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笔者有幸聆听了周卫东老师"认识整万数"这节课,被特级教师高超新颖的教法所吸引。课堂中,周老师利用"小研究单"智慧地"退",巧妙地将学生往前"推"。智慧地"退","退"出了高深立意的故弄玄虚,"退"出了曲折情节的雕琢粉饰;智慧地"退",课堂上没有了华丽的对白,甚至没有了精美的课件……巧妙地"推",将学生"推"向前台,"小学生"成了"小老师",循循善诱,于无声处听惊雷。  相似文献   

2.
正课堂中,授课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只有3只小手举了起来。授课老师有点失望,她希望有更多的小手举起来,便反复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错了没有关系。"然而学生就是不配合。这种情况在平时的课堂中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可能机智的老师一句幽默的话语,智慧的老师一个巧妙  相似文献   

3.
正"智慧·互动·成长"第六届全国青年教师风采展示活动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印象是:"退"的艺术,"进"的智慧。一、教师"退"让时空,凸显学生主体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要适时地"退让",只有让出时间和空间,学生才有机会自主思考、自主修正,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才可能产生思维碰撞。如徐长青老师执教的《重叠问题》,就非常巧妙地体现了教师"退"的艺术。  相似文献   

4.
我没有给四(1)班上课前,就听他们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说这个班是学校出了名的调皮班。但我认为,学生调皮好,调皮的学生一般都有点小聪明。下面是我在摸索“捣蛋”班级课堂管理与教学的一些体会:一、尊重学生,教学民主刚开始给这个班上课时,我板起脸孔,向学生约法三章:课堂上不许这样,不许那样……果然课堂很肃静。可是当我提问题时,竟然没有一个学生回答问题。我火了:“怎么你们都变成哑巴了?”这时,学生才说:“老师,你不是规定我们上课不许说话吗?”我心里羞愧,但还是强辩说:“是叫你们不要乱说话,不是叫你们不回答问题呀!”学生抗议:“哪有…  相似文献   

5.
“有一种胜利,叫撤退!”让学,是教师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最大程度地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教学行为.教学中,教师适时的“隐身”,把课堂上的位置、时间、场所、机会等尽可能地让给学生.特级教师黄爱华在执教“三角形特性”这节课时,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让学艺术的魅力,笔者在听课之余,深深地被黄老师智慧的让学策略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所折服.  相似文献   

6.
近日,我有幸领略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和王崧舟的教学风采.巧合的是,他们所授课的板书中不约而同出现了一个方框(“口”).这个“口”貌似简单,实则饱含教者智慧.无论是薛老师巧妙地化繁为简,以此点拨阅读方法,还是王老师形象地击破难点,以此渗透写作方法,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口”成为课堂的“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7.
教师在课堂中能巧妙地设疑、显疑、激疑、释疑,就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一、复习旧知──设疑“设疑”就是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习动机。教师有意识将“疑”设在新;日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例题能顺利地进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如教学长方形周长计算一课时,课始就问:“老师这里有一些长短不一的小棒,如果要围成一个长方形,你该挑哪些小棒呢?”学生回答后,老师又问:“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呢?长方形的周长怎么计算?”老师抓住旧知,找出例题的生长点,为例题的教学铺路架桥。二、尝试练习──显疑教师要充分…  相似文献   

8.
李菲 《辽宁教育》2022,(4):92-93
在很多人眼中,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笨”老师,但一路走来,我这个“笨”老师也下过一番“笨”功夫,这“笨”功夫也算是我做教育的一种姿态吧。“笨笨”地做,注意教育小细节为了让孩子们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掌握丰富的知识,我会查阅一篇篇文章、一本本书,然后记在课本上,用在课堂上;为了向学生推荐名著、整理知识点,我会将不同版本的图书都找来,一一阅读与比较;学生之间出现矛盾时,我几乎不找家长,而是花时间逐个找学生谈话解决;谈话中,我会慎重思考,小心道来,以免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每期的“优秀生”都由我亲自设计颁奖词,颁奖词或长文或短诗,形式不一。  相似文献   

9.
拜读了《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6年第1-2合期张永芳老师撰写的《巧妙转换单位“1”》一文,受益匪浅。张老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向读者介绍了四种转换单位“1”的方法,这方法巧妙、实用。笔者发现,原文中的例题也可通过扩倍的方法。巧妙地转换单位“1”。请看:  相似文献   

10.
走进教室,我们常常能看到两种课堂:一种是“故事”课堂,一种是“事故”课堂。在“故事”课堂上,师生充分互动,智慧碰撞,发展思维,是一段令人难忘的成长经历。整节课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教师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为己任,巧妙引导,促成学生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深化了认识,将一节课演绎成一个跌宕起伏、精彩绝伦的故事。在“事故”课堂上,我们往往看到的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强硬要学生接受自己教学意图的思维绑架。教师“套路”学生,学生一味迎合教师,课堂呈现的是“伪学习”“伪建构”。  相似文献   

