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饮酒与安全     
酒与笔杆子有关,“李白斗酒诗百篇”是也,然而,饮酒也与安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报刊披露:英国王妃戴安娜、中共一大在世的最后一名代表刘仁静、我国笑星洛桑的车祸,都与酒后驾车有关。而那些寻常百姓所发生的与酒有关的伤亡事故、违法违纪事件,就更多了。  中国酒文化渊源流长。后人不断超越前人,为酒文化创造了新的风景。仔细观察,如今饮酒有五多。一是场次多。什么同学酒、战友酒、认识酒、分别酒等等,名目繁多。二是人数多。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兵,场面壮观,气氛热烈。三是酒喝的多。古人喝酒讲究个温文尔雅,如今开怀…  相似文献   

2.
“刀斧手”的雅量陈其浩编辑对来稿有删削、裁夺之“生杀大权”,故我的几位文友私下曾戏谚称其为“刀斧手”。此称呼虽不甚中听,但却是实在话。写了十多年文章,我因而结识了不少编辑;通过文字交往,对一些编辑的学识与人品也便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我常这么想:好的编...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种艺术似乎都没有诗与酒那般密切,那般相生相契,相得相失,好像没有诗便不能消耗酒,又好像没有酒便不能产生诗。“白日放歌须纵酒”(唐·杜甫)、“一曲新词酒一杯”(宋·晏殊)、“酒肠无酒诗不流”(清·金天羽),其实,这只是诗与酒的表面关系。诗酒的绝妙结合是在唐代。风流俊爽的唐人一边喝着酒,一边欣赏着乐舞,一边随口吟出字字珠玑的诗句,游玩筵赏中创造出了一个酒与诗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4.
这几个月来,我喝高度酒都有一股臭味。倒在杯中,腥腐略麻涩的感觉就袭上鼻来,喝进嘴,酒液如汁儿之粘绵,又麻又臭,咽下后就觉喉咙口是化粪池的井口——“沼气”上升,这时我几乎都不敢抽烟。两周前在朋友家喝湖南某市官员送来的“酒鬼”,启了三道防伪机关才开了那个“麻袋瓶”,那丰富的酒香在我嘴中却是繁华的酒臭,臭得很刺激。我以为我呼出的酒息都是不恭之味,忙以茶涮了嘴,怕惹人家嫌。上周在兄弟家喝旅英音乐家送  相似文献   

5.
《新闻世界》2006,(5):62-62
美国康内尔大学的园艺家们日前给那些室内植物爱好们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如果想让自己家里种植的花常开不败,那么不妨给它们“喝”点酒,让它们微微“喝醉”。  相似文献   

6.
新闻人物     
“如果我没有成为一名政治家,我一定是个出色的电影导演,或者至少是个电影评论家。” “我喝酒是因为医生建议我不要喝太多水,至于酒的味道,我认为法国酒天下第一。” “我坚持每星期骑马一到两次,从不间断。” 没有人会相信这些话出自朝鲜领导人金正日之口。但是,8月12日,近五十名韩国电视台和报纸的老板有幸目睹这位神秘领导人的“可爱”。金正日花了三个多小时在宴会上和这些人打交道,阐述他对从朝鲜导弹计划到美酒和女人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名人幽默     
不死酒有人向汉武帝献不死酒,被东方朔偷去喝掉了。汉武帝大怒,要杀东方朔。东方朔对汉武帝说:“我喝的是不死酒。你如果杀了,必定不会被杀死,如果杀死了,可见不死酒是不灵验的。”汉武帝笑而作罢。与轿夫杜甫被贬梅州后,一次雇了四个轿夫抬着他到民间巡视。路经梅岭,天气突变,下起了大雪。当时有一个轿夫见雪生情,禁不住想吟几句诗,可是由于念书不多,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一句好诗来。他看着漫天飞舞的  相似文献   

8.
一笔糊涂账     
多年来我一直有个疑问:校勘古籍难道仅限于核对版本吗?各本都错就是合理的错吗?例如《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景阳冈武松打虎,写武松在酒店里喝酒。“店主人只把三只碗”筛了酒,武松喝了。“酒家见武松全然不动,又筛三碗。”酒家劝武松不要再喝了,武松却出言伤人,酒家气得“一连又筛了三碗”。先后算来是九碗。“酒家又切了二斤熟牛肉,再喝了三碗酒。”武松已经喝了十二大碗,还“只顾要吃”。不但先把银子给了酒家,还威胁说:不筛酒来“把你这鸟店子倒翻转来!”酒家不敢惹他,“再筛了六碗酒,与武松吃了。”  相似文献   

9.
曾于芳 《大观周刊》2012,(50):376-376
“酒文化”一词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教授提出。最初的酒是人们的一种饮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饮酒的内涵不断的丰富,最终演变为一种文化。不同的人文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不同的种族,国家之间的酒文化也有所差异。本文拟通过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比较,促进跨文化交流中双方文化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0.
约在1999年秋天的一个晚上,我的一位好友闯进我家,还未开口就已经泪流满面。她说说哭哭,哭哭又说说。原来,她的丈夫有了外遇,他们的婚姻亮起了红灯,好友为此痛不欲生,我知道她是个性格坚强的人,在遭遇高考落榜、工作被顶替那么大的挫折时都没有掉过一滴泪,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感情问  相似文献   

