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历史虚无主义同解释学历史观有着历史相对主义的共同源头。历史虚无主义在理解历史、诠释历史上,无限放大历史解释“先见”,放大历史著述的主体性,解构历史,彻底陷入主观化泥潭;在历史方法上,由于其历史观本质上的缺陷,使其同解释学一样无法祛除形而上学的弊病;在政治属性上,尽管历史虚无主义通过隐晦的话语,号称“价值中立”,但基于“效用历史”角度的主观化的意识形态话语修辞,恰恰鲜明地反映了其价值取向与潜隐的意识形态属性。解释学历史观是历史相对主义的典型。基于批判解释学历史观的视角,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三维透视,为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辨别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3.
谢祥贵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1,(6):6-8
一、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观是邓小平历史观的基础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西方的法国和半东方的俄国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 ,又经历了 70多年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风风雨雨尤其是“三落三起”的痛苦磨砺 ,使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更深刻、更坚定不移 ,... 相似文献
4.
杨金福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22(4):34-38
邓小平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内容。科学的历史观成为邓小平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成为他显示高超的领导才华的基础。本文探讨了邓小平历史观的主要特点,包括邓小平高度重视历史经验的理性认识及其实践因素;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唯物主义和辩证的观点,客观、公正、全面地分析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及重要人物;邓小平从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历史发展的实践活动两个方面,着重又从生产力发展角度来研究发展历史、开辟未来问题,使马克思的研究历史的方法更加具体化、民族化;以及邓小平对创造性发展历史的理论创见和实际贡献。邓小平的这些有关历史的真知灼见,不但启发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历史、指导我们创造性地发展历史,而且也是对各种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历史观的有力否定。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中,通常把唯心主义划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这两种形态。与唯物主义的3种形态相比,两者的划分标准有着明显的差异,前者主要是根据历史发展脉络来划界,后者则是按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的不同取向来区分。从避免二重标准的划分的角度着眼,将唯心主义划分为古代朴素唯心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现代辩证唯心主义这样3种形态,应该更切合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关于历史性与逻辑性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刘力永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32-35
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它把存在放在第一位,把思维放在第二位。唯心主义却相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相互联系的发展方向,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看待。马克思的实践观点为我们提供了准确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历史贡献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8.
张宏军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5):116-120
新闻与历史的最大区别在于,新闻讲求时效,失去了时效性的新闻就失去了新闻价值,失去了新闻价值的新闻似乎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但从新闻历史观的眼光看,优秀的新闻虽然失去了新闻价值,但却有可能沉淀为“历史的初稿”,从而具有历史的价值。新闻历史观就是要站在历史的高度观照新闻,从新的角度挖掘新闻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9.
黄杨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59-66
哲学家在探讨本原论问题时,从一开始就与美学本体论问题纠结在一起.西方哲学与美学本体论的错位经历了古代的历史遮蔽与混淆、近代的历史游离与困惑、现代的历史反思与还原三个时期.历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错位就在于唯心主义哲学对唯物主义美学的遮蔽,在于将美学的感性存在第一性误解为哲学的物质存在第一性.“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与美学基本问题及其本体论的交错;审美的“感性存在”就是哲学的唯物存在;美学的“唯心主义”(精神实体)就是哲学的“唯物主义”(感性存在).极端的唯名论属于美学范畴,极端的唯实论属于哲学范畴,而温和的唯名论与温和的唯实论及其调和论使得哲学与美学进一步混淆.在整个西方哲学史和美学史的复式历程中,哲学学科在研究辩证思维规律而在美学的对象中为自己寻找丰富的材料时,或美学在考查原始经验而把思想和意识带回到它们的起源上去时,往往越俎代庖——成为“哲学帝国主义”或“美学帝国主义”,从而造成了唯心主义哲学与唯物主义美学的历史错位. 相似文献
10.
黄忠晶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9,30(2)
萨特所说的生存或主观性,不是指人的精神或意识,而是指人的创造性活动.萨特关于自在与自为的学说超越了传统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争,除去了其中的形而上学成分,但并没有违背唯物主义的原则,并没有回复到唯心主义.那些指责萨特的自由观是唯心主义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11.
12.
13.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受到多种错误思潮的青睐.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历史虚无主义成为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工具和帮手.这不仅是因为历史虚无主义满足了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需求,而且因为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具有相通性,在阶级属性、哲学基础和价值观等方面具有同一性.因此,批判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必须鲜明地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4.
虚无主义是人对现实世界不断否定、批判达到的逻辑后果.它不仅包括哲学对现实世界的否定、批判而造成的世界的虚无化,也包括哲学在否定之后于"虚无"之上重建"真实世界"的努力.西方哲学与虚无主义存在一定的历史关联,在这种紧密的关联中,虚无主义依据内在逻辑不断演进. 相似文献
15.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7,(11)
近年来,由于国际和国内众多原因,致使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要研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隐蔽性、迷惑性、渗透性、目的性的传播特点,发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完善大学生的价值观,使大学生做到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有泛滥的趋势,该思潮已经渗透到高校校园,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高校应积极主动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产生的影响,从校园氛围营造、学生骨干队伍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职业技能指导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7.
历史岂容虚无--评史学研究中的若干历史虚无主义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历史研究领域有多方面的表现.在中国当代史与中国近代史领域,其表现为否定与丑化革命的历史作用,宣扬改良,鼓吹侵略有功;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则更表现为不顾历史真实,公然篡改中国文明的起源,试图证明"中国文明西来说".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源是唯心史观和主观臆想,要害是混淆历史的支流与主流、现象与本质.对它的理论与现实危害,应当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苏联解体前夕的历史虚无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解体前夕的苏联,出现了一股历史虚无主义逆流。它以“重新评价”历史为名,歪曲、否定苏共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而否定苏共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这股逆流是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的催化剂,它具有四个特点:1.它是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领导人自上而下有计划地发动的;2.在运动中打头阵的是一些文学家和政论家,一些历史学家是后来才跟上的;3.新闻媒体和出版界在运动中起了十分恶劣的作用;4.运动中既有所“虚无”,又有所“不虚无”。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际关系理想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基本内涵,并追溯了这一思想的历史渊源,由此总结归纳出理想主义的道德观.随后分析了国际道德在国际政治领域中产生的实际影响,并分析了其构成影响所应具备的条件.最后,重点分析了理想主义道德观所存在的四条重大缺陷. 相似文献
20.
秦广东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1):13-17
着重剖析了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指出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实质就是要用西方价值观来取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的指导地位,并对如何消除意识形态终结论在我国的影响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