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期,沈阳市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相继发生学生自杀和学生由于心理异常等原因致死或致伤他人的严重事件。这些事件反映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应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显现出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工作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人格水平和疏导学生心理问题相对于解决已发生的学生心理问题更为重要。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使我们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心态来面对他们的人生。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学校在这一事件中不能尊重学生的人格,给学生以平等相处的环境?难道我们的教育者就真的无视学生的自尊,只能用错误的方式去纠正错误吗?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经历这一事件时,表现出如此脆弱的心理,轻易选择了轻生?难道他不珍爱生命吗? 是我们的老师错了,还是我们的教育错了?是我们的孩子错了,还是我们的家长错了?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的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实践过程中,因心理问题导致学生对自身、同学与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和作为的事件层出不穷,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纰漏与不足,如何进一步强化学生心理认知,将合适高效的心理教育机制引入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树立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其真正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之人,是每一个高校管理工作的从业者所应该认真思考的。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犯罪事件屡有发生,引起了社会上对大学生人格问题的关注,它反映了我们现行教育机制中人教育的缺失。在以“技术知识教育”为中心的世界潮流中,人教育陷入了困境,我国教育也不例外,我们在语教学中要倡导“全人格教育”,在高校中加强人教育。  相似文献   

5.
谈谈优秀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教育中的-个误区,就是较多地注重对后进学生的教育,而对于优秀学生多给予的是信任,其实对优秀生的教育引导也不容忽视.应该说,优秀学生固有的局限性是存在着的,其心理特征和常见的心理上的障碍亦应引起教育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从胜任特征模型这一角度来研究高校学生干部的能力素质.首先运用建构出的优秀学生干部的评定标准,选出优秀的学生干部和一般学生干部,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进行研究,挖掘隐含在优秀学生干部中的隐性知识和技能,建构出高校学生干部胜任特征模型.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工作的新课题,心理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处于基础地位,因此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一方面将心理教育、心理保健工作与学生日常秀机结合起来,以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另一方面,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特点,有计划地进行人格优化,帮助其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从而推动高校教育素质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姜方 《贵州教育》2012,(16):1-1
穿过大街小巷,走进单位、楼道,打开各种新闻媒体,与教师有关的种种“灰色”事件比比皆是。诸如歧视排挤学困生,直接或间接统购学生辅导资料,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课外有偿补课,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种种“不和谐”事件屡屡发生,大大小小的矛盾频频出现……这些事件表明,我们的教风受到了不小的冲击,部分教师的人格变质扭曲,校园这片净土“不净”。探究根源,我发现有“名利”在其间作祟,有思想的蛀虫在其间作梗,做人的准则被抛弃,人格的尊严被践踏。灵与肉分离,失却了人格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将决定学生一生的发展,忽视学习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压力就可能转化为心理疾病,若不及时疏导,调整,宣泄、很可导致过敏行为,甚至违法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人格本位”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学校学生管理教育中问题日益凸显,从清华学校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到马加爵事件以及中国政法学校学生杀害老师的事件……这是社会转型和价值观转变双向作用的结果,其实质则指向人格培养和发展的问题。因此,对“人格本位”的释义是必要和合理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医科学生生活事件发生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使用自编医科学生生活事件量表,对400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医科学生生活事件总均分为0,58±0.94;男生的生活事件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女生;护理专业与其它专业的“人际因子”、“学习因子和家庭影响”均有显著性差异;总应激值居前三位的生活事件依次为“考试失败或不理想”、“专生本的压力”、“家庭经济困难”。结论是医科学生生活事件中“考试失败或不理想”和“专生本的压力”是最主要的应激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对学困生的教育是广大教师所面临的紧迫问题.我们知道,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作为活生生的学生更是如此,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有的学生学习一时跟不上,并不意味着他们缺乏智力才能,只要施以良好的教育,启动学生心理机制,调动其积极性,后进学生是完全可以转化为优秀学生的.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学困生的转化.  相似文献   

