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西方悲剧的人文阐释 1.悲剧观。西方悲剧理论一般是反对喜剧结局(团圆)的。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说:“完美的布局应有单一的结局,而不是如有些人主张:应有双重的结局。其中的转变不应有逆境转入顺境,而应相反,由顺境转入逆境。”不是所谓的“双重的结局”,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团圆结局。亚里斯多德认为:既然悲剧的目的在于引起观众的怜悯和恐惧,那么只有悲剧的英雄从顺境转入逆境的情况,才能引起这两种感情,因而是重要的情节。而双重的结局中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关于“悲剧”的探讨中,大多学者认为中国无悲剧。但中国悲剧的存在乃是不证自明的事实,中国戏曲应有自己评判悲剧的标准。清代方成培《雷峰塔》传奇是一部有代表性的中国悲剧。就情节发展来说,作品写了普通人由顺境转入逆境的过程;就曲词表现来说,言情的曲子体现了悲剧的情感;就剧作效果来说,白娘子所面临的困境与压迫唤起了人们的同情和怜悯心理;就观众接受心理来说,中国观众对大团圆结局的期待反映出悲剧给人们带来的心灵创伤和震颤,从而产生了对美好结局的向往,这强化了悲剧色彩。总之,《雷峰塔》传奇的悲剧性十分具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3.
<正> 莎士比亚在创作《李尔王》的一六○六年,又写了另一部重要悲剧《麦克白》,这是他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斯》)中的最后一部,也是最阴暗、最独特的一部。因为它的主人公既不同于富有理想、善于思考的哈姆雷特,单纯正直的奥赛罗,也不同于几经转变的君王李尔,麦克白是一个性格矛盾、野心不断膨胀的血腥暴君。关于悲剧,亚里斯多德的《诗学》认为“能引起怜悯与恐惧之情的叫悲剧”,“悲剧应模仿比我们今天要好的人,悲剧不能写极恶的人由顺境转入逆境,因为这种布局不能引起怜悯与恐惧之情,这个人的厄运是活该的。”就是说,写英雄、好人的不幸是  相似文献   

4.
徐加新  蒋琳 《语文知识》2011,(3):23-24,36
在悲剧结构形态上,中西方存在明显差异。西方悲剧强调剧作的毁灭性结局,而中国悲剧则往往追求一种“和美圆满”的结构布局。阎连科的小说秉承了西方悲剧性结局,同时,很好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悲剧因素。他作品的悲惨结局,打破了我们民族传统的向往圆满与和谐的审美心理,他沉郁的叙述,也让读者感到生命的痛苦和悲哀以及人生的变化无常。  相似文献   

5.
"突转"和"发现"是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理论中的一些观点,也就是要安排一些情节和行动,使主人公突然由顺境转为逆境或由大喜转为大悲.<推销员之死>中的主人公就是从喜到悲,最终把自己扼杀在亲手缔造的美梦里.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悲剧一般着眼于表现悲剧性的故事,而且讲究“团圆结局”,当惊心动魄的事件酿成浓烈的氛围和足够的情势,随即转向顺境,出现圆满的结局,使悲剧性冲突和喜剧性结尾在一出戏里得到和谐的统一。它与欧洲悲剧不同,后者是在特定的戏剧情境促发一场悲剧性冲突充分展开之后,于高潮处陡然“下降”,最后以主人公的不幸、失败或死亡结束。“大团圆”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一个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7.
张宁 《今日教育》2007,(3S):58-58
朱熹说得好:“少年处不得顺境,老年处不得逆境,中年处不得闲境”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与朱熹所言恰恰相反.我们总是千方百计为青少年创造一个个顺境,他们要的给物,要钱给钱,要啥给啥。  相似文献   

8.
逆境出英才     
漫漫人生,上下求索。兴与衰、成与败、荣与辱、乐与苦……人生充满矛盾,矛盾构成人生,人就是在认识、分析和处理矛盾中成长前进的。顺境和逆境,就是一个人在前进中要正视的一对矛盾。顺境自然能给人带来优越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人们可以得天独厚地向更高的领域探索和攀登。然而,如果沉迷于顺利,陶醉于优越,就会适得其反,由顺境转化为逆境。笔者熟悉的亲兄弟俩,老大家境富裕,儿子却沦为“八旗子弟”,一事无成;老  相似文献   

9.
有人从顺境走向逆境 ,有人从逆境走向顺境。人生历程 ,顺境和逆境多交替出现。人与人比较 ,确有幸运者 ,但真正一帆风顺、万事如意者并不存在。同样处在逆境中 ,有人发愤图强 ,有人走向沉沦 ;同样处在顺境中 ,有人长足发展 ,有人滑向堕落……一代革命先辈 ,功勋卓著 ,德高望众 ,他们是从艰难的逆境中走过来的 ;美国作家海伦、苏联的保尔、中国的张海迪、曲啸 ,德才相济 ,成为人之楷模 ,他们历经磨难和挫折。但也有一些人 ,遭遇逆境和挫折后 ,信念动摇 ,心灰意冷 ,萎靡不振 ,甚至人性退化 ,人格异变 ,走向邪路。一位卖淫女被抓获后对执法人员…  相似文献   

10.
朱熹说得好:“少年处不得顺境,老年处不得逆境,中年处不得闲境。”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与朱熹所言恰恰相反,我们总是千方百计为青少年创造出一个个顺境,他们要物给物,要钱给钱,要啥给啥,而且要多少给多少,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殊不知,顺境中青少年的上进心和勇气反而沉睡不醒,惰性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评论界一直把小说《呼啸山庄》中的男主人公希思克利夫定义成一个复仇恶魔,而对其孤独的挣扎和无助的抵抗却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从现代悲剧理论来看,其悲剧性源于不可改变的社会现实和他个人坚强意志之间的冲突,其悲惨结局显示出了一种悲剧美。  相似文献   

