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课改后,突出实效性、应用性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而提高这门课程实效性的关键是完成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科学转化,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开展“基础”课教学,使之不仅成为传播知识体系的课堂,而且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阵地,在教学中要做到教学观念求新,教学目标求准,教学内容求优,教学方法求活,教学手段求实,考核评价求公.  相似文献   

3.
人生幸福是为了应对日益盛行的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对人们生活消极的影响而倡导的人生价值观。人生幸福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价值旨归提供了指导。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和内容决定了其价值旨归和大学生追求幸福的人生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基础课教学要以幸福为视角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以鼓励大学生追求自我价值实现为基点,培育和提升大学生发现幸福、体验幸福、追求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夏茂香  艾虹 《科教导刊》2020,(2):136-13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其教学亲和力是增强教学实效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学生现实需要的重要条件。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教学亲和力,教师应该从理论高度,情感温度,人格信度和话语力度四个方面统筹规划,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教学魅力是影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的教学魅力主要体现在"实""近""活"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中宣部、教育部从2006年秋季在全国高校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后重新设立的一门新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律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的课程,对于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高校必修课程,其教育效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考核方式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基础课考核方式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构建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以学生为本贯穿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全过程的重要举措之一。围绕这一构想,本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特征与实践提出了一套系统化、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8.
提升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能够加速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进程,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法治与道德素养,扩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育效能。本文基于课程教学内容滞后、方法单一、教师素质弱化、理实教学失衡与学习环境封闭等问题,提出应对思考:强化资源意识,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完善教师培养机制,提升师资力量;调整理论比例,优化学生素养;构建网络平台,拓展学习空间等。  相似文献   

9.
对新生实施入学适应教育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基础"课任课教师应注重分析和总结大学新生面临的适应问题,并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10.
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新特点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课程。该课程将原有的“思想道德修养”课与“法律基础”课整合为一门课,具有政治性与思想性、系统性与理论性、创新性与综合性、应用性与实践性等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2.
学习型组织理论内蕴的精神要素启示我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应充盈生命关怀、贯穿整体思维、渗透真正学习、注重持续创新.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实现五个转变,即由简单封闭的教学思路向整体开放的教学思路转变,由既定结论的灌输向意义人生的建构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由"教师要求学"向"学生要求学"转变,由教师单向教学向师生双向互动转变.  相似文献   

1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实效性方面存在着某种困境,即如何实现从道德知识到道德实践的转化。《基础》课旨在让学习者理解其在各种伦理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并能通过实践权利和义务获得自身完善和幸福。然而由于言辞随时间推移会逐渐与其所指示的原初意义脱离,加之规则伦理学的表述方式无益于还原一种活生生的伦理生存状况,使学习者无法切身感受到道德,从而无法获得道德实践的动力。在教学中引入具有伦理价值的叙事性材料,并引导学生从切己的问题进入,将不失为解决道德实践困境的有益尝试之一。  相似文献   

14.
人生观问题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与现实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正确把握理论体系与教材体系的关系及人生观的基本理论,用马克思主义在人生观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人生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基础"课与中学思政课教材的内容比照、到中学调研思政课教学以及对大学生问卷调查等方法,发现"基础"课与中学思政课教材内容重复较多,"基础"课与中学思政课教学结构相似,教学衔接得不好。在深入分析二者教学内容重复的特点和原因基础上,提出促进二者有效衔接的对策: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开展"基础"课与中学思政课教师间的交流沟通,"基础"课教师开展研究型教学及加强"基础"课教师教学衔接培训。  相似文献   

16.
实践教学是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效性的关键环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模式应以信仰为基础的精神层面、以诚信为基础的现实层面、以自信为基础的人格层面为核心实践内容,以生活化、团队化、体验化为核心实践教学形式。这一实践教学模式应遵循思想导向原则、系统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和情感体验原则四项基本教学原则,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形成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17.
探索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新方案的行之有效的做法,是当前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高校要抓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应注意抓好教学计划落实、教学科研相长与教学和实践相结合这三个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三题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高效落实新课程方案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工作,需要恰当处理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依存与超越的关系;准确定位课程性质,在教学中科学地把握思想理论教育的知识性与意识形态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依据高等教育的特点择用合宜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使之很好地发挥作用,以最大程度地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中要处理好三个关系,积极进行多媒体技术条件下建立高职院校"基础"课网络课堂的理论探究。  相似文献   

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在准确把握课程定位,深入理解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坚持"三贴近"原则,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手段,才能切实提升课程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