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体育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化,在体育节目的解说中,笔注意到有一些成语经常被错误使用。  相似文献   

2.
成语是语言中的珠玉,也是高考的常规考点.纵观2012年高考试题,考查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能力仍是重点.归纳高考成语试题设误类型,掌握成语试题命题规律,有利于提高成语的识记和运用能力,更有利于复习备考.下面就2012年高考成语试题简要归纳. 一、褒贬误用 有些成语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褒贬失当,导致误用.如: (1)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山东卷) (2)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江西卷)  相似文献   

3.
成语是语言中的珠玉,也是高考的常规考点。纵观2012年高考试题,考查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能力仍是重点。归纳高考成语试题设误类型,掌握成语试题命题规律,有利于提高成语的识记和运用能力,更有利于复习备考。下面就2012年高考成语试题简要归纳。  相似文献   

4.
佚名 《教师博览》2009,(5):33-33
1.知书识礼:仅知道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学会送礼。 2.度日如年:日子非常好过,每天像过年一样。  相似文献   

5.
<正>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的,于是处处留意邻居儿子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几天后,他找到了斧子,原来他几天前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把斧子落在了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家的儿子,再留心看,怎么看都不像贼了。  相似文献   

6.
读过小说《复活》的人,想必都记得那些描写被流放的革命者的章节.他们当中,有一个十分惹人喜爱的年轻女子玛丽亚·巴甫洛夫娜·谢金尼娜.正是她在监狱里首先对女囚犯玛丝洛娃表示关切,并促进了卡秋莎精神上的复活.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描写的那样,她是一个“体态丰满,面色红润,相貌美丽的姑娘.长着一双大眼睛,穿着灰色的连衣裙,披着短披肩……这个姑娘处处都长得很美丽;那双又大又白的手,那波浪似的短发,那端正的鼻子和嘴唇……不过,她脸上最动人的地方,却是那双羔羊般的褐色眼睛,善良而又真诚.  相似文献   

7.
社会教育的勃兴是在中国近代国情所急、民情所需、教育所要的背景下产生的。社会教育承载着“开启民智”的重任,历经了艰难的发展历程。教育家群体对社会教育的关注,带来了巨大的思想力量。学制体系与社会教育关系之争,产生的“联络说”“并列说”“融合说”与“兼办说”,留下了近代以来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尚未破解的教育难题——社会教育制度化。这个难题的提出是前辈探索教育尊重国情,尝试建立国民教育制度系统的重要努力,为我们今天健全国民教育系统、完善学制体系、探索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制度、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本土经验。  相似文献   

8.
有个成语叫“乱七八糟”,它是形容乱得不成样子,毫无条理和秩序。这个成语和两件历史事实有关,可能知者不多。   一件是西汉时的“七国之乱”。西汉景帝时期,汉景帝采纳晁错的意见,着手削减了些封国领地,收归中央管理。吴王刘氵鼻立即串通楚王、赵王、胶东王、胶西王等六王于公元前 154年,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联合起来叛乱。景帝错杀晁错而不能退兵,立即派周亚夫领兵平定了“七国之乱”。此即成语中的“七乱”。   另一件是西晋时的“八王之乱”。西晋初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后,把皇室子弟分封为诸侯王,享有各种特权…  相似文献   

9.
现有关于经济法本质的讨论基本建立在实在法基础之上。单纯从实在法角度探讨经济法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回答关于经济法存在与否的三个最基本问题,即经济法是否独立成为部门法、经济法是什么以及经济法属于公法、私法还是社会法。因此有必要从自然法的视角重新审视经济法的本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法律部门的概念只是实在法的概念,与经济法的本质无关;经济法可界定为是基于人性而产生的确定性的经济管理社会关系,它建立在自然法基础上,而非建立在实在法基础上;经济法无所谓公法、私法或社会法,因为公法、私法和社会法的划分属实在法范畴,不反映法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两年前的一个夏天,下午放学后,我和王曼凝同学在一起做作业。我望了望天色,外面刮起了大风,乌云密布,闷雷一声接着一声,这一切都告诉我:暴风雨快来了。  相似文献   