12.
潘汉年是2、30年代我国文坛闻名遐迩的左翼作家,自20年代起从事诗歌创作。由于他较早转入党的隐蔽战线及解放后被打为“内奸”、“特务”、“反革命分子”,他的诗长期鲜为人知。潘汉年中晚期的诗歌具体表现了他的婚恋之悲,朋友蒙冤入狱的“同室操戈”之悲,仕途从巅峰跌至低谷又无力回天以及由此导致夫妻离散之悲等等,具有哀婉凄切的悲剧色彩,成为他诗歌创作总的基调。诗人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与现代象征手法相结合,反映了他的悲剧命运和特定时代的某个侧面,抒发了在独特逆境中的真实情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自古逆境多出人才,司马迁受宫刑而写《史记》,孙膑被人掀了膝盖骨而著《孙膑兵法》……例子举不胜举(当然顺境也出人才,只是为数不多)。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逆境让人多受挫折教育,而顺境则更需要个人的坚强意志,而人的意志也有与生俱来的惰性。故而,一个孩子如若将来要有些出息,自孩提时代开始,多接受些挫折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农夫只给小树浇半小桶水。路人批评他道:“我说老兄,大热的天,你只浇这么点水,不是在虐待它吗?”农夫笑笑说:“我这样做自有我的道理,水分不多,小树不得不将根须努力往地下深处长。这样,在刮风的日子里,它就能抵…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身上的有着宽厚的仁爱思想和强烈的忧患意识,这不仅影响了他的人生道路、处世方式和文学创作,也集中的体现了我们民族可贵精神。在柳宗元的一生中,无论在顺境,还是在逆境,始终没有忘记的是仁爱和忧患。在他的创作中,无论是何种体裁,无论是那个时期的作品,贯穿始终的主线都是爱与忧。仁爱和忧患在柳宗元身上,又表现为互为因果关系。因仁爱,忧患意识表现得更为强烈:因忧患,仁爱表现得更为宽厚。他的人生悲剧,可以说,是仁爱和忧患的悲剧。他的不朽,也是仁爱和忧患精神的不朽,是民族精神的不朽。  相似文献   

15.
东坡居士一直是位被人津津乐道的文学家,他的一生是经典的一生,也是辩证的一生。在顺境中的平静淡泊,在逆境中的泰然从容,苏轼进行人生思考和解决人生问题的两面性,恰恰是他“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态度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毛淑敏 《文教资料》2011,(31):104-106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对悲剧作了以下几方面的阐述:悲剧的含义是什么:悲剧由六个成分组成,即情节、性格、思想、言词、形象和歌曲,其中情节最为重要,其次是性格.最后是思想;情节的布局是“悲剧艺术中的第一事”.它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情节要具有整一性,二是布局应有“突转”和“发现”。一反古希腊人的“命运悲剧”观。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冲突的本质是主人公犯错误,即“过失说”;在悲剧的社会作用的认识上,观点与柏拉图相反,认为悲剧对人的心灵有净化作用,它能陶冶人的情操,有助于美德的形成。以上内容构成了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理论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想啥”实例学校要开辩论会,一接到《顺境有利于成才》的题目,我的心一沉,学生也以为输定了。因为我常给他们讲“有钱难买幼时贫”、“逆境有利于成才”的道理,也多次向学生介绍过日美等国如何训练儿童从小吃苦的事例;而现在,竟又要夸起”顺境”来了,这个大转折让我陷入沉思。  相似文献   

18.
“这个用左手敬军礼的人,我们以他为骄傲。战时敢舍身,平时能忘我,从逆境中挣扎启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沙场带兵敢称无愧无悔,把守国门能说有骨有节。他像一把号角,让理想与激动,在士兵心中蔓延。”  相似文献   

19.
“突转”是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总结出来的关于戏剧创作的一条重要的创作技法。亚里士多德认为,戏剧的情节安排和结构布局必须要有“突转”。而“突转”就是指剧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转折,即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情势向相反的方向转变”,包括“由顺境至逆境,或由逆境至顺境”。作为一种创作技法,“突转”不仅适用于戏剧创作,而且对小说创作也同样适用。因为小说作为叙事文学,同样讲究情节安排和结构布局。可以说在注重情节安排、讲求情节效应的传统小说中,“突转”确实是必不可少的。一、“突转”是情节形成高潮的重要一环,没有“突转”这一环节,高潮无法形成。很多小说的情节“突转”之处便是情节的高潮所在。高潮是情节发展过程中最扣人心弦、最具有震撼力的阶段,它往往由这样一些“突转”因素促成:事件的突然转折、人物命运的突然改变、人物心理的巨变、矛盾双方的互相转化、人物活动场景的突然切换等等。如果缺乏上述的种种“突转“,小说便难成为小说。以契诃夫的《胖子与瘦子》为例。在火车站,两个自幼相好的老友胖子和瘦子不期而遇。二人互相辨认之后便各自讲述了别后几十年来自己的生活境况,主要以瘦子的讲述为主。瘦子非常兴奋地向胖子介绍了自己的女人和孩子,胖子也愉快...  相似文献   

20.
逆境与顺境     
逆境固然不好,但人们会时刻意识到它的存在,而努力奋进,挣脱它的束纯。所以,逆境中天才纷纷涌I七。顺境看来更利于人才的造就,但人们很容易无意识地为它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