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拉萨市首届小学语文研讨会开幕式上,自治区教科所韩晓悟所长指出:"藏族地区、藏族学生学习汉语文不能单纯地叫作"语文学习",应该严格地称为"汉语学习",西藏的"汉语教学"应视其地域,在体现其人文性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其实际运用的工具性。”汉语是藏族学生的第二语言,对于初学汉语的藏族学生来说,  相似文献   

2.
一、我区高校学生汉语言文字水平现状及原因分析(一)汉语言基础薄弱。西藏高校学生以藏族为主,许多藏族学生汉语言基础比较薄弱,对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把握不准,如汉字"国",有的学生是先写外面的方框,再写里面的"玉","边"字先写走之旁,再写"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我国高校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渠道。西藏高校藏族学生有其自身的认知风格和独特的文化背景,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以此提升藏族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成效。  相似文献   

4.
学习自我效能和归因理论是当今世界备受关注的动机理论,是学生学业成就的良好"预测器"。本文以不同生源的250名藏族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了藏族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和归因方式,为提高多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培养合格的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赏析藏族民间舞蹈为切入点,通过对藏族民间舞蹈来源及形成的分析阐述"颤"的重要性,以及"颤"是怎样贯穿于整个藏族舞蹈的每一个动作,奠定藏族舞蹈动作的基调的。藏族舞蹈的动作无论是松弛柔美的,还是粗犷豪放的,都是通过舞者膝部的"颤"体现着它们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6.
扎巴藏族走婚制度的保存和运行除了得益于扎坝地理生态和经济条件等社会因素外,最根本的原因来自于扎巴藏族观念形态,可以归纳为"血亲不分离原则"。在"血亲不分离原则"和"禁止血亲走婚原则"的相互作用下,决定了扎巴藏族选择并保持着走婚制度。这种制度符合扎巴藏族的心理诉求,是扎巴藏族观念形态在现实生活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斗争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的民间舞蹈,为藏族人民所喜闻乐见并世代相传。藏族人民通过这些歌舞来体现他们的审美情趣、社会理想。通过藏族传统舞蹈——"锅庄"舞的动作、姿态、风格、身韵,多侧面、多角度地探寻其内部规律和审美特点,揭示藏族"锅庄"舞蹈真正的、内在的本质特点,以便更好地把握古老民族在发展中所具有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8.
"扎木聂弹唱"是广泛流传于安多地区的藏族弹唱艺术,距今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受牧区广大藏族群众的喜爱。但是受现代流行文化和传媒普及的影响,"扎木聂弹唱"对藏族青少年的影响日渐萎缩。如何让"扎木聂弹唱"走进青少年中间,让这藏族传统文化艺术得以传承、发扬,本文就此谈谈认识。  相似文献   

9.
张舒 《西藏教育》2013,(4):12-13
关于小学阶段朗读教学的要求,课程标准上的要求,就是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于是在民族地区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民族学生在朗读时容易出现很多语音问题。当然,西藏的汉族学生和藏族学生在朗读的语音上也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藏族学生主要是声调的问题,汉语语音的二声和三声经常弄反;汉族学生因为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比如四川的学生出现更多的是平翘舌音的问题,比如甘肃学生出现更多的是前后鼻韵母的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一篇认知风格与词汇能力相关性的实证研究。以我校180名藏族大学生和80名汉族大学生为受试,采用"镶嵌图形测验"对其进行"场依存—场独立"型测试;从词汇能力的不同维度出发,对其进行《词汇水平测试表》(VLT)和词汇深度测试。结果分析表明:(1)藏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的认知风格差异显著;(2)不同的认知风格与词汇能力有一定的相关性。文章指出,为提高我校藏族大学生英语词汇的学习能力,教师应针对学生不同的认知风格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1.
离合词是汉语中一类比较特殊的词,它介于"离"和"合"之间,能扩展为一个词组,但实际上仍是一个词。本文就藏族学生使用汉语离合词的偏误类型和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煨桑"是藏族举行各种信仰仪式时不可或缺的部分。藏族的"煨桑"习俗十分广泛,渗透到了其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很多场合都可以举行,诸如祈求五谷丰登、攻仇克敌、国泰民安、婚丧嫁娶、旅途安全、祛病延年等都要举行"煨桑"仪式。  相似文献   

13.
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母语向第二语言的过渡并不能一次完成,这时候就会出现一些中间的状态,这些中间状态被称为中介语。但是经过多年总结就会发现,在这些中间状态向第二语言过渡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个停滞不前的现象,这个现象被称为"石化"现象。本文当中主要讲述了对藏族学生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语音、语法和语流音变等方面的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分析,找出了来自于学生、老师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并提出了藏族学生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杨剑 《文学教育(上)》2014,(24):145-145
被照顾心态就是学生想当然地认为我是被照顾的,我做什么都是可以的。笔者在5年的藏族学生管理和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有严重的"被照顾"心态,这种心态在某些特定时间、特定环境里甚至可能快速蔓延开来,极大地影响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严重地干扰了学校的学生教学管理秩序。一."被照顾"心态形成的原因调查笔者通过多方渠道收集内地中职西藏生"被照顾"心态的形成原因,得出以下总结:  相似文献   

15.
藏族酒文化与高原、草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形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藏民族酒风酒俗与民族的性格、自然环境、饮食礼仪以及社会经济形态密切相关。作为酒文化,它既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又是意识形态的东西,藏族的酒文化是以"酒文化"为载体,反映藏族人文文化的一种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6.
一、藏族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 1、藏汉英三语转换给藏族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困难 藏语是藏族学生的母语,藏族学生习惯用藏语进行思维。但在英语教学中,多数英语教师是用汉语来讲解英语的,由于多数藏族学生的汉语水平不是很高,造成学生的理解困难。因此,藏族学生学习英语时要进行藏汉英三语的转换,从而加大了藏族学生学习英语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刚到西藏时,我发现这里的藏族学生大都来自农牧区,连汉语都说不利索,更别说学习第三门语言——英语了。从事英语教学六年来,在苦恼中,我终于摸索出了一套针对西藏中学生学好英语的方法,那就是首先要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同时掌握好"五多"。  相似文献   

18.
藏族学生由于其平常生活的环境、文化背景与汉族学生不同,使得藏族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上有着诸多的特殊性。对于化学这类理科的学习,大部分藏族学生感到难度较大。所以,我们要立足于藏族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的困难与问题,结合新课程改革方向提出一些能够增强藏族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藏族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6,(84):41-42
藏族学生的汉语写作教学不同于普通的写作。关注藏族地区地域性文化资源,关注藏族学生生存的自然环境、生活内容,有利于促进藏族学生汉语思维发展,提高藏族学生的人文素养,树立为地域性文化资源的记述、继承和发展贡献一己之力的崇高认识。开发和利用地域文化资源能丰富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扩大学生信息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和艺术视野,使藏族学生汉语学习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有效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抛石绳"俄尔朵"(藏语音)是藏族牧区牧民随身携带的放牧工具,在历史上它曾被用来作为狩猎防身工具、军事武器和占卜工具。当今抛石绳所承载的社会功能更加丰富,它不仅作为藏族牧区的一种艺术表征形式,而且被藏族现代体育项目内容吸收进来,发展为一门特色的民族体育项目,成为娱乐竞技场上的一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