11.
永顺县灵溪镇第二完小覃健老师给一年级一班的学生上了一节讲读课——《小壁虎借尾巴》,一开始,就把学生吸引住了。上课了,卓老师没有立即要学生打开书本,而是很熟练地在黑板的一角画了一只没有尾巴的壁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动物?”大部分同学异口同声地说:“是壁虎!”坐在教室右角的一名男同学立即说:“不对,小壁虎应该有尾巴,这没有尾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上,一个男生把小花狗带到课堂,放进书桌里。在老师正讲在兴头上时,小花狗“汪汪汪”连叫带蹦地跳上讲台,弄得全班炸了锅。老师不得不把这个孩子赶出教室,并严禁他将小动物带到学校。小男孩是个动物迷,没过几天又忍不住将小青蛙、小松鼠带进教室。有的老师认为他神经出了问题,让父母带他到医院检查。幸好,生物老师理解这个男孩的心理,让他参加了生物兴趣小组。问题终于解决了。由此可见,如果我们采取巧妙的办法,注意保护和发展孩子的正当爱好,那么每个孩子都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如果将课堂教学内容比作食物,那么,课堂师生关系有三种境界——第一种是“填鸭式”。教师觉得食物对学生有营养,便不择手段地满堂灌,全然不顾学生是否有食欲,是否会消化不良;当然也有“高明”的教师,将食物嚼得很碎,然后一点一点地喂学生。——应该说,这种“填鸭式”现在没有了市场。第二种是“诱导式”。教师把食物摆在学生面前,然后以各种美妙的语言激发学生食欲,使他们自己动手取食物,再狼吞虎咽地吃下去。——这种“诱导式”在教学上也叫“启发式”,比起“填鸭式”无疑是了不起的进步,因而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方兴未艾。第三种是“共享式…  相似文献   

14.
梁燕 《学周刊C版》2014,(8):125-125
随着“活动引领”模式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教学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学生对文本的挖掘不再仅仅局限于表面.探究问题有方了.展示交流积极了.一双双小手举起来了.一个个小老师站上了讲台.笑容一次次展现在教师的脸上.掌声一次次在课堂响起来了.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宰.我们的课堂精彩起来了。但是作为一线的老师.在享受“活动引领”模式带来的精彩课堂的同时.也要在教学中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  相似文献   

15.
周元斌 《教师博览》2022,(32):36-38
<正>好一节酣畅淋漓的“生成课堂”!好一场智慧碰撞、情感跌宕、青春洋溢的语文盛宴!没有课前教学预案的严格束缚,也没有课中老师的刻意安排,一切都是师生间自然的生成,但一切又是那么和谐、那么热烈。在师生间频繁的对话与互动中,一堂简约而大气的语文课落下帷幕。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学生们自发地起身鼓掌,以示对老师的感谢。与往日不同的是,下课后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立即合上书本,走出教室玩耍,而是继续坐在座位上议论刚才上课的内容。一个叫郭楠的男生走到我跟前,微微弯了下腰说:“老师,您辛苦了!”  相似文献   

16.
课堂上,老师们都能积极贯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体验”的新理念,让学生读中感知,读申晤情。“有感情地读一读”,成了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这本无可厚非,但许多老师让“有感情地读一读”只是停留在布置任务式的表面要求上,并没有实质性的指导,其结果是学生的朗读往往只停留于文字表面,读不到课文的语境里面去,读不出“情”,读不出“美”,更读不出“味”。  相似文献   

17.
<正>学会用“段”,是阅读教学艺术中的一个小概念,可能因为“小”,在教学中并没有受到太多关注与运用,这其实是一种教学遗憾。比如某些所谓的教学创新,常常有“大”口号响亮地叫出来,却无法让“段”的教学在我们的课堂上充满诗意、熠熠生辉。其实,“段”的读写教学,富有韵味与魅力,能够让学生在课堂训练中有“小中见大”的收获。如小学三年级课文《赵州桥》的第3段: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相似文献   

18.
杨静 《现代语文》2014,(12):106-107
语文课怎么教?这是一个困扰语文老师多年的难题。它就像一根弹簧,压得紧了,沉闷、没有一丝空隙;太松了,又发挥不了作用。当前语文课堂就是这样。要么严谨、规范,没有一丝让学生喘气、活动的空间,唱成一出“哑剧”;要么热闹、轻松,如同演出一场“闹剧”,主角是学生,老师负责舞台设计。其实,这两种课堂模式各有利弊,教师要做的就是探索出一种兼具两种课优点的新课型。笔者姑且称它为“弹簧课”。  相似文献   

19.
曾经,我挺恼恨在课堂上“插嘴”的学生,因为,有时你正讲得兴起,学生一插嘴就会打乱思路。可往往当我严令禁止学生插嘴后,课堂又会陷入死气沉沉的困境。于是。我慢慢地明白了,学生在课堂上插嘴是一种主体意识的体现,它反映出学生的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尽管这种现象有时会扰乱课堂。但禁止不是好的解决办法。如果我们老师能够给予其合理、宽容的对待,并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就能巧妙地使之成为一个教学契机,让课堂教学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20.
一节如火如荼进行中的音乐公开课:音乐老师非常投入地描绘着音乐之美,她充满感情地问:“这么美的音乐,小朋友们喜欢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其间突兀地响起一种不和谐的声音“不喜欢”,那是一个眼睛很大的男生说的。老师忽略过了,续续充满感情地说:“多好的音乐,小朋友都很喜欢,那我们再来听一遍。”又是那个小男生在嘀咕着“一点儿也不好听”,但声音明显轻了。上课的老师还是忽略过了,课堂继续加载到和谐、热闹氛围中,小男生再也没有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