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华 《江西教育》2014,(7):51-51
"干吗学习不认真?你知道你又读错了吗?"这就是我在随堂评价学生学习时怒火中烧、大发雷霆时而说的话。此情此景不知上演了多少次,可那些孩子就像木偶一样,依然如故,甚至习惯地看着我因发怒而扭曲的脸暗自发笑。我困惑了,彷徨了,不停地问自己怎么了,我竟然迷失了自己,如果当时能有个镜子看到我发怒的样子,我肯定会毫不犹豫地给自己脸上重重地打上两个耳光。回到家里,心情异常沉重,腿像灌了铅一样,饭也吃不下,  相似文献   

2.
一天,我正在上班,紧张地忙碌着。突然接到女儿的电话,我以为有什么大事。接了电话才知道,没有大事,只是小事一桩。原来昨晚我用了书房,吃了苹果,顺手就把苹果核放在窗台上。女儿在电话里大呼小叫:“你昨晚吃了苹果,把果核丢在窗台上,很多蚂蚁在爬,很恶心啊!”晚上回到家里,发现苹果核没有了,书房也显得异常的整洁。  相似文献   

3.
“摆事实、讲道理”是写作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当摆出了“事实”也讲出了“道理”,文章的说服力仍然不够强的时候,就应该考虑用一用对比论证了。 对比论证又叫正反论证,顾名思义,是指通过将具有正反两种性质的“主张”或“论据”进行对比,来证明中心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有两种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4.
笔者曾经从媒体上看到江苏某中学的一套教学质量管理方法:学校在考察班级学生素质时,不是看这个班有多少人考试成绩在年级前几名,也不看毕业班学生有多少考上了如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而是看这个班后面几名学生的学业成绩,看这个班有多少学生没有考上大学。  相似文献   

5.
不出所料,李伟的家庭作业又没完成。这个李伟,实在叫人头痛。他脑瓜灵活,上课活跃,课堂上“一听就懂”、“一看就会”,绝对是棵好苗子,但他却有一个屡教不改以致令我“恨之入骨”的毛病:不爱写作业。在我的记忆里,半年来他的家庭作业只按时完成过三次。由于缺乏必要的巩固,他的学习很浮,基础很不扎实,做题时总是“一做就错”。尽管每次考试靠他的小聪明总也能对付个“及格”,但这个“懒病”却使得他很少进入“优秀”的行列。为此,我挖空心思、“软”“硬”兼施地动用了很多办法教育他、扶持他,可收效甚微,他怎么也“扶不起来…  相似文献   

6.
7.
欧阳慧 《江西教育》2003,(13):31-31
家教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孩子撒起娇来总是很任性,有时哭闹得一发不可收拾,任做父母的怎样惯他哄他,就是不理睬,反而哭得更加厉害。家长干脆回避,由着孩子哭闹,孩子见没人搭理,自觉无趣,竟自个人玩开了。我们在教育学生时何尝不是这样。经常听一些老师说,现在的学生真是难以琢磨。老师爱生如子,倾注心血,给优生优待,后进生特殊关照。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优生“没人情”,骄心日重,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后进生“不领情”,反师道行事。总之,爱心无数换不了学生一颗真诚的心。在叹息爱心不被学生理解的同时,我们是否该反思一下,教书育人岂止是一个“…  相似文献   

8.
<正>学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出于表现自我、宣泄情绪等,教师有时候会成为他们"搞怪"的对象。在多数情况下,学生的恶作剧无伤大雅,像扔纸团、做怪动作、在黑板上写"怪话"、画老师夸张的画像等等。面对突如其来的恶作剧,大动肝火会扩大打击面,造成师生关系紧张,耽误课堂正常授课。对此,教师不妨冷处理——冷静面对,沉着应付,机智化解,把恶作剧  相似文献   

9.
盛政 《语文新圃》2009,(7):43-46
自古以来。诗情画意的融合是写作者一种自觉的美学追求。苏东坡云“观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好的文章其表现手法往往与中国画的技法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作为一门艺术,文学与国画有着许多触类旁通之处,它们在表达方式上常常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0.
胡德胜 《中国德育》2012,(17):78-79
“老师,小恩把小峥的手戳破了!”一个学生风风火火地跑来向我报告,他的身后还跟着几个爱打报告的学生。  相似文献   

11.
师生相处,难免产生矛盾与冲突。一旦发生冲突,譬如火情突现,有个如何灭火的问题。一般而言,当事人突遇纠葛,往往很难冷静,于是针尖锋芒、剑拔弩张,很容易演绎一出强强对话。为师者基于师道尊严,或得理不饶人,或强词以夺理,自觉不自觉地要将敢于"冒犯"自己的学生打压下去。学生这一方,正是血气方刚,初生牛犊不怕  相似文献   

