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名词性成分与容器方位词组合的不对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容器方位词“里、内、中、外”与名词性成分组合的情况比较复杂,不对称现象也比较多,同时还存在一些特殊的组合关系,如只能与“外”组合和不能与“里、内、中、外”组合等情况。对这些现象的解释需要从认知功能的角度着手。  相似文献   

2.
容器方位词由于自身的特点很少与动词性成分组合,但是还有许多动词性成分可以与“里、中”组合,这种组合更多的是一种语用现象;同为容器方位词的“内、外”却不与动词性成分组合,解释这些现象需要从认知心理的角度入手。  相似文献   

3.
论信息不对称与教育中介组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信息不对称理论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教育领域中也存在着许多信息不对称,比如学校与政府之间、学校与社会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等,教育中介组织在消除信息不对称方面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正朝着新的目标不断推进,国民的物质和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时常发生与经济发展极不相称的事件,干扰了我们的正常生活,阻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使得我们不得不进行深刻的反思:现在的社会怎么了?企业的诚信到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的教育领域中,各类学生与教育行为的融合程度呈现极大差别。成人教育类学生从教育机构获得的信息往往是不完整的,这种信息不对称现象影响了成人教育的内在质量。要解决成人教育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关键是使教、学双方信息沟通渠道畅通。  相似文献   

6.
双数量词包括"双、对、副"三个.这三个双数量词在对表人NP、表动物NP、表肢体器官NP、表抽象事物NP以及表具体事物NP的语义选择上都存在着一些规则性或倾向性的差异.这些差异与"双、对、副"的基本语义有关,也与一些认知因素有关,如主观和客观、常态和异态、同质和异质等.  相似文献   

7.
论信息不对称的经济法规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市场交易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将导致一系列不利经济后果,严重时还将导致市场失灵;国家在干预市场信息不对称过程中存在干预信息不对称,干预信息不对称也将导致一系列不利后果,甚至导致政府失灵。经济法是克服市场信息不对称和干预信息不对称的最佳法律形式,信息公开制度是经济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制度灵魂。  相似文献   

8.
信息不对称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当,降低市场效率,在信息高速、大量传播的现代社会,高等教育仍处在信息不对称的状态,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帮助高校与学生做好双向选择,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对人类大脑左右半球功能不对称的研究,可以追溯至19世纪30年代.1836年,法国神经科医生Mark Dux,以精确的临床比较解剖学的研究结果证实,大脑左右半球在语言功能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研究结果未能引起神经科学研究领域学者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有没有”正反问句的产生有一个历史过程,并在逐渐深入到我们的书面语和口语中。本文描写分析了“有没有”正反问句答句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并指出“有没有VP”有可能最早产生于《红楼梦》时代。在此基础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语言接触、传媒诱导、语言内部要素互动、语言的经济原则以及人的社会类推心理,并对其答句形式的发展趋势做了预见。  相似文献   

11.
在双及物构造中,给予类、索取类和置放类的NP2在句式上既可能实现为NP1+V+NP2+NP3的双宾语形式,也可能用介词把NP2、提前实现为NP1+PNP2+V+NP3的与格单宾语句形式,这主要受楱心动词在音节和及物性两方面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把握时代的变化,是形成科学理论的重要前提。邓小平正是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出发,面向世界,了解世界,充分结合本国实践,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正是从这一角度,邓小平理论是无愧于时代的理论,是指引我们迈向新世纪的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13.
NP1是动作的涉事,一般为定指性成分;在相同的连动动作链上,NP1的可控自由度从大到小依次是:无生可移空间实体>无生定位空间实体(有生空间实体)>抽象实体。NP2是动作的施事,一般也为定指性成分。  相似文献   

14.
随着20世纪末中国教育事业与世界接轨,高等职业教育也纳入了中国普通学历教育的轨道,随之而来的高等职业院校也蓬勃发展起来,高职学报应运而生,为高校学报增添了新的文化层面与耳目一新的研究视角。文章探讨了如何将高等职业教育成果纳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传播轨道,如何将高职学报别具一格的特色予以定位以及如何做好高职学报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15.
指宾状位形容词前置研究可以从必要性与可能性两个方面展开,其中可能性研究是语法研究的重点,实质上就是指宾状语形容词前置条件。指宾状语形容词前置条件包括句法结构制约机制和语义特征制约机制两方面。其中句法结构方面的制约主要是体现在要求数量限定结构和时体标记词同现。语义特征制约机制包括句中动词与指宾状位形容词自身两个方面。经分析,发现指宾状语前置其绝对限制作用的不是句法上的制约,而是语义上的制约,尤其是前置的指宾状语与宾语之间的关系性质。  相似文献   

16.
事物和性状之间有着“天然”的关系,因此我们一般可以用性状来转指事物。其实,事物同样也可以转指性状。这种转指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而且是一种普遍的认知现象和语言表达现象。当事物转指性状时,两者存在着一种双向选择的关系。“NP1像NP2一样”之所以独立成句,其主要原因也就在于事物和性状两者的转指。  相似文献   

17.
“给+NP”中NP的语义范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句子的深层语义关系 ,可把“给 +NP”中NP的语义范畴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 :按照句法语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每个名词短语以“格的关系”和动词发生联系。“格的关系”即不同的语义范畴 (《“格”辨》 ,2 4页 )。按照这个原则 ,可以把“给 +NP”中的NP划分为 :〔对象〕、〔施事〕、〔受事〕 ,以及语用成分。其中“给 +〔对象〕”是“给+NP”结构的主要用法。第二层 :〔对象〕范畴进入组合后 ,由于动词选择限制关系不同 ,又可以次范畴化为 :〔受物〕、〔受益〕、〔受损〕、〔朝向〕等几个小的范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给”字句的一些句法特征。  相似文献   

18.
通感作为修辞的一种方式已得到学术界的普遍公认。在这种手法中,人的五种感官可以彼此沟通和挪移,由一种感觉领略到另一种感觉。通感在英语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不同感官之间的挪移导致了英语通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它的认知基础也是基于感官之间的。从通感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可以看出英语通感是超常搭配,且不管哪种类型的英语通感都体现了一种语义搭配超常。  相似文献   

19.
简论《目连救母》为中国戏曲剧目之祖,并通过梳理莆仙戏目连前传《傅天斗》与其他各种目连戏的源流关系,重点阐述《傅天斗》的特色及其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