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津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31(11):103-107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剧作家,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其作品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梁实秋和朱生豪是我国最早对莎士比亚作品进行系统翻译并取得非凡成就的两位翻译家。文章对两人译莎工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其译莎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西方文化学派的操纵理论越来越为译界学者所关注,这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翻译研究视角,将翻译研究的重点从原来集中在语言对比和价值评判层面转移到对两种文化的关注上来。该文将在操纵论的理论框架下,以梁实秋和朱生豪翻译的《李尔王》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操纵论三要素(意识形态、诗学观和赞助人)对译者以及译文的操控。研究发现,二者的译本是译者不同的意识形态、诗学观和赞助人影响碰撞后的产物,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西方文化学派的操纵理论越来越为译界学者所关注,这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翻译研究视角,将翻译研究的重点从原来集中在语言对比和价值评判层面转移到对两种文化的关注上来。该文将在操纵论的理论框架下,以梁实秋和朱生豪翻译的《李尔王》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操纵论三要素(意识形态、诗学观和赞助人)对译者以及译文的操控。研究发现,二者的译本是译者不同的意识形态、诗学观和赞助人影响碰撞后的产物,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麦克白》悲剧的实质是贪念和不满足占据人性中美好的一面。但这个剧本最令人震撼之处并不在于主人公如何由一个伟大的英雄蜕变成千夫所指的独夫民贼,而在于主人公在不择手段追求权力顶峰的过程中内心的矛盾斗争,以及由作恶产生的强烈恐惧意识。最终,人性的堕落击溃了主人公内心的安宁,使之精神崩溃,在强烈的幻灭感中身败名裂。本文以麦克白人生的起伏为主线讨论他的心理变化,进而剖析莎士比亚对他的心理刻画。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就梁实秋和朱生豪对<李尔王>译本用此进行了比较,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论文旨在探讨文学评论家及翻译家梁实秋的文学传统对其翻译活动的影响,并以梁实秋所译英国作家乔治·艾咯特的小说《织工马南传》为研究对象,指出译者信奉的文学传统不仅指导其选择译介的作家及作品,更影响其翻译策略.而译者的翻译策略,相当程度上与其文学传统有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7.
运用图里的翻译规范对徐志摩和陈良廷翻译的五篇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英译本进行系统的对比,总结出各自的初始规范,翻译方式都是全译,徐保留了原作的所有风格,忠实原作细节,总体倾向于充分性;陈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原作等效,总体倾向于可接受性。研究发现,徐志摩运用欧化的白话文,谐音、直译等,并且陈良廷灵活运用了音译、注释等多种翻译策略,遵守两位译者所处时代的翻译规范。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被誉为抒情诗的艺术宝库,它在中国的翻译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译本众多。选取莎翁十四行诗中的第20首,试比较分析不同译家的译本之优劣。  相似文献   

9.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经典代表作之一,也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必读书目.我们在阅读时可以借助现有译文帮助理解.但限于译者翻译水平和理解的不同,以及读者对作品文化背景的缺失,作者在作品中想要表达的意思并不能完全传递给读者.《概念隐喻翻译的认知分析》一书从悲主题和仇、喜、玄三个次主题入手,为我们理解《哈姆雷特》提供了系统全面的帮助,可以称得上是阅读中的绝好伴侣.  相似文献   

10.
这里指出麦克白之所以容易受巫婆们的影响并不是因为他过度的迷信,而是因为他自己邪恶的欲望诱使他犯下弑君的滔天大罪。上帝的恩典对于罪大恶极者也是毫无保留的:麦克白夫人精神失常而自杀,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麦克白面对邓肯之子和他请来的英格兰援军的围攻,落得枭首的下场。阐明了任何时候公正、真实、节制、慷慨、坚忍、仁爱、谦逊、虔诚、忍耐、勇敢等优良品质是我们每个人应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张铃 《考试周刊》2014,(49):28-29
文章首先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张爱玲的女性主义思想做了介绍,其次运用增补、劫持、加前言等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对不同译本的《老人与海》做了翻译比较研究,探讨了女性主义译者是如何运用女性主义翻译策略使女性的形象与声音彰显于译文文本中的。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麦克白》,描写了麦克白从人性上走向堕落的过程。长久以来,麦克白夫人都是作为诱导唆使其丈夫走向堕落的因素出现,被人视为文中的第四位女巫,而本文则从女性的心理角度来对麦克白夫人进行剖析,以揭示这个女性形象的深层情感及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3.
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莱特》诞生于17世纪初的英国,翻译家朱生豪在抗日战争期间将《哈姆莱特》译入中国。从该剧本诞生的社会语境、译入中国的时代语境和译者个人的翻译目的乃至译本的思想内容等方面综合来看,《哈姆莱特》译本在中国抗战的大环境下被赋予了丰富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14.
朱生豪翻译莎士比亚戏剧过程表现出的是爱国主义的担当责任与文化传播的使命意识,他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莎学史与中国翻译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9,(39):103-104
入场理论认为一个义项或者小句可以有无数种释义,如果缺乏合适的认知加工,各种认知加工手段就是该理论中的入场元素。认知加工处理或入场元素的添加的最终目的是使语法表现形式的语义从模糊上升到具体。双关集表现形式经济性,语义模糊性与多样性于一体的本质与认知语法的入场理论不谋而合。本文结合入场理论来解释文学作品的双关翻译,从而揭示一个事实双关语的翻译是与译者的认知规则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顺应论为理论框架,通过对《老人与海》的两个中译本(海观译本、黄源深译本)进行对比,探讨不同的译者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语境下,采取了何种相应的翻译策略,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动态顺应不同因素并做出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17.
《麦克白》是威廉·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讲述麦克白毁于自身欲望的故事,文笔生动,结构严谨。本文拟从阐述、悬念、危机、高潮、结局五个要素来分析此剧的情节,以期对其组织结构、思想内涵和创作技巧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梁实秋挥舞其从大洋彼岸的白璧德邪里学来的人性论武器,分别针对五四新文学传统、中国古典文学的佛道传统和时正兴盛的无产阶级文学进行了否定性的批判,从逻辑上说他所肯定的就只乘4下儒家文学传统了。其实他千里迢迢从美国学来的二元人性论,其实质就是大受时人批判的宋明理学人性论,他要保守的也是这种积满历史尘埃的“以理制欲”的人性论。  相似文献   

19.
亚里士多德的极为重要的悲剧理论——悲剧主角的过失论,通过对来自与外界影响因素和麦克白自身因素的分析,得出最终导致麦克白的悲剧命运的是他难以抵抗外界因素的诱惑和自身对权利的极度热衷。正是因为悲剧主角的过失论,更好地说明了麦克白的悲剧命运的不可避免性。  相似文献   

20.
孙瑞 《海外英语》2012,(17):158-161
莎士比亚的戏剧流传至今与它的思想、语言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作为莎剧翻译中的一员,朱生豪显示了他天才的才情与手段。他的译本至今仍然深受广大的读者的欢迎。该文旨在通过对《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两本译作的分析来研究朱生豪的译者风格。文章采用了宏观和微观的视角,运用翻译问题学理论从语言学各个层面探讨了译文的风格特征,并且宏观上分析了译本中对原文主题和语气的风格的把握。最后总结归纳了朱生豪的译者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