13.
胡乐乐 《教师博览》2007,(10):34-35
今年5月22日,北京海淀艺术职业学校课堂上发生了令人触目惊心的一幕:一名男生冲上讲台,拽下年迈老师的帽子,当众侮辱老师。与此同时,起哄之声频频响起,学生下住随便走动,个别学生向老师扔饮料瓶,课堂混乱不堪……5月25日互联网再现了这一情号,各门户网站纷纷转载,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海艺辱师事件”只是近年来频发的此类事件当中影响较大的一起。因此,人们在思考:我们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学校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辱师事件”对老师的人格、身体乃至生命造成了严重伤害。社会进步,教育为本,师道尊严不容侵犯。尊师重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何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教师却受到如此的凌辱?“辱师事件”不仅触及了我们的道德底线,同时也是对我国传统尊师重教文化的反叛。和谐社会的创建有赖于国民素质的提高,教育是国民素质的根基,历史赋予了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也赋予了教师崇高的地位和尊严。目前全国各地不时发生的“辱师事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社会的发展变迁过程中,人们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伦理道德意识趋于淡化,家庭教育杠杆失衡,教育改革步履缓慢,“素质教育”严重缺失,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以及心理问题,等等,都是导致辱师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本刊组织这次“辱师事件”大家谈,是想进一步反思“辱师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并对当前时代教师职业进行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我们都清楚地知道,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在整个教学中处于主导,也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学校和老师追求的是升学率的高低和学生成绩的好坏,哪个学生的成绩好就是优秀学生,成绩不好就是差生。这样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环境显然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以及人格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随着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  相似文献   

15.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次危及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事件,冲击着人们的心理防线,考验着个体的心理应激和心理韧性,也评估着学校安全管理和心理防控的水平。然而学校心理防控不应仅仅停留于事后心理危机干预上,应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心理安全教育,提高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安全意识,提升其心理调控能力,使其在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保持理性、平和的积极心态,掌握科学、有效的应对方式,掌握预防威胁的心理策略,以健康人格抵御危机事件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近几年提出的素质教育就是要调整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发展以及人格养成的平衡,促进学生各方面的综合发展。少年儿童正处于人格发展期和塑造期,其思维能力、个性和品德都易于培养、完善。由此,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的同时,针对学生的“自我中心意识”、“同情心”和“自信力”等心理现象,进行了有的放矢的教育辅导,并在对小学生进行“健康人格辅导”的方式、方法和途径上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学生的“自我中心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同情心”,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力”和“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17.
我国近几年提出的素质教育就是要调整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发展以及人格养成的平衡,促进学生各方面的综合发展。少年儿童正处于人格发展期和塑造期,其思维能力、个性和品德都易于培养、完善。由此,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的同时,针对学生的“自我中心意识”、“同情心”和“自信力”等心理现象,进行了有的放矢的教育辅导,并在对小学生进行“健康人格辅导”的方式、方法和途径上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学生的“自我中心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同情心”,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力”和“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18.
“北师大一博导跳楼自杀!”这是发生在今年6月28日的宗老师跳楼自杀的事件,整个的事件原因还在调查当中.但从学校师生的反馈看来,自杀当事人的心理感受是外人无法理解的!过去我们常听说许多学生自杀的事件.而很少发生老师自杀事件,相信这一事件对现职教师的冲击不小,也让现在的老师心有戚戚焉!在第22个教师节来到之际.我们需要更加认真地探讨他们心理的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法,否则这样的悲剧还会在校园蔓延!  相似文献   

19.
章剖析了“伤熊事件”带给我们的教育反思:学校、家庭、社会应该共同关注、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加强有效衔接,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是智力的发育、学历的提高,更应该体现在人格的成熟、人精神的丰富和道德品质的完善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正>历史是面明镜,在历史事件中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自己,且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历史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从历史人物中学到难能可贵的精神和做人的基本原则。"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任务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然而在我国传统初中历史教育中,历史教育者的主要任务却只是传授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全面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