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优化的新课导入,能较快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优化的新课导入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是教师对教学过程整体把握、系统安排的集中体  相似文献   

2.
戏有戏眼 ,文有文眼。“一堂课就是一篇文章” ,它是师生共同活动的相对完整的实践过程和艺术创造 ,因而一堂课也应当有它闪亮的眼睛 ,不妨称之为“课眼”。抓住课眼 ,有利于组织好语文课堂教学。第一 ,课眼是吸引学生激发兴趣的切入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个吸引学生激发兴趣的开头 ,必然为一堂课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孔子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每堂课的开头都要能够激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这样才能使他们积极思维 ,活泼愉快地学习新知。一节课良好的…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设置课眼对教学非常重要,课眼在设置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合理性,这样一来就可以直接的反映出老师对整个语文教材的把握程度,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对于整篇文章的理解,课眼在设置过程中的巧妙与否会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课眼是一节课的精髓,同时也是高中语文阅读课程的核心。本文将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课眼设置展开深层次的分析,讨论课眼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语文教学中,长篇累牍的文本中也存在课眼,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启发性元素,从核心的课眼出发,联系学生的自我感触获得知识迁移,创建情境促进对话的生成,潜移默化地推动语文对话下的主题围绕式循环互动,对话不离根本的语文综述,又依托文本的大意获得思维的拓展,这种对话形式类似于放风筝,手中紧握风筝线(文章的主旨),借助风力(学生的经历感悟、熟悉的知识体系),让风筝向着天际翱翔(想象的延伸、创意的迸发),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牢牢地抓住课眼,避免让风筝断了线(讨论与主题无关的内容),更要避免对话局限于课堂空间(让风筝飞得更高更远),使得对话教学精彩纷呈,学生的理解由浅入深。  相似文献   

5.
散文阅读应以捕捉“文眼”和“意境”为切入点。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把握散文阅读的方法:从散文的标题、开头、首尾、中间、结尾等位置去寻找文眼;还可以从表达方式、全文提纲等方面考察文眼。从散文语言、表情达意等方面去把握、探究散文意境。  相似文献   

6.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为透过眼睛可以看到人的内心。人有"人眼",诗有"诗眼",文也有"文眼",同理,课自然也有"课眼"。"课眼"是一堂课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点,是协纲统领的关键点。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用"课眼"来引导学生阅读,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脉络,抓住作者的情感,分析作品的内涵,更利于学生深层次地理解作品,获得感悟。结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就"课眼"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抒写思乡之情的《土地的誓言》,由于时代的久远和地域的差异,实在难以唤起大多数学生的情感共鸣,突破口在哪里呢?全文共两段。第一段是由“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领起的。“泛滥”二字表示作者的心情如决堤之水不可遏制地向四下奔流,表现了一种激怒狂放的感情。正如歌词《心雨》中说:“我的思念就像是决堤的海。”于是列举大量东北原野的家乡景物、特产,就有了依据,有了着落。因此,对“泛滥”的理解就是教学本文的突破口,也就是本课教学的“课眼”。抓住这个“课眼”,学生才有了与文本进行沟通的可能。“那田野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相似文献   

8.
<正>古诗有诗眼,同样,课文也有课眼,它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师若能紧扣课眼来设计教学,巧妙提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出中心,便可以在课堂上讲出精彩,教学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现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我是什么》为例,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的。《我是什么》是一篇常识性文章。作者根据水的特点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介绍了水的变  相似文献   

9.
蒋赛萍 《文教资料》2009,(31):63-64
阅读文本抓住“文眼”.能够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效益。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抓住“文眼”:阅读的重要性以及什么是“文眼”;“文眼”的位置不同,作用不同;怎样抓住“文眼”,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10.
11.
我国古代文论历来有“诗眼”、“文眼”、“画眼”之说,那么对教学来说,也就会有“课眼”。诚然无眼之课,毫无生气。例题课的“课眼”是根据学生已学知识和基础实际所定的“题眼”,即析题解题的关键处或突破口。当例题课教学抓住了“题眼”,就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2.
一篇好的文章,总有一两处有意蕴的“点睛”之笔,这往往是理解和领会全文的关键,人们常称之为“文眼”。笔者认为,课也应该有“课眼”。一堂课,如果没有“课眼”,就如同一幅肖像画没有画上眼睛,顿然没有了灵性。 一、“课眼”是学生学习的疑点,却往往是教者的盲点 常听到一些课,从环节上分析,可谓中规中矩,但总给人一种  相似文献   

13.
问:(1)哪一个圆的直径最短?哪一个圆的周长最短?(2)哪一个圆的直径最长?哪一个圆的周长最长?(3)你发现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有了这一环节的铺垫,学生就明白了为什么要研究圆的周长就要研究它与直径的关系。而这便是本节课的“课眼”所在。那么,这种学生学习上的疑点,又何以成了教者的盲点呢?原因是教者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框框:认为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是“不言自明”的,而忽视了学生恰恰没有这种“先见之明”。可见,备课时只备教材而不备学生是不行的。二、“课眼”是知识的连接点,往往又是教材的省略点。有些课在揭…  相似文献   

14.
韩爱丽 《考试》2011,(12):42-43,46
题眼就是题目中能揭示中心问题的关键词。考生往往因为找不到“题眼”而无从下笔,或一时难以理解“题眼”的内涵,产生畏难情绪。针对历史选择题和材料题,只要仔细分析题目的有效信息,找准“题眼”,挖掘其内涵,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5.
不少同学感到解化学推断题较烦,觉得有力用不上,无从下手。其实,解推断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题眼”,将“题眼”作为解题突  相似文献   

16.
不少同学感到求解化学推断题较难,总感觉无从下手.其实,求解推断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题眼”,如将“题眼”作为解题突破口,就能很快根据某些物质的特殊性质顺推或逆推出各种物质.常见的推断题有哪些“题眼”呢?下面作简单归纳:一、根据物质的颜色、状态、溶解性等物理性质推断1.黑色固体有C、MnO2、CuO、Fe3O4等.2.蓝色不溶于水的沉淀为Cu(OH)2,蓝色溶于水的固体为CuSO4·5H2O.3.不溶于水的红褐色沉淀为Fe(OH)3.4.不溶于水和稀HNO3的白色沉淀为AgCl、BaSO4.5.不溶于水但溶于酸的白色固体为BaCO3、CaCO3、Zn(OH)2等.6.遇水变蓝的…  相似文献   

17.
林敏 《四川教育》2005,(6):44-44
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必须在促进学生的“内化”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中的“读”尤为重要,它是进行语言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儿童认识事物的一般特点及心理变化过程,把阅读课分为四步:预读、细读、议读、练读。这四个步骤有联系性、承接性、系统性、逻辑性。在老师有目的的“诱导”、“引导”、“辅导”作用下,通过学生的读,形成高层次反馈的立体课堂教学结构,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目的。 1.诱导预读。  相似文献   

19.
20.
唐蕙恕 《中国教师》2012,(10):43-45
<正>文有文眼,诗有诗眼,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往往也有"课眼"。何谓"课眼"?众说纷纭。较早提出"课眼"的于冲老师,认为"‘课眼’意在‘揭全文之旨’(《艺概》),这是课文的窗户,正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打开这扇窗,就能窥见全课"。[1]湖北名师肖爱国,将"课眼"解释为"一堂课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