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明霞 《现代语文》2008,(1):107-108
一、“双基论”下的语文知识 1.语文知识在“双基”中的内涵建国以后,上海市教育局首次把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语文基本能力训练提上了日程。上海市教育局副局长吕型伟在《上海教育》上发表了《切切实实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的文章,指出了要把“双基”落到实处。接着,沈佩畦、查如棠、杨直彬等又在《上海教育》上具体介绍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语文基本技能训练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2.
自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语文教学界围绕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地位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淡化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成为主流观点。但淡化并不意味着淡忘,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其中的文化知识教学更值得重视,因为文化知识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教学,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其次体现了语文课程质的规定性,最后则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包括语言学、文学、文章学、心理学等。这些知识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目前,中学语文教师的语文基础知识水平不容乐观。正如王荣生教授所言,"中学的相关课程和教材,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对语文教学极为重要的知识,或者未予申明,或者未予突出,有的还缺乏研究,因而导致语文教师还不知晓,在语文教学中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用。"下面笔者就从四个方  相似文献   

4.
语文知识短文,是一种通俗易懂的知识性文章,其以短文的形式,比较系统地讲述语文基础知识,它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者必须根据内容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归纳起来有以下五条要则:一、讲清概念,掌握规律。对语文知识短文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必须讲解清楚,并让学生掌握其规律。如讲“概念”,教材中说:“概念就是事物的特有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学生对“事物  相似文献   

5.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基础知识教学需要一定的科学化手段,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需要语文知识的指导,语文教育需要语文知识来沟通和提高.语文课程知识教学应注重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对语文规律的归纳,注重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综合应用和感受体验.  相似文献   

6.
周敏 《湖南教育》2006,(1):11-12
从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双基目标”到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三维目标”,目标理念的变化必然赋予语文教学的课堂新质。不论是“双基目标”还是“三维目标”。语文知识教学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题中之义。现有的语文知识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体系?我们头脑中的语文知识观有没有问题?什么样的语文知识最有价值?语文知识教学的应然状态该是怎样的?本期我们讨论的话题是——[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文体知识是文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它是语文教学的内容之一。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语文教学要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文体知识是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知识短文的形式被分散编排在各册教材的相应单元之后,与该单元的读写教学紧密结合。同一文体的知识短文前后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教师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主要以课本为凭借,学生则凭借课本获得学习的门径,达到学习语文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教学十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但2001年后,语文课程改革提出了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方向。近年从对教改的调查看,淡化了汉语基础知识的教学并未使学生汉语水平提高,并与语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相矛盾,为此,认为不能淡化语文知识教学。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少人提出语文教学不讲或少讲语文知识,牵动亿万国人的中考和高考也基本上倾向于不把语法、修辞、逻辑和文体知识列考试范围。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同时取消了在原来教学大纲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基础知识”的专门条目。语文教师和有关研究人员回避甚至排斥语文知识,传授语文知识、考察语文知识成了观念落后,抱守残缺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0.
程永明 《学语文》2011,(4):74-74
一、语文内容知识的内涵及地位语文内容知识不同于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旬、段、篇章及作家背景知识等。语文内容知识相当于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中的知识,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中的言语信息一致。从本质上来说属于陈述性知识的范畴。陈述性知识是为了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知识;是一种静态的、描述性的知识。是语文课程内容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从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双基目标”到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三维目标”,目标理念的变化必然赋予语文教学的课堂新质。不论是“双基目标”还是“三维目标”, 语文知识教学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题中之义。现有的语文知识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体系?我们头脑中的语文知识现有没有问题?什么样的语文知识最有价值?语文知识教学的应然状态该是怎样的?本期我们讨论的话题是——  相似文献   

12.
知识为能力奠定基础,要在科学研宄中具有取得创造性成果的能力.就一定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而语文知识作为基础中的基础.尤其应给予重视。如果没有语文知识的积累。创造就失去了基础。学生的创造欲望即使被激发出来也难以上升为真正的创新能力,只能停留在很低的水准上。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把语文基础知识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来追求。  相似文献   

13.
学生语文素养的考量,写作能力、阅读能力等往往是关注的重点。但是,追本溯源会发现根本的所在其实是基础知识掌握的问题。语文的基础知识很大一部分就体现在语言知识方面,而这一方面的掌握与运用情况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语言知识就成为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同时,这一方面也是高考语文必然涉及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也要对语言知识这一方面给予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式,更好地实行“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本文试图探究在语文教学(阅读和写作)中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语文知识的综合性教学。也就是要在语段的读写教学中进行字、词、短语、句子等基础知识的综合性教学;在语段的读写教学中进行语段、段落、篇章等知识的综合性教学;在语段的读写教学中进行语法、修辞、逻辑、篇章等知识的综合性教学。  相似文献   

15.
自1903年语文独立设科以来,人们一直试图建立语文学科的知识系统。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语文教学的任务基本落在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这两点上。由此可见,基础知识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地位非同一般。然而,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部分明确提出“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同时取消了“基础知识”的专门条目。一时间,关于语文知识的争论此起彼伏,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观点:一是语文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系统知识的传授,  相似文献   

16.
学生语文素养的考量,写作能力、阅读能力等往往是关注的重点.但是,追本溯源会发现根本的所在其实是基础知识掌握的问题.语文的基础知识很大一部分就体现在语言知识方面,而这一方面的掌握与运用情况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语言知识就成为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少人提出语文教学不讲或少讲语文知识,牵动亿万国人的中考和高考也基本上倾向于不把语法、修辞、逻辑和文体知识列考试范围。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同时取消了在原来教学大纲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基础知识”的专门条目。语文教师和有关研究人员回避甚至排斥语文知识,传授语文知识、考察语文知识成了观念落后,抱守残缺的代名词。多年来主宰着语文课堂的语文基础知识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前真的就山穷水尽了吗?面对这一问题我们还要从历史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出发,进行…  相似文献   

18.
赵丽欣 《新疆教育》2012,(10):19-19
对语文知识概念进行分解性的操作;语文基础知识教学需要一定的科学化手段;运用语法知识帮助理了解课文中结构复杂的语句;注重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对语文规律的归纳。  相似文献   

19.
翻开小学语文课本,可看到涉及生物学知识的文章比比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能注意对生物学知识的传授,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寓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于有趣的生物世界中,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事物、研究事物的良好习惯,从小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雄心壮志,牢固地学好基础知识,今后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一、准确理解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由于小学语文教材中具有丰富的生物学内容,这就要求一个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能够较全面准确地理解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而不能出现解释不够严密乃至科学性的错误。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一时间关于语文知识问题的讨论风起云涌,其由是新课标在前言部分明确提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而且取消了在原来教学大纲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基础知识"这一专门条目。由此引发了众多对语文知识问题的思考与论争,诸如:语文知识到底为何物,是否有具体的范围、层次?知识观转型给语文知识的教学带来哪些变化?是否要淡化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