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读报的学问     
读报的学问是很深的。学会阅读报纸,是一个合格的通讯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美国记者杰克·伦敦曾经向他的学生发出过这样的忠告:“你想当一名新闻记者吗?那就得阅读报纸。”一个通讯员会不会读报,这不只是一个文化水平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会”。通讯员应当具有政治灵敏。首先,应该在读报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特异功能——新闻鼻。提高发现新闻线索的观察力。经常听到一些初学新闻写作的朋友叫苦:“没有什么东西写呀!”他们时时都有“线索危机感”。我想问题可能在于他们不会读报。你说他们不会读报,也有点儿冤枉。因为,他们天天都读报,而且还抱着合订本读。只是他们读的方法和一般读者并无两样。这样读报能从报纸的字里行间发现一个新世界吗?能了解新的报道思想和洞察新闻舆论导向吗?显然是不行的。编辑方针,报道思想,舆论导向,往往深藏在一些新闻的  相似文献   

2.
《总编辑办报记事》作者范启麟,福建长汀县人,现任闽西日报社总编辑,高级记者。2000年3月任职以来,荣获中国地市报“党报群众工作优秀总编”、福建省第六届“双十佳”新闻工作者等称号,2009年4月,被确定为福建省宣传文化系统第一批“四个一批”人才。曾出版新闻作品集《启明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新闻教育取得了较快发展,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依然存在。甚至学生实习或者参加工作之后会形成对大学所学知识的颠覆性认识,这迫切需要我们改革新闻教育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读报评报》就是一门和新闻实践密切联系的课程,将之作为必修课开设有助于学生联系实际、密切和实践的关系。但这样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难以实现良好地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的新闻教育在规模上取得了超常规的发展,现在全国共有660多个新闻专业教学点。但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正如有文章指出的那样,“新闻单位选人才,并不向传媒学生倾斜,而学生在为不能‘学以致用’困惑的同时,还要承受‘毕业就是失业’的压力。那么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我们认为,充分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教学,实现业务课教学实践化和实践教学课程化是改善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其中,《读报评报》课程的设置就是这一理念的产物。本文即是对这一课程在整个新闻学教育中所占的位置进行阐释,以期引起新闻教育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与钱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赚钱不再是一件讳言的事,而且满可以理直气壮引以为傲。我们每天的生活都在和它打交道,吃穿住行哪样少得了它?但真正能了解它的人确不多。货币是怎么来的?它为何有这么大的魔力?其实它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它?未来货币又会怎样发展?诸如此类的问题,你不一定能答上来。在人类历史上,许多经济学家、学者都提出了自己对货币的看法,只有马克思第一个揭示出货币的“谜一般的”实质,创立了真正科学的货币理论体系。但对于这些显得有点干巴巴和枯燥的理论知识,一般人也许没有精力和兴趣去阅读。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迫切需  相似文献   

6.
邵飘萍作为中国新闻史上有数的几个优秀报人之一,身后寂寞,除了他业余编撰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各国社会思潮》等书外,最代表他的事业成果的新闻稿件,却很长时间未有结集行世。于是,邵飘萍对后人的意义,就局限于新闻学研究、新闻教育这两方面,至于他驰骋报界的风采,则越来越淡化为一个动人的传说,因为绝大多数人是没机会和条件去尘封的旧报库领略这位当之无愧的名记者之风采的。方汉奇先生主编的《邵飘萍选集》,皇皇两巨册,近百万字,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是迄今为止公开出版的邵飘萍的唯一的一部选集,可谓  相似文献   

7.
笔者认识的一些通讯员朋友都有《郭玲春新闻作品选》一书。这本14万多字的不到3元钱的小册子,对通讯员朋友来说有着特殊的吸引力是不足怪的。郭玲春是我国知名的女记者,自从写了《金山追悼会在京举行》一举成名,又写了一批突破传统写法模式的好新闻,在新闻界和广大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读了这本书,会使人在从事新闻写作中强化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作用。郭玲春作为一名“会议  相似文献   

