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组织学习被视为一种知识创造的过程,则基于知识范式的组织学习过程模型,比较能够揭示组织学习的内在机制。基于知识流的组织学习模型表明,组织学习过程存在两个方向的知识流动,即知识创造过程的流动和组织不同层面的知识交流。  相似文献   

2.
<正> 化学复习要将所学的知识通过比较、类比、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使其条理化、系统化。复习过程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过程,也是使考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正确完整的复习过程应该是:明确知识体系——掌握知识内容——运用知识解题。  相似文献   

3.
艾燕 《考试》2002,(12)
学生在自主复习过程性,应注意复习过程中的知识层次,首先应建立整体框架,架设与其它知识沟通的桥梁,在此基础上,再来添枝加叶,通过系统地复习掌握各个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在整个知识网络的形成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总结、归纳、比较、联系等学  相似文献   

4.
比较方法是各种认识和思维的基础(乌申斯基语)。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需要通过对数学材料的比较、分析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经历探究的过程,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达到提高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如何思考知识,如何对知识作出划分,如何给知识定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对学习过程及教学过程的思考分析,形成了对学习理论或教学理论等重大问题的不同见解。传统教育心理学对书本知识的分类意见比较多,如有人根据层次将它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人根据知识的形成过程将它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有人根据知识形式将它分为概念、规则、高级规则等。影响比较大的有两种分类,第一是按照学科领域将知识分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第二是根据知识的性质将它分为知识(狭义)与技能,然后分别阐述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6.
大学知识联盟中知识创造的动态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识创造的动态过程是在显形知识与隐性知识相互转化的过程中不断螺旋上升产生新知识的过程,它可以发生在个人、群体、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四个层面。大学作为一个正式知识组织必然需要知识创造的过程。从组织与组织层面来探讨大学应如何促进知识创造的发生,目前大学知识联盟是一种比较好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比较方法是各种认识和各种思维的基础(乌申斯基语).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更需要通过对数学材料的比较、分析,来认识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握知识的来源,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经历探究的过程,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达到提高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唐敏  朱维宗 《云南教育》2005,(29):10-12
教学过程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并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目前国际数学教育界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过程是数学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整理知识的过程就是对知识进行加工的认知过程,即是采用分类、排列、比较、推理等方法,对知识进行处理,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系统化、体系化的过程.学生在复习地理知识时,通过对地理知识的系统整理,加上积极的思考,对知识进行再加工,才能活学活用地理知识.  相似文献   

10.
整理知识简论天津市教学研究室张之强整理知识的过程就是在人的思维参与下,对知识进行加工的认知过程,即是采用分类、排列、比较、推理等方法,对知识进行处理,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系统化、体系化的过程。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都需要整理知识,才能达到教与...  相似文献   

11.
"比较方法是各种认识和各种思维的基础。"(乌申斯基语)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更需要通过对数学材料的比较、分析,进而认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2.
化学平衡理论在学习《化学反应原理》板块中,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知识比较抽象化,对逻辑思维要求比较高,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有效的去学习,成为困扰教师教学的一个关键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我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能够把整个专题内容系统化、网络化,也没能够做到对知识有效的总结与归纳。  相似文献   

13.
我在多年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采取“分析比较法”较有效。所谓“分析比较”就是在传授新的语文知识的时候,把与之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综合分析,而后进行纵横比较,找出优劣、异同。分析比较的过程,正是学生回顾,思维的过程。既调动了兴趣,又培养了能力,在不自觉中温故知新。  相似文献   

14.
比较方法是各种认识和各种思维的基础(乌申斯基语)。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更需要通过对数学材料的比较、分析,来认识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握知识的来源,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经历探究的过程,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达到提高素质的目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陈平  王利钢 《考试周刊》2013,(72):153-154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高职学生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核心竞争力,可利用知识管理工具掌握获取知识、利用知识、共享知识的方法和技巧。作者根据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设计了调查问卷,对在校的高职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高职学生对知识管理的概念比较模糊,在知识获取、知识存储、知识交流和共享方面依然采取比较传统的方式,知识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的同异和关系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比较又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所渭类比,就是指出新旧知识的相同点,利用学生已有的旧知识来认识新知识。所谓对比,则是指出新旧知识的相异点。进一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得到比较全面的认识.对比和类比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着的:一方面,对比和类比都是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利用已有的旧知识来揭示新知识;另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在素质教学中知识导图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知识导图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比较常用的教学模式之一,尤其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知识导图更加注重知识的具体化,能够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教师适当地应用知识导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的脉络,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升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常言道: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比较是人们在思考中把各种生物或现象进行对比,并确定它们之间异同的思维过程和逻辑方法。教学中教师应用比较可以使学生深刻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握知识的本质,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应用比较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一、应用比  相似文献   

19.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重要的教学阶段,是学生再学习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收获季节"。复习过程中,如何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问题呢?根据教学实践,以《二次函数》一章复习为例,谈两点体会。一、设计比较型问题,在求同求异比较过程中整合知识复习课的主体是知识的再现,是学生将已学过的知识不断提取整合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方法,设置恰当的问题唤起学生的回忆。而设计比较型问题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的内容是初中物理的基础,概念性比较强,结合生活实际的题目比较多。要注重对知识的应用、从探究过程中领悟对知识的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