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玲在80年代初,回忆延安时期的往事,她说:在延安的时候,我经常到毛主席住处去。差不多每次去他那里,他都用毛笔抄写自己写的诗词,或是他喜欢的别人的诗词。有一次,毛主席突然问我:丁玲,你看  相似文献   

2.
“不要忘记延安”,这是敬爱的周思来同志经常讲过的一句话。70年代初,我跟随部队冬季野营拉练第一次踏上延安这块神圣的土地,以后由于工作关系还曾多次去过延安,每去一次都有一些新的收获,同时内心也产生一种冲动,就是想把这些收获与我的  相似文献   

3.
正记得当年父亲告诉我,他十多岁在西安考学,考完还没张榜时流浪街头,一老人介绍他去一个地方,说可以有饭吃。到的那个地方却是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要送他去延安当兵。我父亲的观念里当兵不好,而且国民党整天宣传延安是共产党的集聚地……他就没有去。我埋怨父亲,你要去了,你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了,我也成高干子弟了。  相似文献   

4.
《菜园小记》是吴伯箫散文中的精心之作。这篇作品的创作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吴伯箫说 :“……我在延安生活了八年 ,度过了我青年的后期。我热爱延安 ,把延安看作革命的故乡。我对延安的一切 :延河、宝塔、小米、窑洞、开荒、纺线、一道学习、工作战斗的同志们……都有极为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 ,离开延安就像离开家乡 ,想念延安就像想念母亲……”写延安、写延安生活的精神风貌 ,是他由来已久的愿望。作品写于 1 961年 ,当时我国正处于暂时困难时期 ,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人民生活受到了极大影响。应该怎样克服眼前的困难呢 ?…  相似文献   

5.
试析《回延安》的语言美诗人贺敬之抗战时期曾经生活、战斗在延安,是延安人民用小米把他养大的;他对延安有着深厚的感情。在阔别10年后,他于1956年的春天又回到延安。在那里,他会见了亲人,看到了延安的新面貌;在那里,他回顾了在延安的战斗生活,决心在革命的...  相似文献   

6.
延安中学是一部书,多年来我一直在试图读懂这部书,但一直是片言只语,一知半解。慢慢地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原来这部书的最好的诠释应当由“延安人”,也就是延安中学的教师和学生来做。借校庆六十周年之机,我们请延安的教师、学生和校友,一起来描述延安中学的传统、精神和文化,结集出版了几本集子。延安中学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化。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学校成为上海市首批重点中学,大量的优秀教师和高校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整体教育质量呈上升趋势。六十到七十年代一场浩劫,延安中学也不能幸免,成为教育战线的重灾区。粉碎“四人帮”以后,尊…  相似文献   

7.
爱书人习相近癖相投,遂为书友,有几位已先我而去,黎澍、唐弢、陈瀚伯、田家英,思念之余,不免有寂寞之感。 五十年代初,在人民出版社工作,认识了田家英,他在编《毛泽东选集》,官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办公厅副主任,我们称之为“毛办”。 初见田家英,只觉得书生模样。看不出是延安的老干部,毫无官气,还不到三十岁像个大学毕业生。我说的是四十年代的大学生,某些思想进步的大学生,富有热情,但无浮躁骄矜之气,温文儒  相似文献   

8.
张奠宙 《数学教学》2005,(4):50-50,20
2004年,上海科技出版社推出新书:《高中奥数命题研究与训练题集》,作者是2003年中国数学奥赛金牌获得者,上海延安中学的学生何忆捷.他现在是复旦大学数学系二年级学生.因为延安中学李汉云校长的推荐,我和何忆捷同学有过一些交往.他的奥数金牌之路引发了我的许多感想.  相似文献   

9.
陈之腾 《上海教育》2014,(21):80-81
“遇到周老师是我在延安初级中学最幸运的事情。”郑皓亮说他读书时家里条件困难,是周老师认真了解他的实际情况,伸出援手,帮他渡过难关。“我从他的身上学到了要倾听、了解学生的烦恼,满足学生的迫切需要,真正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回延安》是诗人贺敬之同志运用信天游形式写成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 ,诗人以奔放的革命激情歌颂了延安翻天覆地的变化 ,歌颂了延安人民的革命精神 ,抒发了对党、对延安人民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光荫荏苒 ,大浪淘沙 ,几十年的沧桑巨变没有湮没它的光辉 ,至今它仍如一颗璀灿的明珠 ,闪耀在当代诗坛。全诗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写他重返延安的喜悦和激动心情以及延安人民盛情欢迎的情景。“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的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这是直抒胸臆的咏唱。诗人通过心跳不止、翘首远望、手抓黄土…  相似文献   

