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相差关系》应用题由“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和“求两数相差多少”的三种形式组成。其特点是两个同类量进行差比,因此数量关系相同。但由于已知条件和问题不同,解答方法也不同,因而分为三类。如: 例1 有5朵黄花,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多少朵?(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可改编为:  相似文献   

2.
基本应用题     
第三册数学教材中“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和“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两类基本应用题,学生感到困难,特别是对“逆向”叙述,更不易理解。下面设计一例,供复习时研究。例有5朵黄花,还有8朵红花,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黄花比红花少多少朵)?8-5=3(朵)(答略,下同)启发学生将上例改编成一道加法应用题(顺向、逆向)和一道减法应用题(顺向、逆向)改编的加法应用题:(1)有黄花5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  相似文献   

3.
在使用通用教材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时,我总是根据课本的图示一次把线段图出示完,以进行应用题的讲解。这样做,老师讲得费劲,学生学得困难。 在教“九义”教材第四册第58页例8时,我重新设计了教学过程,把线段图改为分层出示,着重引导学生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效果较好。 例8:红花有15朵,红花比黄花多7朵。黄花有多少朵? 1.先让学生找到题中有哪两个条件。  相似文献   

4.
在整个小学应用题教学中,简单应用题是基础。学生正确解答简单应用题的关键,是要把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四则运算的意义联系起来。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将应用题反映实际问题中的具体数量关系抽象为一般的数量关系,再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列式计算。低年级学生形成上述思维能力有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教学中要遵循这个规律,逐步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可按以下几个阶段组织教学。 1.初期阶段,以直观动作思维为主。 教学中,教师要多运用实物演示,多引导学生用实物操作,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联系,找到解题方法。如教学“有5朵黄花,红花的朵数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几朵?”可先让学生摆小棒:①第一行摆4根,第二行摆6根,摆后让学生说说:第二行比第一  相似文献   

5.
“相差关系”应用题就是九义教育五年制小学教学第二册应用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是建立在“同样多”的基础上学习的。“相差关系”应用题由“求两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三种形式组成。其特点是两个同类量进行差比。如何教学以上“相差关系”的三种形式的应用题呢?  相似文献   

6.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两种应用题都是求两数相差关系的应用题,它们共同反映了大数、小数、相差数三个量之间的联系。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教学,则便于及时对比、提前比较顺叙题和逆叙题。我们的具体设想是:一、精心设计准备题,理解基本概念教学“比……多”、“比……少”应用题,必须与“求相差数”应用题挂上钩,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同样多”、“谁与谁比”、“谁多谁少”、“相差数”等数学术语。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三组题。  相似文献   

7.
怎样认识倍     
<正>一、倍的意义两个数量相比较,有两种情况。一是它们之间相差多少。如:红花4朵,黄花12朵。红花的朵数少,黄花的朵数多,红花比黄花少12-4=8 (朵),黄花比红花多12-4=8 (朵)。二是它们之间是倍数关系。如:红花4朵,黄花12朵。以红花的朵数“4朵”为标准,  相似文献   

8.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分为正叙和反叙两种类型。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生活经验,他们在理解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时比正叙的要难,因此,这是二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呢?一、让学生理解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无论是正叙还是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都必须具备已知条件和问题两部分。学生在第二册里已弄清了较大数是由与较小数同样多的部分和比较小数多的部分合起来的,求较大数用加法算。如:“黄花有5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几朵?”红花是较大数,红花有5 3…  相似文献   