11.
三水 《出版参考》2005,(2S):19-19
新年元月,一本定位于酒文化,以传播酒文化为己任、以酒饮爱好者为知己的月刊——《酒世界》杂志——在沈阳正式创刊。国内众多期刊中,细分到酒的刊物并不多,而真正面向酒友情怀的期刊更是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12.
每每翻看影集,有这样一张照片令我分外喜爱:解放军报社大门口,《新闻与成才》杂志匾牌旁,笑眯眯的我满脸绽成一朵花──一种从没有过的甜蜜与幸福、自豪与荣耀此刻凝结成神圣的喜悦!相识《新闻与成才》,是5年前的新兵连。训练间隙,休息之余,我总爱思考些问题,琢磨些点子,然后趴在床铺上抄抄写写,居然有一篇稿子被报纸登了出来。初试“锋芒”成功,我看报写作的劲头一浪高过一浪。有一次,军报介绍一期《新闻与成才》的要目和下面赫然打出的“告新战友”参加新闻函授的启事吸引了我。我暗自思忖:要想在新闻写作上有所“成才”,…  相似文献   

13.
丰富多彩的酒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9年初,李宗仁临终留下遗言,将自己珍藏几十年的几瓶世界名酒赠给毛主席和周总理。这些酒已存放两个多世纪了,大多是法国白兰地和英国威士忌,李宗仁一直舍不得喝。酒瓶上都有历代专家作鉴定的签字和收藏家的签名封条。这些酒由外国进入中国,又被李宗仁由中国带到美国,然后又带回中国。李宗仁始终没有开封品尝。这些酒既可以入药,又是非常宝贵的收藏品。李宗仁临终赠酒,表达了他与毛泽东、周恩来的诚挚友谊。人类酿酒的历史源远流长,已形成丰富多彩而独特的文明形式,即酒文化,它是人类文明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有关酒的名称很多,如酒官、…  相似文献   

14.
“采访不是人求我”。每次下基层采访前,我都要细细掂量这话的含义。作为一名战士报道员,身在基层,要想写出好稿,显然离不开采访。采访不是人家求我,而是我在求人家,如果说顾客是上帝的话,被采访对象其实就是我们报道员的“上帝”。我们要热情地尊敬被采访者,与他们交朋友,谈心,无论对职务比自己高的,还是低的,都一样。千万不能把自己真的看作是“无冕之王”,看作“特殊人物”,有一种优越感。没有心底的交流,只会居高临下的询问,或不着边际的胡侃,是摸不出真情况的。因此,每次下基层采访,我必正正规规有个兵样子,连队也…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能喝酒;为了工作平时不喝酒,为了工作也可以连续喝下大量的酒。周恩来喝酒的故事太多了,充满迷人的魅力,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是与许世友将军的一次“赌酒”。  相似文献   

16.
我有一套产自景德镇的牡丹花白瓷小酒盅,它是30多年前,我的战友,海军出版社社长林道远先生送的。其间,我搬过多次家,许多旧东西随手丢弃了,这套小酒盅却一直相伴左右。而今,又在我的“酒天壶地”博物馆里安身,与其它酒器一起述说着酒文化的迷人魅力。我特别钟情这套小酒盅,不仅是因为战友相赠,还因为每当看见它,就想起一段尘封了30年,外界很少有人知道的文坛佳话,一段巴金老人与海军文艺战士共举酒杯,共话繁荣文艺创作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谈茶说酒     
生活中不能没有酒,也不能没有茶。饮酒求醉,才有了难得糊涂的人生意境;饮茶求醒,才有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透彻洞明。中国是一个酒文化和茶文化都非常发达的国度。酿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一说仪狄造酒,传说大禹时的仪狄发明了酿酒,汉代刘向编辑的《战国策》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入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  相似文献   

18.
斩书斩人     
日本人爱喝清酒。只说一个“酒”字,通常指的是这种酒,酒精含量十五度上下。清酒有“辛口”“甘口”之分,望文生义,“辛叩p辣些,“甘”则发甜。由此引申,把笔锋辛辣叫“辛口”,而往高信更被称为“激辛”,是辣上加辣了。住高生于一九四五年,庆应大学毕业后回乡当高中教师,以后又编过杂志,一九八二年改行当经济评论家。他笔下不留情,极尽刻薄之能事,尖锐地批判日本社会,干脆把有关人物、文化的论集取名为《斩书斩人》.挨“斩”的大都是公认为一流的企业家、论客,横切竖析,让人读了要么“来气”,要么“解气”。近年来每有政治或经济事件发生,是传媒争相采访的言论人。他在经济小说评论方面也独树一帜。作家虚构,但他不虚看,常指实人与事,意不在文学,是借小说批判“公司社会的日本”。被他“斩”过的谷泽永一当面说:“我一听到经济小说,立马想起的不是作者的名字,倒是你位高信,名气真不小,尤其最近在各种杂志上相当活跃哩。”  相似文献   

19.
庄佩金 《出版参考》2010,(12):13-13
我在芬兰留学期间结识了好友雷默,他在首都赫尔辛基政府供职。一周前,他约我到他的乡下老家,去喝他父亲酿制的葡萄酒。到了约定的这天,他抱歉地对我说:“今天是公务员考试的日子,能否在考场外等我两个小时?”  相似文献   

20.
东坡与酒     
诗人与酒有不解之缘。李白“斗酒诗百篇”被传为佳话,杜甫“饮酣视人极”也常为人所称道。苏东坡的酒量可能不如李杜,但对酒的兴趣却毫不逊色于他们。苏武的作品许多都直接写到酒。不太著名的就不说了,名篇如《前赤壁赋》,前有“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后有“杯盘狼籍,相与枕籍乎舟中”;《后赤壁赋》先叹“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接着就写从扫得酒,“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水调歌头》一开头就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念奴娇·赤壁怀古》末尾是“人生如梦,一蹲还酸江月”,《江城子·密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