12.
不妨如此“冷处理”──发生了偶发事件怎么办易金做班主任的,常常会遇到偶发事件。那天我就遇上了这样一件事。上课的预备铃响了,我捧着课本、讲义和粉笔盒来到高一(1)班教室。只见小凌同学站在那儿,两手拉着同桌小佳的衣服,小佳则紧紧抓住小凌的手臂,你拉我推,...  相似文献   

13.
冷处理     
我班上有个小朋友喜欢哭,而且哭起来没完没了。一次为点小事她又哭着要我送她回家,我走过去哄,她根本不听。后来我用稍为严厉的语气制止,她反而哭得更厉害了。我“生气地”把她“冷”在一边,去组织小朋友游戏,连看也不看她一眼。过了一会儿,她却主动跑过来,拉拉我的衣角小声地请求:“老师,我不回家了,我要做游戏。”“冷处理”取得了好效果。当然,这种方法不能滥用,应适可而止。  相似文献   

14.
冷处理     
星期一早上,小宇同学气喘吁吁地跑来告诉我,说他在星期天到学校玩时看见小张同学在教师办公室门口写了老师的脏话。我一看。只见雪白的墙壁上有铅笔字:“X老师是王八蛋,去死吧。”我的肺都气炸了,恨不得立即把他抓过来,或者马上打电话叫家长来。但转念一想,前几天小张午睡时不遵守纪律,被我劈头盖脸地训斥一顿,后来我因为忙没有做“训后疏导”,他心里肯定很难受。  相似文献   

15.
冷处理     
星期一早上,小宇同学气喘吁吁地跑来告诉我,说他在星期天到学校玩时看见小张同学在教师办公室门口写了老师的脏话。我一看,只见雪白的墙壁上有铅笔字:“X老师是王八蛋,去死吧。”我的肺都气炸了,恨不得立即把他抓过来,或者马上打电话叫家长来。但转念一想,前几天小张午睡时不遵守纪律,被我劈头盖脸地训斥一顿,后来我因为忙没有做“训后疏导”,他心里肯定很难受。上午上课,我装作无事,小张的眼光有点躲躲闪闪。上午放学我把小张留下,他不由得紧张起来,故作镇定地说:“老师,找我有什么事?”我平静地说:“跟我来,有点事。”到了办公室门口站定…  相似文献   

16.
冬日,冷风一阵阵吹来. 上完课间操,我发现体育委员刘强和女生张平在争吵.原来,刘强批评张平做操不到位,张平认为刘强在找茬儿,而刘强则认为这是他的职责.两个人都气呼呼地,谁也不服谁.  相似文献   

17.
陈岩 《教育学报》2001,(5):25-26
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 ,每位教师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棘手的问题 ,那么 ,怎样搞好冷处理 ,以融洽师生关系 ,就成了必须解决的问题。我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有一天上午第二节课 ,我走上讲台 ,正准备上课 ,猛然发现讲台黑板上用粉笔赫然写了四个大字 :“教师可怜 !”并且有一个又粗又大的惊叹号 ,而这时我才发现不少同学的表情怪怪的。此时如果当作什么都没看见而上课肯定不行 ,因为学生的注意力已不在课本上 ,发一通火 ,甚至一走了之 ,更不是好办法。我深思了一会儿 ,心平气和地对学生说 :“我是学中文的 ,‘可怜’二字在古汉语中通常有两解 ,一是…  相似文献   

18.
我把刘凡叫到办公室。由于刚接手这个班级,学生们对我都比较陌生,因此一直以来我们都相安无事。可是就是这个刘凡,三番五次地惹事!要么今天没完成作业,要么课堂上违反纪律,要么在讲课时冲撞老师!几次的过招让我不能再容忍了,于是他成了我的办公室第一个做客学生!  相似文献   

19.
刘树红 《山东教育》2010,(10):16-17
<正>这学年学校出人意料的繁荣,班额较大,一个"马厩"里六十九匹"骏马"不说,而且还是刚刚换牙的"小马驹"。课堂上人头攒动,有时真令你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20.
“冷处理”     
下午,我带我们班的孩子洗澡。孩子们搬着小椅子跟着我来到了澡堂。看着他们高高兴兴地跳进了水里,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忽然,我看到新来的袁爽小朋友躲在角落里,不想脱衣服。我苦口婆心地讲了一大堆道理,可她就是无动于衷。我一看这苗头,说服教育是没用了,倒不如先由着她,进行“冷处理”。于是我就对她说:“你不想洗澡,那你过来看小朋友洗澡好吗?”袁爽点了点头。我看了看表,时间还早,为了让袁爽吃点“后悔药”,我故意和孩子们在水池里嘻笑、玩耍,让他们尽情地在水里游来游去。我偷眼看了看袁爽,只见她一会儿看看这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