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初中阶段,地理学科没有纳入中考科目,很多学生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只是简单地背背知识点,应付期中或期末考试就可以了。作为地理教师,如何让学生对自己所教的地理学科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  相似文献   

2.
吴涛 《贵州教育》2014,(13):41-42
正地理知识的实用范围广泛,大到国计民生,小到衣食住行,无不与地理知识紧密相连。只要我们留心身边的事物,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天天有地理。地理知识是如此的重要,如何让学生学习到终身有用的地理知识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地理学科。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只进行学业水平测试,不纳入中考,不少学校弥漫着"地理无用论思想",导致很多学生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因此,进入中学的第一堂地理课,教师就必须明确地向学生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一些初中生认为初中地理课是副科,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从而导致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科思维能力差。近年来,各地陆续把地理纳入中考。鉴于这种情况,在地理中考复习备考时,作为学生,首先要意识到地理的重要性,其次要分析试题特点,并制订复习计划,总结复习方法,努力提高成绩。下面笔者结合酒泉市中考试题,讲讲中考地理的备考策略。一、试题分析1.从整体上看,试题难度不大,侧重于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相似文献   

4.
为了迎接准时到来的中考,地理科目进入了紧张的一轮复习中,那么作为地理教师,又应当怎样积极投入地理中考一轮复习中,运用什么样的教学理念与策略开展呢?笔者在此提出四项根本之策,将考点、学生与教师三者进行紧密结合,并对福建省中考地理的高频考点进行简要概括。  相似文献   

5.
中考应增加史、地方面的内容许振荣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中考制度的限制,历史、地理不作为考试内容。有些学校在平时的测验中,历史、地理也不考。这就形成了历史、地理好像足选修科目,致使绝大多数学生不重视、不认真学习。笔者和多数史、地教师有同感:教历史、地理费力...  相似文献   

6.
陈洁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11):42+60-42,60
福州这些年对中考制度进行了改革,将地理列入中考科目(在八年级第二学期末进行小中考),但一直以来成绩都不太理想。怎样有效的利用课堂是很多地理教师探讨的问题,但现实是多数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采用的是中庸的教学法,即多数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是按规定完成应上完的内容,至于学生学到了多少,却没有去进行研究,到了后来,毫无疑问,学生的成绩是不理想的。其实,之中的关键是教师没有去研究或没有找到适宜的地理教学法,没有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正>初中地理中考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如何提高地理复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对七、八年级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加深理解,并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在中考中能达到学业考核标准,同时为高一级学校选拔成绩较为优异的合格新生,一直是广大初中地理教师关注和探讨的问题。笔者经过思考和实践,对地理中考复习课的策略作分析。一、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及历年中考试卷,准确把握中考动向《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对学生的最低要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阶段,地理不参加中考,因此一进入高中阶段,有不少学生还存在地理是副科的思想,加上高中地理知识点较多,比较杂乱,不少学生对地理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夹在进退为难之间。很多学生因此发出了高中地理不好学的感慨。如何引导学生学好高中地理呢?笔者从事多年的地理教学,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中学地理课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门科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培育着我们建设祖国,热爱祖国的情感。地理知识给我们揭示了地球上的许多奥秘,启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激励学生爱科学的情操。也是我们生活的向导。但是在许多贫困欠发达地区,教育缺乏公平,城乡差距大,地理专业教师奇缺,考试评价制度不完善,特别是中考不考地理,导致所以许多学生还有领导都把地理学科看成是副科。刚上初一的学生也就普遍认为地理学科是副科,学不学都可以,甚至认为教地理的老师也是次等教师。针对学生的这种思想,我认为要想卓有成效地完成地理教学任务,必须从制度入手,进行改革,本文根据本人多年来在农村中学的教学感悟,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教学改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怎样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的高效,是摆在每个地理教师面前的问题。从认识的角度看,高效的地理课堂应该体现为学生学习效果好,教师教学效率高,教学活动有长远效益。高效的地理课堂不仅仅是让学生收获了一节课的知识技能,还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并且也要有利于教师专业技能的成长进步,使地理课堂教学可持续发展。一、课前曲———备课备足备细教师备课的要求是:材料齐不齐?学生知不知?方法新不新?关于材料齐不齐,是指备课资源要充分,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关注媒体信息,注意教材的空白点,做到"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江水"。在课堂中,虽然不需要把所有相关信息都给学生,但是教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能够使课堂增  相似文献   

