏生活素材的积累,其关注局限于语文课堂与家庭生活,忽视社会生活中生活经验与语文习作的联系。"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教学方法,习作教学需要关注生活经验在"教与学"中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做"的真正发生。陶行知认为"生活的变化就是教育的根本意义。生活时刻变化着,那么生活时刻都具备教育的意义,生活所赋予的教育意义也在不停变化着。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有生活就有教育。"[1]时刻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和数学教材改革,"概率统计"这部分内容在高中数学教材中从无到有,并逐渐提升成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充分体现了它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文章从探讨"概率统计"在新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地位人手,总结和归纳了这部分内容在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演变发展历史,并与美国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概率统计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概率统计"在今后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比重还会增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正>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一个体系相当完备、内容十分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他的生活教育理论由三大原理组成,一是"生活即教育",二是"社会即学校",三是"教学做合一"。他主要要求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并且要求教育在生活中,学校在社会中要  相似文献   

16.
肯尼基是当代著名的萨克斯管演奏家和作曲家,其音乐创作与演奏特征主要有三:其一,它多方面的反映了世俗大众社会生活中的美;其二,它多角度的反映了世俗大众的心灵情感;其三,它风格多样的满足了世俗大众对音乐的需求。其核心特征是对世俗大众的关注,即"创作内容之社会生活主题"。在我国,肯尼基之萨克斯管音乐创作与演奏,已经超越了音乐的界限,化成了世俗大众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滁州学院学报》2015,(4):10-13
《富矿》、《后土》是新时期乡土题材创作的代表作,作品的"骨头"是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两种文明的冲突,"肉"是苏北农村的社会生活。两部作品明写农村的现代化,暗写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生活的暗流、潜流,同时书写了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生活的"常"与"变",以叶炜为代表的苏北乡土文学创作标志着新时期乡土文学创作的崛起。  相似文献   

18.
道德教育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即培养学生在私人生活、国家与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中的道德意识,以及合乎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任何道德教育都应满足三个标准:"善的意图""有价值的内容""合乎道德的方式"。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有:价值澄清、榜样示范、社会行动。  相似文献   

19.
地理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最终利用地理知识与技能更好地发展和生活。地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特别是"商业"这一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尤为紧密,在教学设计之初,笔者就确定了要大量引用商业案例,所以采用了"真实任务情境"教学法。"真实任务情境"教学法,是指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学生感兴趣、有社会现实意义的相对"生活化"的情境来呈现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20.
生命教育是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目标。本文阐述了生命教育视角下"健康与安全"教育的内涵,针对小学生"健康与安全"的认知现状,结合当今小学生成长的特点、成长的环境及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编排情况,探讨小学生"健康与安全"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