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分析了荀子《天论》中“明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主义观点,阐发了“自然之天”和“人为”的思想,批驳了唯心主义的“意志之天”与“因任自然”的论调。  相似文献   

2.
苟况(约前313一前238)(无论)中有一段很受人称赞的论述,意思是:把天看得非常伟大而思慕它,怎能比得上把天当作一件物来畜养它、控制它?顺从天而赞颂它,怎能比得上控制天的变化而利用它?盼望天时而等待恩赐,怎能比得上因时制宜,使天时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因此,放弃人的力量却去思暮天,那是不符合事物发生发展实际情况的。这种“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是苟子的主要思想之一,在当时是十分进步的,曾产生过积极的影响。苟况,字卿,又称孙卿,赵国人,是战国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博学善辩,年轻时便到齐国都城稷下…  相似文献   

3.
西周"天命有常"的宗教信仰,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天象有常"的形式说明,其意义引发了"天命"信仰向知识层面的"自然规律"的转化."有常"观念随着周人理性认识水平的提高,渐次溢出了宗教崇拜的领域,而从过程、动态、变化和关系中去把握"有常",具体表现在对"常"、"不易"、"极"、"则""阴阳"和"五行"观念的重视.这些都为东周"天道"观念的转化与兴起奏响了序曲.  相似文献   

4.
荀子的政治理论既主张"法后王",又坚持"法先王",两者看似矛盾,但实际上却体现了荀子"先王""后王"一以贯之,既坚持前代传统,又与时俱进的辨证道统观。这种辨证道统观是荀子在割断了"天道"对"人道"的神秘制约关系之后,对儒家政治学说以"道统"制约君权做出的一种理论安排。  相似文献   

5.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体现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是在当代中国具体条件下 ,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荀子、董仲舒的治道思想都是在国家、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提出来的.两者治道思想的共性与差别在于:在管理本体论上,荀子要求管理者面对自然之天必须发挥主体能动性,而董仲舒认为“天”不仅是宇宙万物的最高本原,也是社会等级秩序和伦理准则的唯一来源;在管理行为观上,两人都继承了经典儒家的管理行为理论,主张为政以德和贤人政治;在管理价值论方面,都认同“不与民争利”;在管理人性观方面和管理控制论上,都认为人性可塑、导人为善  相似文献   

7.
唐宋以来视荀子为歧出,认为孔孟一系才是正宗。然跳脱如此框架,破除"以孟解孔""以孟批荀"的框架,重新检视孔子不言之"性"与"天道",可以发现荀子的"性恶论"与"天人之分"其实与孔子的观点一脉相承。而《荀子》一书之所以集中论述"性恶"与"天人之分"的思维,正是为批驳孟子悖离传统——擅改"性"之内涵并过度强调"天人合一"的内在思维,欲捍卫儒家之正统而不得不做出的批判。这不仅不是儒学之歧途,反倒反映荀子作为儒学正宗的合理性。只要能够正确理解"性恶"是在"礼义"脉络下的"自然人性论";而"天人之分"是"合中有分"的天人关系表述,孔荀学说便无磗格。由此便可以重构儒学道统,建立"孔荀"范式。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科学地揭示了人类历史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规律。近几十年来,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的这一科学理论,以实践性的特点和现代的内涵,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与现实可能。  相似文献   

9.
刘颖 《双语学习》2007,(10M):202-202,205
“比德说”是以中国古代哲人的天人相感为思维基础的,是最早的一种以自然物比方人格道德的范畴学说。“比德”是儒家传统伦理美学的重要内容,是我们今天继承民族伦理美学遗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要正确的理解“比德说”的内涵和精髓,首先要弄清它的发展脉络,本文就试图对“比德说”的发展作一个简要地论述。  相似文献   

10.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创新人才培养要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避免急功近利,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导才能实现创新人才能力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提倡人的全面发展,反对人的片面发展;反对物的统治,确立人的价值;自我创造能力的充分发挥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重要内容,它为人们提供了普遍的人文价值的标准和尺度.中国体育的发展需要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确立了现实人的主体地位,摆脱"金牌主义"对人的异化,自觉地以全面发展这一人类崇高理想为最高目标,重建体育制度,保持人性的尊严,保持体育文化的独立,树立崇高的体育理想,为中国体育寻找回自己的理想家园.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出了新贡献,他继承和发扬了以人为本的全新发展观,提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牢固树立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实施满足自身当前需求同时不牺牲后代利益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用好资源、节制人口、保护环境三大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各种关系的全面发展,是人自身能力、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各种关系的全面发展,是人自身能力、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技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历史过程。科学技术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杠杆,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无比优越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自由是人类与社会发展状态紧密相联的一种生存状态,是人的本质力量实现的一种程度标识。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社会发展状态与人的自由是相辅相成的互动进程;社会的和谐发展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每一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推动社会更快速的发展和进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用相当的篇幅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社会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振聋发聩、令人深思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既是关系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急迫、艰深命题,也是关乎国家发展与民族命运的一个重大问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求解。求解"钱学森之问"必须抓住教育的真谛,使教育切实步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轨道,才能真正改变教育现状,推动中国教育发展,培养大批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19.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原则,它确立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动力、出发点和目的,以及衡量是非得失的最高标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根本内容,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指向。要在这个价值目标指引下,维护人民的基本权利,增进民生幸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要在人民群众共建共享中推进社会和谐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的全面发展状况寓于现实的劳动活动之中。人的劳动活动包括三重维度,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其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环节,人与人的关系是其外在性条件,而人与自身的关系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规定性。从三重关系角度认识人的全面发展对于推进其实现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