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春秋战国时期混乱的社会局面,孔子和墨子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仁爱"与"兼爱"的对立并不在于"爱有差等"和"无差别之爱",相反,在这一点上,他们是一致的,真正的分歧在于:前者从人之为人的道德理性寻找理论的依据,而后者把目光投向了经验世界的"实利",前者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后者主张"己所欲,施于人",前者体现了主体间的尊重与平等,后者常常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论语>文本,发掘并阐释了孔子"仁爱"思想的四方面特征:一是主体上的二元性,二是价值目标上的至高性,三是道德和实践层面上的统摄性,四是现实中的可实践性.在此基础上,简要阐述了"仁爱"思想对政治、经济和全球文化交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当今大学德育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孔子以"仁爱"为核心的教育思想与德育的契合及其对当今大学德育的启示与借鉴: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激励学生实现生命的完善与超越;建立和谐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4.
李秀娟 《文教资料》2008,(29):52-54
本文重点论述了儒家和伊斯兰"爱"观的异同,为两种文化的互相沟通、互相融合,以及为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建立现代人际关系,提供理论思想基础,同时对于我们弘扬仁爱精神,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仁"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所在,也是其思想的核心范畴,"仁"字最先可能并不是由儒家提出,但却为儒家所吸收、改造和弘扬.只有理解了"仁"的历史起源和最初含义,才能够理解为什么儒家特别强调必须款待他人、厚爱他人,进而泛爱万物."仁"是人性的本质特征,"仁学"的核心是讲爱人,"仁"是人的哲学升华,可称为人学哲学.作为"仁者爱人,泛爱众"的理念、万物一体的超越意识和生生不已于一体的儒家"仁爱",虽产生于过去.但由于它包含着一些恒古长新的内容,因而具有其内在的思想魅力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7.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在当代日益受到重视。本文试图从分析其哲学内涵和理解其感情基础出发,指出将天与人和合起来的仁爱纽带,发掘这一思想对解决当今环境及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所可能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威 《成人教育》2013,33(5):90-9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自主性的体现,儒家文明在长期的演变中,孕育出灿烂的中华文明,其思想宝库博大精深,是后人所取之不竭的。由孔子最先提出的作为儒家思想核心范畴的"仁",其基本内涵是"爱人",而孔子作为大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影响了中国社会几千年,而作为现代学校教育,其教育的的主客体是教师和学生,孔子"仁"的思想对现代学校管理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儒家"仁爱"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巢湖学院学报》2004,6(4):19-22,67
现今,竞争日益加剧,任何组织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同样,每个人也必须遵纪守法、辛勤工作以回报组织和社会.美国知名企业"安然"公司的倒闭,中国"同仁堂"等著名企业的长盛,均告诉我们,一个组织的短期繁荣可以通过许多方式获得,但要想获得长期持续的发展,只有遵从人类几千年来坚守的价值公理--仁爱、诚信.  相似文献   

10.
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就要继承儒家"仁爱"思想,树立仁爱观念,关心人、爱护人,人际关系和谐了,整个社会的和谐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1.
仁爱观是孔子最重要的思想内容之一,孔子在爱亲的基础上将其发展到泛爱众的层面,这本身是对当时族类的一种突破。孔子的仁爱观是"有教无类"产生的理论基础;同时,"有教无类"又是对孔子仁爱观的具体化实践。本文将"有教无类"置于孔子仁爱观视野下,探讨"有教无类"产生的理论基础和真实内涵,并进一步论述二者的关系问题,以期给予其正确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现状分析,探讨如何将"仁爱的感化"和"笃行的落实"融入班级管理,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王栋忠实继承了王艮的"仁爱"思想,认为一个人要有外在的"仁",必须先有内在的"仁",而要有这种内在的"仁",就必须修"仁"之心.同时王栋还提出了"德不孤陋"说,要求人们不与人同善.  相似文献   

14.
毛然 《现代企业教育》2012,(24):107-108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集中代表,"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部分。当代大学生处于社会变革的转型期,价值观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有诸多积极因素,也不乏消极成分,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等。本文探讨儒家仁爱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建构的现实意义,认为"仁"是人的内在要求,是人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准则,也是人的内心修养目标。指出当代大学生应批判的继承儒家仁爱思想,把"爱人"与为人民服务精神、"爱家"与集体主义精神、"爱自然"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领悟儒家文化的真谛,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5.
博爱与仁爱     
博爱与仁爱虽同说爱人,但爱的来源不同:一为上帝,一为人的生命;一为外在权威的要求,一为内心真情的流露.其次,爱的目的不同:一为个人的得救,一为由己及人,使人人都能感受;一貌似"博"而实"私",一貌似"私"而实"博".  相似文献   

16.
"仁爱"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作为一种社会伦理道德,孔子的"仁爱"思想一方面带有时代和政治上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它表现出了对人的关爱,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这一思想对当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曾有幸与斯霞老师交谈过,她用"仁爱"和"母爱"这样的大爱,给我们留下无法用世俗价值来衡量的巨大财富。从她亲切的话语中感受到的爱的情怀,似一粒种子悄悄地埋人了我满怀憧憬的心田。  相似文献   

18.
袁秀娟  王长坤  陈涛 《文教资料》2008,(21):212-213
"仁爱"思想是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道德遗产:大学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继承者,利用儒家"仁爱"思想来影响、熏陶、教育当代大学生,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构建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个好班主任要有"仁爱"之心,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要有一双"慧眼",班会是孩子思想教育的前沿,个性绽放的大舞台。班主任要多夸奖孩子的优点,要赏罚有度,做学习型的教师。  相似文献   

20.
东汉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不仅是医学家也是思想家。他一生行医济世、治病救人,他的《伤寒杂病论》成为医学经典。他坚持勿求名利、众生平等、追求真理的"仁爱"观,高尚的人格,精湛的医术,博大精深的"仁爱"思想不仅成就了"医圣"之名,同时对后世医学家优秀医德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仁爱"思想在当今仍然具有时代价值,弘扬张仲景的"仁爱"思想,有利于推动正确义利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