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技能人才紧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瓶颈,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已迫在眉睫.高技能人才成长具有一定的客观规律,研究总结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规律,有利于发挥高技能人才榜样的高端示范带头作用,使技术工人增强自信,走岗位技能成才之路,也有利于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力资源和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技能人才培养是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全面建设技能型社会的现实举措。在全球发展新形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强国战略建设、技能型社会建设和当前我国技能人才培养亟待疏困等多重动因驱动下,科学阐释高技能人才内涵特征及培养目标、逻辑架构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等基本要义,并适时提出以先进思想理论为指导,廓清高技能人才培养时空结构布局;以健全制度体系为关键点,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创新;以职业学校为主阵地,提升高技能人才早期培养质量和服务供给能力;以数字化转型为增长点,建立多功能集成的国家高技能人才中心;以深化交流合作为支撑点,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主动作为新范式等五大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3.
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改革实验项目是北京市职教改革试点项目,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成为项目的特色。本研究针对职业素养教育缺乏具体的标准框架、有效的教育模式和评价策略的问题,结合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根据项目的培养目标定义职业素养内涵、建立层次化框架、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技能学习过程和建立多样化评价策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素质高技能是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方面,是促进"技能强国"的重要途径.当前,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面临素质教育目标泛化、操作性不强,高职技能训练与素质教育割裂、孤立化等问题.需要以专业特色为基础,构建人才培养模式顶层设计,将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素质教育与技能提升相辅相成,建立对应的保障体系,实现新时代高职院校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5.
教学管理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与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有直接关系。技能大赛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技能大赛能够促使教学管理机制更加完善,从而培养出越来越多优秀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6.
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培养多元化、多层次、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紧密结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应用发展,以中高职学历教育为主,职前职后技能培训和鉴定相结合,致力于素质为先、知识技能并重的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致力于区域经济社会和企业的主动服务。学校紧紧围绕多元化、多层次、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学习外先进的职业教育体  相似文献   

7.
正大专+高技尽显就业优势本科+技师成就高级蓝领南通工贸技师学院(南通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隶属江苏省南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创建于1979年,以培养中、高级技术工人和技师、高级技师为主,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系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国家高级技工学校、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单位、"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学校、江苏省首批创业培训定点机构、江苏省高级技师统一鉴定定点机构、江苏省技工院校技能大赛集训基地、南通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南通市机械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南通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占地221亩,  相似文献   

8.
<正>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上海市先行先试,发挥新型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主引擎作用,带动全市劳动者整体技能素质提升。一、上海市技能人才培养机构基本情况目前,上海市现有中等职业学校71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校21所,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脱节,主要表现在社会对高技能的技术人才的强烈需求,而高职学生的就业不令人满意。其主要原因是:校企合作不够密切,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较为陈旧、封闭,人才培养定位不够准确,教学内容、手段不能满足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等。要解决当前问题,就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各个要素及其组合的创新方法与途径,为用人单位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0.
产业升级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高技能”提出了新要求,高技能人才迫切需要提升现代技能水平。技能岗位的职业性、技能操作的技术性和技能教育的跨界性,共同构成了现代技能的特征与演化趋势。但目前高技能人才技能成长面临教育困境,包括学校教育制度的纵向层次困境、技术技能教育的横向跨界困境,以及职业技能提升的终身教育困境。创设本科以上高职教育制度,建立高职教育“直通车”,架构人才成长“立交桥”,完善国民终身教育体系,是突破技能教育困境的方向选择。  相似文献   

11.
刘振河 《成人教育》2013,(9):103-104
高技能人才是企业技能操作队伍的核心骨干,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定位高技能人才,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形成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大力促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2.
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跨越式"发展铸辉煌海南省三亚技师学院是2005年整合三亚地区职业教育资源后组建的一所新型综合性职业院校,由海南省人社厅和三亚市人民政府共同管理,是琼南地区唯一一所技师学院。学院是首批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首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和海南省精神文明单位。  相似文献   

13.
产业的升级和调整,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基于此,分析目前社会高技能人才存在的问题和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主要从人才培养途径、师资、硬件条件建设、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不断提高学校的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的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并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面的认同。  相似文献   

14.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各类高技能专门人才,高技能人才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三种类型。在分析了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容及三种类型高技能人才内涵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析了三种类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陈瑞卿  张彦 《教师》2019,(5):70-71
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力和重要成果,其展现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水平,是评价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学校需建立一套技能大赛长效机制、建立一支强大高技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立一套与大赛对接的教学体系、建立一个技能大赛和专业教学共享的一体化实训基地,保障学生在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促进学校专业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6.
关于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关于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既涉及到具体的培养过程,也涉及到评价的过程,更涉及到技能人才的激励过程。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即“培养学院化”、“评价社会化”、“激励市场化”。现分而论之。一、“培养学院化”。古往今来,各类人才成长的模式有两个极端,一是在实践中学,一是在理论中学。这两种极端的模式在不同的组合下又产生了很多具体形式。我所说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学院化”,是一种以理论为主,兼顾实践的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是由高技能人才的特质决定的,作为技师、高级技师的高技能人才,不能满足于传统的“操作能手”,要同时具有较…  相似文献   

17.
通过深入企业进行调查问卷和访谈,从政府、企业、学校三方面角度进行分析苏州工业自动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并且针对现状提出政府、企业、学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对策建议,进一步完善工业自动化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保证工业自动化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培训》2007,(5):F0002-F0002,I0001
深圳高级技工学校(深圳技师学院)是一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国家重点技工院校。与以培养技师重点的深圳技师学院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运作,按资源共享、业务相连、高端带动、共同发展原则,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达全市三分之一,占全省十分之一,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及省、市相关文件精神,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院校基础、校企合作、社会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本文探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两个方面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学校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广东教育》2009,(8):67-67
从今年起,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满两年的优秀在校学生,可以自愿升入高级技工学校。这是今年山东省为进一步提高中职生技能水平,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延缓就业压力,而采取的“提升技能促就业培训计划”中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