11.
Utop大学评价历年的排行榜显示,院校的排位与其规模有较大的相关,通过对其排行指标和排行过程的分析,清楚地证明这一点。由此造成的弊端是明显的。既具有不公平性,也可能带来负面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尚未成名     
站在很高很高的地方,眺望眼前的景色,你可能会因为一览众山小而心生自豪,但是,对这一路的跌跌撞撞和气喘吁吁,你是刻骨铭心,还是不堪回首,抑或是心有余悸呢?我们每个人都享受站在顶端的成就感,但爬升过程的艰辛,又有多少人愿意承受?突然想起自己上幼儿园的时候总是无所畏惧,脸上涂了俩红鸭蛋,会唱一首小歌就屁颠屁颠上台了。一边唱着不成调的曲子,一边还在关注有多少叔叔阿姨给自己拍了照。那时候,接受  相似文献   

14.
尚未成功     
运动会赛场,百米赛跑刚刚结束。一位被淘汰的选手垂头丧气地走出场。他的父亲走上去,搂着他说:"你是失败了,还是尚未成功?"这位运动员很奇怪。他问父亲:"这有分别吗?"父亲笑而不答,只反问道:"下次比赛你还参加吗?"  相似文献   

15.
正事无巨细是古代遗留下来的成语,《汉语成语大词典》的解释是:事情无论大小。指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事情。《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这个成语不包含修辞用法,只须照字面理解,但它包含了一个潜台词:(事情无论大小)都要过问、操劳或负责。事实上,事无巨细是一个不自足词语,它不能独立叙述一个完整事件,不能明确表达说话人的感情色彩,必须在其后加上适当的词  相似文献   

16.
<正>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今天我们要说的成语,它们可能不为人知,却都有着丰富、有趣的情节与故事。博士买驴博士,是古时官名。博士买驴这个成语出自大名鼎鼎的《颜氏家训》。这个成语是说当时有个博士,熟读四书五经,满肚子都是经文。他非常欣赏自己,做什么事都要咬文嚼字。有一天,博士家的一头驴死了,他就到市场上去买一头。双方讲好价后,博士要卖驴的写一份凭据。卖驴的表示自己不识字,请博士代写。博士答应了。  相似文献   

17.
《中学时代》2020,(11):24-25
<正>在你的印象中,"喝西北风""加减乘除"是成语吗?这两个都是成语!从这些"奇奇怪怪""不太正经"的成语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起来看看那些不像成语的成语背后,都有怎样的故事吧。——博士买驴——这个看起来很有画面感的成语,出自《颜氏家训·勉学》:"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博士在古代为官名。古时候,有个非常自负的读书人,认为自己学识渊博,常常卖弄笔墨,炫耀文采,人们便嘲讽他为"博士"。  相似文献   

18.
成语是整个儿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其实际含义通常是字面以外的意义,即所谓特定含义。如果排斥特定含义,主观地另作解释,这样释出的意义,就是成语的非成语义。如“高山流水”源于伯牙鼓琴的故事,本谓乐曲高妙,比喻知音或知已。如果用以表达“高山上流下水来”的意思,此义就是非成语义。运用这种非成语义有它特殊的表达作用。下面谈谈它的表现方式和特点。从成语的形、音跟义的关系来考察:用其形而排斥其特定含义者大体上有三种,①附会字面,②多义换用,③双关曲解;用其音而排斥其特定含义者,主要有一种,谐音换字。  相似文献   

19.
一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清,朖也。澄水之貌。”清代段玉裁注:“朖者,明也。澄而后明,故云澄水之貌。引申之凡洁曰清;凡人洁之亦曰清。”这里,只是道出了“清”字最基本的两种含义。实际上,在中国古代,甚至在汉以前,它就已经具有丰富的含义了。诸如: ①水澄澈。与“浊”相对。《诗经·郑风·滦洧》:“溱与洧,浏其清矣。”《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②澄清。《周礼·考工记》:“清其灰,而盝之,而挥之。”  相似文献   

20.
兴的解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诗经》中的起兴和自然描摹诗的内容没有必然联系。《诗经》中全部起兴的例子证明:兴不过是当时诗歌创作中一种习惯性的呈现手段,它唯一的作用只是为着起韵,并不带有物情观照的主观感情投射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