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当前,国家积极号召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而在大学英语教材与教学中,中国典籍文化及其翻译内容可谓阙如。把中国典籍融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深具必要性。在典籍翻译教学中,应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相结合、翻译理论与技巧和翻译实践相结合,并加强教师在其中的关键性作用。中国典籍翻译教学的系统性建构有助于培养出能传播与弘扬中国典籍文化、富有中国文化素养与国际视野的复合型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2.
中医典籍是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基。近年来,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中医典籍书名的有效翻译有助于促进医学文化的交流和互鉴。中医典籍书名翻译存在望文生义导致译文信息误读和偏离文化造成译文交际障碍等问题。基于此,以纽马克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比分析三个代表性版本译文,试对中医典籍书名英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修改意见,以期完善中医典籍书名英译策略,讲好中医故事,助力中医药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3.
季亚文 《考试周刊》2009,(36):38-40
本文从中国典籍翻译的历史、文化全球化现象和关于中国典籍翻译的问题三方面详细探讨了中国典籍翻译,最后得出了在中国典籍翻译的翻译实践中应该加强"文化平等对话"的自觉意识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策略,典籍翻译的目的是传播中华文化.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关照西方读者所处的文化环境,同时,保留汉语的文化特质.典籍翻译的发起者应该注意典籍文本的选择,使典籍翻译系统化.  相似文献   

5.
翻译难、翻译典籍难、翻译少数民族典籍更难。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典籍英译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翻译实践中面临的困难,并针对这些问题,探索相应的解决途径,以期引起学术界对少数民族典籍翻译工作的关注,从而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推动中国对世界的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柳州师专学报》2019,(1):95-97
文化典籍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中国文化典籍对外翻译研究亦是我国当前翻译领域的主要内容之一。生态翻译学的核心理念是强调译者的重要性,重视译者与译文、原文以及翻译环境之间的关系。将其运用到我国文化典籍对外翻译中,需从翻译本质、翻译原则、翻译策略、翻译主体等视角,阐述和例证典籍外译过程,即译者适应和选择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基于典籍英译的意识形态与典籍中意识形态的翻译之间的关系,指出:由于典籍英译的意识形态与典籍中意识形态的翻译都须以一定的语言为载体,而语言又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故可以基于文化心理的分析对典籍英译的意识形态与典籍中意识形态的翻译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姚婧 《培训与研究》2011,28(1):123-126
本文研究了近五年来发表在中国五家重要翻译及外语类期刊上的典籍英译论文,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当前典籍英译的翻译策略、翻译准则、翻译形式以及对译者提出的要求。同时指出当前中国典籍英译领域存在的几个"不平衡",中华传统典籍的翻译事业亟需学界和社会的更大关注。  相似文献   

9.
中国典籍英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同时,由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语言文字的高语境特征,给翻译带来了语义、情境和文化等方面的翻译困难。本文从典籍翻译译什么,怎么译的问题入手,探讨典籍翻译的困难以及"合作翻译""异化翻译"以及"碎片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意借鉴图式理论,将典籍翻译教学过程与相关图式进行匹配分为四个层次:语言语篇翻译教学、社会文化翻译教学、典籍意象翻译教学及审美图式翻译教学。探讨典籍翻译教学过程中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及目标,提出翻译教学不可忽视翻译技巧的文化、图式层面意义、通过多元综合翻译教学模式获得"授人以渔"的最佳翻译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A remarkable contribution of Professor Cyril Stanley Smith was the translation of metallurgical classics into English from several languages -both ancient and modern.  相似文献   

12.
严静 《宜宾学院学报》2005,5(1):100-102
本通过举例分析了学翻译中的意象结合、异化与归化现象,以及意识形态对于学翻译的操控,同时指出学翻译实际上是化的传导,译在翻译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化因素,加上自身素质的提高,才能译出精品。  相似文献   

13.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散文,到汉代的骈体赋,再到明清八股,都大量地使用了骈句的形式。骈句讲求对仗,重视骈对与音韵的和谐,凸显出我国古典文学的艺术魅力。在中国古典文学对外译介的过程中,骈句的英译既要保留东方古典文化的特色,又要以西方语言的形式体现出我国古典诗文中的语言韵味。因而兼顾中西方语言与文化差异的骈句英译,在整个翻译理论及其实践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探讨骈句的形成、发展以及对我国古典文学的影响,结合中外学者的理论实践,从结构、修辞和意象三个方面研究骈句的英译,强调协调中西方文化差异,平衡语言转换过程中的语义流失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4.
国内学者指出典籍英译存在的两个问题是:典籍译者和典籍学者的两张皮现象;汉语文化圈和英语文化圈有关典籍互译的差异问题。总的来说,这是典籍英译的一个困境。而典籍英译与典籍研究论著的英译同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两张皮和文化差异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西文化交流呈现出新的文化态势,中国典籍文化越来越受到西方读者的青睐,中国典籍英译也自然成为其他国家了解中国典籍文化的有效渠道。谁来译?如何译?就成为典籍英译工作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文章还通过实例探讨了"传神达意"原则对中国文化籍英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典籍是各民族创造的文明和文化的精髓,典籍的翻译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增进国际间的交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文化图式理论为基础,以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英译为例来探讨中国典籍英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学经典译介事业的兴衰,决定于是否具备体系性和体制性的文化战略自觉。文学经典的译介不仅仅是经典作品文本本身的翻译,还是一个具有“经学”外延结构的体系性译介工程,作为国家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获得体制性的有力支持,只有翻译的学科化才能保证文学经典译介成为国家文化建设管理体制内的常态配置。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语境下东西文化闻对话、交流日趋加强。先秦典籍英译,作为中华民族思想的精髓,毋庸置疑地成为跨文化传播中的主流力量。在经典作品的传输过程中,不同翻译策略面临各自的“悖论”。阐释辜鸿铭“归化”翻译策略产生的背景、原因可知,在多元系统指导下,任何一个现象,都不能孤立的看待,而必须与整体文化甚至与世界文化这个人类社会中最大的多元系统中的.现象联系起来研究,进行典籍英译。  相似文献   

19.
付峰 《海外英语》2014,(18):119-120,155
The translating of Chinese classic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translation. Therefore, after review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in China, this paper mainly explores the two major significances of the translating of Chinese classics. Despite some problems that exist, however, with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he translating of Chinese classics will absolutely have a bright future ahead in the field of China.  相似文献   

20.
阐释学翻译理论的研究在斯坦纳之后进展不大。然而,就儒家经典而言,阐释学理论具有可操作性。许多儒家经典英译中的问题,尤其是“意味翻译”的问题,可以采用阐释学的三层意义分析方法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