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句子是由词构成的,明词义,辨词性,在约定俗成的范围内使用词语,这是写正句子的第一步。 1.不明词义。他避免了单科独进,注意全面发展,这次高考中的七个科目,他一人囊括了少年班新生中的四个单科成绩第一名。‘囊括’,《辞海·语词分册》:‘犹言包罗。’贾谊《过秦论》即有:  相似文献   

2.
掌握相当数量的文言词语的用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搞好文言词语的教与学,使文言词语的学习生动有趣又有效呢?下面介绍四种方法。一、前后相联系某个词语在同一篇或不同篇目中的用法有不同之处,要善于归纳,使前后相联系,从而比  相似文献   

3.
古今异义的文言词语一直是文言文阅读中的一个难点,为了帮助同学们攻克这一难点,笔者把常见的古今异义词语作一总结。句子后面的第一个括号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中学生要“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怎样使他们具有这种能力呢?这固然要从多方面下功夫,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突破文言词语关。下面,是我对文言词语教学的点滴体会。寻根溯源,讲清本义。有的词仅浮面讲一下“是什么”是不够的,还要使学生明其究竟。  相似文献   

5.
一、“按照自己签署的指挥部规定,总指挥交纳了如数的罚金!”(《罚款的故事》1980.3.27.《解放日报》) “如数”是一个文言词语,其中的“如”,按《词诠》第二六一页“介词,与今语‘依照’同。”则介词结构“如数”即“依照(规定)数目”,在句中应作状语使用,现作定语,不当(可改为:总指挥如数交纳了罚金)。  相似文献   

6.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有一些文言词语,它们作为语素,虽然在现代汉语成语中还保留着古义,学生对它们有些接触,似乎并不陌生,但并没有真正弄懂它们的确切含义。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这类词语的教学,下面举两个例子。 高中《语文》第二册《与妻书》:“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其中的“钟”是什么意思?我们曾就此间过一些高中生,尽管他们背得出杜甫《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句子,也知道它就是成语“一见钟情”的“钟”,却并不知道这个“钟”的意思。因此,我在教学中着重讲了这个‘钟”字。许慎《说文解字》:“钟,酒器也。”段玉裁注:“古者此器盖用以贮酒,故大其下,小其颈。量之大者亦曰钟。引申之义为钟聚。”《左传·昭二十年》:“天钟美于是。”杜预注:“钟,聚也。”《国语·周语》:“泽,水之钟也。”意谓沼泽是水聚集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先看从近些年高考试题中选出的几个句子: ①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②圯上有老父,衣褐。③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④孙权奄有江左,亢衡中州……”。⑤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⑥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⑦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句①中“直”见《唐雎不辱使命》“虽千里弗敢易,岂直五百里哉”;句②中“褐”见《廉颇蔺相如列传》“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句③中“所”见《西门豹治邺》“从弟子十人所”;句④中“奄”见《赤壁之战》“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句⑤中“绝”见《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句⑥中“曩”见《捕蛇者说》“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句⑦中“次”见  相似文献   

8.
一、负载珍重,不复言矣。(《柳毅传》) 课本对“负载珍重”的注释是:“一路上好好保重。负载,指旅途之劳。”这个注释不够正确贴切。我认为,负:动词,承担的意思;载:名词,事情的意思(见《辞海》对“载”字注释的第七条)。负载:承担(送信的)事情,并非指“旅途之劳”。“负载珍重”,应该解释为:(承蒙你)承担(送信的)事情,(请一路上)好好保重。这样解释,才能与上下文贯通。二、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涉江》)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低,从根本上来说就在于文言词汇量的掌握程度,而不同文体又有不同的语言系统。有些词语,在传记中经常出现,熟练掌握这些词语,可大大提高传记的阅读和解题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一、“不属”应是“不相关”《核舟记》:“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课本注:“不属,不相类似。”我认为不妥。揣摩文意,“神情”句的原意并不是说相似与否。正如课文第  相似文献   

11.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有关要求,初中学生应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了解重要的文言虚词,根据上下文正确解释词义。怎样才能达到这一要求呢?下列方法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2.
『军惊而坏都舍』的『都』高中语文第一册《察今》中有『军惊而坏都舍』之句。课文注释把『都』释为『都市』,把『而坏都舍』译为『象都市里房屋倒塌一样』。好些文言今译的书也是这样解释。查辞书,『都』的词义除作『都市』讲外,还有多种,其中一种是作『大』讲。如《张衡传》中说地动仪的构造是『中有都柱,傍行八道』。这个『都』就是『粗大』的意思。又《楚辞·九辩》中云:『窃悲夫蕙华之曾敷兮,纷旖旎乎都房』。这个『都』  相似文献   

13.
要学好语文,知识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古人做学问,历来讲究“厚积薄发”,唯有博采众长,不断积累,并随时总结、归纳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真正学有所成,攀上知识的峰顶。古往今来的一切学问家、科学家,都不能例外。为此,我们特推出“资料库”专栏,请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撰稿,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梳理、掌握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14.
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初中版、1990年高中版)文言文注解中,尚有一些值得商讨的问题.对此,近年来已有众多学者撰文论述.本文拟就几则未被论及的例子加以分析,以求教于课本编者及读者.  相似文献   

15.
邱文 《语文知识》2004,(3):25-25
1.《文汇报》2002年11月2日刊登了迟子健的《尼亚加拉的彩虹》一文。文中写道:“会议像海边的空气一样自由松散,我有充足的时间逛街,在运河畔晒太阳,看着黑色的松鼠在草坪上不绝如缕地跑来跑去。”查《中华成语大词典》,“不绝如缕”有三个义项:①比喻局面、形势非常危急;②形容声音幽微不绝;③比喻技艺或其他方面的继承人稀少。不能用它来表达松鼠很多并不断地在草坪上跑来跑去的意思。应删去。  相似文献   

16.
文言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或用法,也使词的意义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这种活用现象不仅在文言文中使用,在某些成语中也经常出现,教师可以在讲课时作为例证,一方面印证了文言语法现象,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成语的积累,可谓一举两得。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7.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采用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习文言文的效率呢?我认为可把重心放在对重点词语的学习、掌握上。具体做法是:一、溯本求源,在理解中加深学习要学习、掌握文言重点词语,首先要学会溯本求源。所谓“本”、“源”,是指词的本义。尽管文言作品中不尽是运用词的本义,但从本义到引申义,一般是有轨迹可寻的:从词的引申义中往往可以看到其本义的影子;一旦掌握了词的本义,也就加深了对该词的理解,从而能牢固地掌握该词。例如,《鸿门宴》中写刘邦“脱身独骑”与樊哙等“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这里的“间…  相似文献   

18.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告诉我们教育必须触及到人的灵魂,产生一种精神交流。  相似文献   

19.
《羚羊木雕》是一篇传统篇目。教学实施过程中,为落实大纲要求,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参与,使这堂课充满了理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该课既定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现行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的注释工作尽管比较精审,但仍存在可商榷之处,主要为一、释义讹误,二、语焉不详,三、当注未注,因此,有必要予以纠正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