9.
下面是小学数学十一册“分数乘法”单元的一个例题:六年级同学为准备国庆晚会做绸花。黄花50朵,红花比黄花多1/10,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此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类型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分析数量关系并利用数量关系解题是本课的重难点。学生往往将数量关系理解为“黄花的朵数x1/10=红花的朵数”。而这个例题的这种关系式的理解也是分数乘法单元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10.
有些教师在教学多步计算应用题之前 (如两步计算应用题 ) ,总是先出示两道一步计算应用题 ,让学生轻松解答后再拼成例题。如 :①红花有8朵 ,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4倍 ,黄花有几朵 ?②红花有8朵 ,黄花有32朵 ,两种花共有多少朵 ?拼成例题 :红花有8朵 ,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4倍 ,两种花共有多少朵 ?学生有了准备题作“桥” ,于是能顺利地解答新的例题 ,表面上造成新授很成功的假象。孰不知 ,多步计算应用题是由几道相关联的一步计算题复合而成 ,其数量关系复杂了许多 ,在条件和问题之间多出了一个或几个“中间问题” ,只有解决了这些“中间…  相似文献   

11.
应用题结构的错综复杂和千变万化,决定了应用题教学不能就题讲题,只能借题教给学生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掌握一些分析、解答应用题时常用的思维策略与技巧,使学生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思维效率,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介绍一些在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常用的思维策略与技巧。一、着眼关系词语应用题都是由条件和问题组成的,其中有些条件或问题能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如“红花的朵数比白花多5朵”、“用去煤的吨数是总数的13”、“红金鱼与黄金鱼一共有多少尾”等,抓住这些关系词语,再结合其他条件,就能很快…  相似文献   

12.
听一位教师这样讲"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有5朵黄花,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多少朵?  相似文献   

13.
“相差关系”应用题教学是低年级应用题的重点和难点。此类题由“求两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两大类构成,其特点是两个同类量进行差比,在教学中,学生容易在认识上出现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4.
应用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应用题的难教难学又几乎都与两个数的比较有关。本文拟就与两个数的比较有关的应用题的教学问题谈点肤浅的认识。一、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教学这类应用题是简单应用题教学的难点。其基本数量关系是两数相差多少,但叙述方法发生了变化,思维方向也有所变化,故造成了学生学习的困难。教学这类应用题要在变抽象为具体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同样多”概念,弄清比较的双方、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结果,最后抽象出数量关系。1.数的“物化”与“同样多”数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每个新知识点的教学,都巧妙地设计了复习题、例题、练习题,其中例题教学是重点。教师如何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教活学生的解题思路,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关键。本文就灵活运用例题,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谈些做法与体会。 活用例题,培养“思序”。在教学小学数学第四册“两步应用题”例①“同学们做黄花 25朵,做紫花 18朵,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 3朵,做了多少朵红花”时,我是这样教学的:( 1)复习铺垫,奠定基础。这道例题是由“求两数和”与“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两种简单应用题组合而来的,其中“总…  相似文献   

16.
一次,我们到某小学听“比多”、“比少”类应用题的练力课,其教学程序如下: 教师先出示一道题:“同学们做红花18朵,黄花比红花少6朵,黄花有多少朵?”(仿四册教材42页第8题)让学生演算。学生算完后,教师将题中的。黄花比红花少6朵”改成“黄花比红花多6朵”,再让学生计算。尔后,引导学生比较两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归纳出以关键词“多”与  相似文献   

17.
“相差关系”应用题是低段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其中“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有顺叙也有逆叙的情况,对一J几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  相似文献   

18.
一、说情节、明题意,准确理解应用题中的四类语句. 一般来说,每道应用题都包含了以下四类语句:赋值语句、关系语句、问题语句、复合语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这四类语句,是他们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例如:"同学们做黄花25朵,做紫花18朵,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做了多少朵红花?"在这道应用题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理解:黄花25朵,紫花18朵,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这些是已知的,是题中的赋值语句;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少,是题中的关系语句;做了多少朵红花,是题中的问题语句;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是题中赋值语句和关系语句的复合,即复合语句.学生弄清了这四种语句,也就基本明白了题意,从而有助于他们正确解答这道应用题.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103面例5、例6。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小圆片、小三角形各10个,8朵红花,画有5朵黄花的纸条和写有“跟黄花同样  相似文献   

20.
低年级教材中出现了一步相差关系应用题,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理解相差关系应用题中的“大数”、“小数”、“相差数”三个量的概念,弄清三个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