8.
9.
作为新闻人,读报是天经地义、不可或缺的工作。不广泛阅读报纸,就不可能充分获取信息;不仔细研读报纸,就不可能汲取别人的长处。但是,读报也不是盲目的,需要思考,边读边思考,既能发现别人的长处,也能发现别人的不足,甚至还能找出一些普遍存在的带共性的问题。下边是本人的3篇读报笔记,都是看了最近的报纸有感而发。观点难免偏颇,但问题绝不是个别的,值得引起同行们的注意。摆拍与造假初学摄影的人,典型瞬间抓不住,因而喜欢摆拍。拍干部学习,找一人拿一张报纸,四五个人围成半个圈。拍农民下地,汗水流淌却要老农装出一张笑脸。摆拍的东西很假,…  相似文献   

10.
成都军区某装甲旅充分利用报纸上刊登的时事政策、先进典型事迹和各种资料,拓展部队思想教育的效果,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和形式,而且提高了干部骨干组教能力,使部队经常性思想教育落到了实处。一、认清报纸育人作用,努力增强官兵读报评报的自觉性。旅党委在分析部队  相似文献   

11.
褚玉晶 《传媒》2019,(2):101-101
全媒体时代,新闻教育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媒介系统发展的前景,同时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面对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为了有效适应新时代对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相关教育主体必须及时转变理念,积极思考和探索如何深入推进新闻教育改革,充分发挥新闻教育的作用。由张昆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三思新闻教育》一书,无疑很好地回答了上述问题。该书作为文集,广泛收录了作者有关传媒教育的论文、报告、专访和讲话稿数十篇,内容涉及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等相关领域,其中不仅有经验总结,而且有理性思考,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建设性,对新闻教育界、传媒界和学术界具都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战国、秦汉之际的纵横家学说一度成为显学,在汉武帝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失去了显学地位,纵横家的教科书《战国策》也因其突出策略权谋而难登大雅之堂。虽然历代研读《战国策》者不断,汲取其养分、借鉴其大成者不绝,但是却很少有人像研究儒学、道家那样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近年来,纵横家及《战国策》的特殊历史价值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不少专著和论文面世、在这些论著中,河南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纵横家书》,别具新意,从中华传统文化这个角度对纵横家及《战国策》作了有意义的探索。纵横家是一个看重实践、锐意于韬略…  相似文献   

13.
14.
我们几乎每天都要读报、听广播、看电视。像吃饭穿衣一样,我们每天“消费”着大量的新闻。新闻来源于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的生活,而我们生活中的喜悦和苦恼、我们对社会的忧虑和思考、我们轻松聊天以及热烈争论的话题又往往来源于新闻。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难想象,没有报刊、广播、电视——没有新闻,我们的生活会是  相似文献   

15.
说到捕捉新闻线索,不仅基层通讯员犯难,即使专业记者也觉得“头痛”,不过,相比之下,基层通讯员则更有苦衷。基层通讯员相对来讲,消息闭塞,可供参阅的文件、资料甚少,难以全面、准确、迅速地了解上级的最新意图,缺乏新闻创造活动的理论“指南”;另外,基层通讯员大都身处一个地方一个单位,观察问题往往“点”上的东西多,“面”上的东西少,难以认准广大群众所共同关心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16.
本刊1995年第1期发表的“《红楼》大战几时休”一文,评介了几部研究《红楼梦》的新书。经《文摘报》及一些省市报刊摘发后,在读者中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我们至今还在不断地接到读者的来信,询问有关《红楼》大战的动态。本刊只发表图书评论,不发表学术研究的文章;只因对于读者的来信,不便一一作复,谨就来信中提出的几个集中的问题,作为书评的回声,答问如下,以向关心本刊的读者致意。  相似文献   

17.
读者兴趣是指人们对读物的认识倾向。这种认识倾向,使人们对某些读物给予特别注意,并具有向往的心情。读者没有兴趣的读物,就不会有好的出版效果。把握准读者兴趣,对新闻理论类读物的刊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新闻从业人员已近40万大军。在这些新闻工作者中,地市报及专业报、企业报工作人员占多数。其中又以近年来由基层宣传岗位上调入的为多。这些同志理论训练不足,而他们中的多数又在工作岗位上起着“挑大梁”的作用。他们最需要加强新闻业务理论学习以增强后劲。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学》一书1987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该书是我国研究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学的第一部系统著作。从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作者在该书中所做的开拓性研究工作填补了我国理论经济学的一个空白。  相似文献   

19.
20.
在2016年5月17日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新闻学被列为11个对完善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性作用的学科之一,再一次明确了新闻学的支 撑性学科地位,从而引发了业界和大众对新闻学科的认可和重视,同时也掀起学界对新闻学研究的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