11.
每位教师的心灵深处,都有一幅关于学生是什么样的人的画像,它由教师的学生观描绘而成,详细地记录着教师心目所理解的学生的一切方面,并指导教师如何对待学生、如何教育学生。比如,学生问了教师一个简单的问题,教师说:你上课没认真听讲吧?他心里暗想:这个学生怎么这么不开窍呢?这个  相似文献   

12.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呢?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我们教  相似文献   

13.
提问是教师经常应用的教学手段。提问的出发点,应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质疑问难、发现问题的能力。总之,提问的全部价值在于它的启发性。怎样才能设计好提问呢? 首要的一件是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可以设置问题,启发思维的字、词、句、段。一篇文章可以设疑的地方很多,但是不能处处设疑,一定要抓住关键。关键的问题才可以牵动整篇课文。什么样的词,什么样的句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阶段,地理不参加中考,因此一进入高中阶段,有不少学生还存在地理是副科的思想,加上高中地理知识点较多,比较杂乱,不少学生对地理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夹在进退为难之间。很多学生因此发出了高中地理不好学的感慨。如何引导学生学好高中地理呢?笔者从事多年的地理教学,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一堂好课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是每一个教师以及从事教研工作的同志都在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不同内容、不同类别的课其标准也不同,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标准下的好课的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认为一堂好课应达到一种境界;有的认为一堂好课是教师业务素质、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协调和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还有的教师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应该看教师能否创设适宜的情景,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什么样的课堂才能称之为高效课堂?什么样的课才能称之为一节好课呢?  相似文献   

16.
<正>1.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实效。从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看,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主要向学生灌输,学生只是被动学习。另外,从教学评价体系看,中考不考地理,从学校课程地位的角度看,地理就是副课,不被学校重视。学生和家长认为地理课不是主课。客观环境改变不了,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反思传统课堂教学,缺乏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忽视评价促进、激励学生发展的功  相似文献   

17.
李国锋 《中学文科》2005,(11):62-62
中考取消地理科考试后,许多学生都不重视地理科的学习。如何提高地理科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关键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正>由于受中考等因素的影响,地理学科常常被认为是小学科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有些教师,特别是农村初中的教师,认为地理教学就是上课领着学生读读课本、画画重点,然后让学生背背问题。长此以往,使得许多学生失去了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严重制约了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农村初中教师必须针对实际,加强研究,努力构建初中地理愉悦课堂。一、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  相似文献   

19.
初中地理课被社会上普遍认为是“副课” ,学不学无所谓。这一认识源于现阶段的中考考试制度 ,中考不考地理 ,而且在初中的开设课程中地理连同历史、生物归为“小三门” ,认识有了偏差 ,教学中不重视 ,考试被忽略。给学生、教师尤其是学校领导造成错觉 ,迎合了社会上的错误认识 ,于是就形成了从学校到社会的认识普遍一致 ,地理课名正言顺地成为了“副课”。由于地理课得不到重视 ,又无中考成绩 ,初中地理课教师被认为是“副课”教师 ,特别是评职方面 ,得到不公正的待遇 ,极大地挫伤了地理课教师的积极性。地理课教师无奈只好改代其它所谓的主…  相似文献   

20.
如何衡量教师的劳动质量问题从来就是教育工作中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不仅大学存在,中小学也存在这个问题。问题的实质是衡量学生的真实质量的标准是什么?评分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如何正确估计?这个问题的正确解决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我国当前也存在这个问题。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是看学生的分数呢,还是有什么别的衡量标准,值得教育界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