11.
走进陕西省延安中学,你会发现,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遍布校园各处:建校初的窑洞、60年代的板楼、上世纪末的实验楼和去年建成的现代化的全塑胶操场。没错,这是一所建于1938年的中学,一所在历史资料中常常被提到的中学,是我党办的第一所红色中学。几代领导人的题词写满了校园,众多的知名校友遍及全国,这一切,都标示着它在新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历史走到上个世纪90年代,延安中学开始了它新的艰难的改革。1.危机———重病在身。90年代初的延安中学遇到了建校五十多年来的一次危机。相比周围的学校,该校的教学质量开始下…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延安时期历史教育思想与反对教条主义○瞿利业○在二、三十年代,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教条主义思潮,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到延安时期,毛泽东把历史教育作为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手段,彻底清算了这一错误思潮,也形成了他富有时代特点的历史教...  相似文献   

13.
致谷老的信     
致谷老的信郑晓舜谷老:您好!我是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演讲教师,几日前,从尊敬的李燕杰教授处,捧回了您的杰作《我的延安三部曲──末班车上延安风》,一鼓作气,通篇拜读。这是一本感人肺腑的书,我禁不住多次为书中的主人公赞叹不已,潸然泪下。这泪,为他当年热血...  相似文献   

14.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李达想到延安去为党做些工作。他在重庆找到组织部长博古。博古问:“你去延安要什么条件?”李达回答说:“我只要有口饭吃。”博古听后冷淡地把他打发走了。事后,博古对周恩来同志讲,李达想到延安去,竟然还向党提出条件。周恩来迫问,“他要什么条件?”博古答:“他说要有口饭吃。”周恩来气愤地说:“他说要口饭吃,就是没有条件嘛!你为什么要赶他走呢!”  相似文献   

15.
延安文学与左翼文学紧密联系。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大批左翼知识分子来到延安,成为前期延安文学的主要建构者。他们继承了三十年代左翼文学的文学主张,重视文学的宣传功能,主张批判暴露,积极推进文艺大众化讨论,为前期延安文学带来了生机。  相似文献   

16.
朱德同志生前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这是他一生勤奋学习的写照。他小时候读私塾,每晚看书到深夜。在战争年代,无论战事多么紧张,朱德同志总要挤出时间学习。在延安的窑洞里,在太行山深处的小土房中,战士们时常可以看到敬爱的总司令在昏暗的油灯下伏案夜读的动人情景。  相似文献   

17.
希望在延安     
也许是江西人、又在江西工作的缘故,我在知道井冈山的同时就知道了延安。贺敬之作为在延安生活战斗过的诗人。有过“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的诗句,而我没有到过延安,也向往延安,甚至梦游延安。这次,随江西省党政代表团到延安,算是圆了一个梦。  相似文献   

18.
几点看法     
我谈谈对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中三个问题的看法。 一、从历史发展过程来评价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 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是“五四”新文学中社会主义因素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我国无产阶级文艺发展的必经阶段;是毛主席领导延安文艺整风,制定马列主义的文艺方针、路线的重要历史根据。“四人帮”全盘否定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污蔑为“黑线”,就是拦腰  相似文献   

19.
20年前,我走下讲台,转岗至《中学教育》杂志社,当上了一名记者兼编辑,笔耕不辍也有20年了。记得我接受第一次重要采访任务是访50年代全国赫赫有名的教育部常务副部长董纯才先生。我还记得这也是一个金风送爽,菊花盛开的日子,在华灯初放的时刻,初出茅庐的我怀着诚惶诚恐的心情,在董老下榻的延安饭店,去采访这位德高望重的教育界前辈。董老的起立、握手、让座的连贯动作,与谈笑风生的氛围,顿时消除了我拘谨的心理。董老就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专题向我作了全面而详尽的阐述。我将他的讲话归纳为三个部分:一、“三个面向”…  相似文献   

20.
<正>一直不敢贸然踏足这片土地。延安的底色红得纯粹,那是冲锋陷阵的战士们的血,是飘扬的五星红旗,是经年弥漫的战火硝烟。数不清的遗址、沉甸甸的记忆让人心生敬畏,在完全做好接受的准备之前,诚惶诚恐,唯恐亵渎了这方纯净与神圣。终于,我怀揣着崇敬与热情,和同伴一起踏上了开往延安的列车,去亲自感受动荡的年代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