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有一个10岁的女儿,现在上小学五年级。我和丈夫都是一般的工人,收入不是很多。但是,我们比较注意孩子的智力开发,她五岁时,我们就给她报了舞蹈班。上学以后,孩子的学习也比较好,从不用我们操心。听别人说,小时候学英语容易,因此我们又给孩子报了剑桥英语班。在英语班上孩子学得非常好,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听到老师对孩子的夸奖,我们打心眼儿里高兴。我们感到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可是孩子上这些课外兴趣班,使我们本来就不太宽裕的生活感到更加拮据,但是我们想孩子这么好,不培养实在太可惜了。所以,我换了一个工资高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习惯是经过长期重复坚持而形成的固定的、自然的行为方式,就像我们养成定点吃饭、睡觉的习惯一样。这些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孩子的配合,也是磨练与考验孩子和家长意志的过程,更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基石。  相似文献   

3.
爱的收获     
从踏入特校门坎的刹那,我就感到自己和这群残疾孩子有缘。由怜生爱。我这辈子爱定他们了。只要我们付出真爱,就一定会获得回报。尤其是聋孩子,虽然生理上有缺陷,但他们有灵性、有感情,他们也希望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受到尊重和关怀。  相似文献   

4.
什么叫爱孩子,怎么衡量老师爱不爱孩子,这是个内涵很丰富的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做幼儿园教师的,肯定要付出正面的、积极的感情,就像我们爱自己的事业。  相似文献   

5.
我们班搞的生成活动“鞋”,已经接近尾声了。在研究鞋的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展开了想像的翅膀,创造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我们把孩子的作品挂出去,让家长共同来分享孩子的快乐。面对孩子的作品,家长们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有一个孩子看见妈妈来接他时,像小鸟一样扑到妈妈怀里,拉着妈妈的手,走到自己的作品前,对妈妈说:“妈妈,这是我画的灯笼鞋……”没等孩子说完,这位妈妈就大声呵斥:“你这是画的什么乱七八糟的鞋,你看能穿吗?”这个孩子登时低下了头,满脸的不高兴。而另一个孩子情况就不一样了,他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地…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孩子是一张白纸,需要我们去填充,你要什么就填什么,红的、黄的、绿的、蓝的,或者花的;有人说孩子是一幅多彩的画,需要我们仔细去欣赏,是美、是丑、是新、是旧,只怕我们的欣赏水平不够。我要说孩子是一本书,需要我们认真去研究,用心去解读。多年的幼教生涯告诉我,尽管孩子这本书不易懂,但只要我们用心去读,还是可以读懂的。一天邻居家的孩子园园(系化名,下同)迈着不太稳定的步子在院子里跑来跑去,突然跑到我的面前,用勉强让人听得懂的话对我说:“阿姨,给我一个好东西。”我两手伸进衣袋里,摸来摸去实在拿不出什么…  相似文献   

7.
《家庭教育》2006,(8X):8-19
有人说:“当你有了孩子,你就有了问题。”这句话并非指孩子让我们成为问题父母,或是孩子一定会造成问题,而是意味着伴随孩子的成长,父母必定会面临孩子的各种形形色色的问题,教养孩子,你是否仍然用奖赏,惩罚,训诫,贿赂,威胁等教育方式?这些手段是否依然有效?本期,我们和父母一起反思自己的教育效果,并学做效能父母。[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每一个孩子在其成长过程中都可能犯错,关键是家长如何处理孩子的错误行为。我们中国人对待孩子犯错误,通常都批评一通了事。我认为这样对待孩子的犯错,实在是错失良机。殊不知,当孩子犯错之时,正是绝佳的教育时机,若在此时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举个例子来说:有个男孩子,跟着母亲去散步,走到一家超市前,孩子看见了透明的玻璃橱窗内摆着很多种“弹珠超人”的玩具,就吵着母亲要买一个“弹珠超人”,母亲以家里已经有了好几个为由,不给他买。孩子生气地跟着母亲回到了家,就径直地走进了自己的房间,并…  相似文献   

9.
赵会霞 《家庭教育》2002,(12):21-21
我的女儿今年9岁了,在学校读三年级,属于比较活泼好动的一类人。但女儿曾是一个非常胆小的孩子,最大的毛病是怯场。比如,她在家里爱说爱笑、爱唱爱跳,但是,一旦在很多人面前让她去表演一下,她又总是钻到我的身后,有时真拿她没办法。对于这样的一个孩子,怎么办呢?我和丈夫商量,要用我们的赏识唤起孩子的自信,让孩子找到成功的感觉。孩子进学校读书以后,我们就有意无意地让孩子回家当老师,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讲给我们听,表演给我们看。有时,吃过晚饭,全家在一起看电视,看完一个节目后,我们就鼓励她模仿一下,不管女儿的模…  相似文献   

10.
我们紫薇小学创办于1996年,是一所年轻的学校。一如简简单单的校园一样,我们的德育工作也极其简单。这几年,我们也就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构建阳光教育的理念。其核心是以人文关怀为主线,让教育充满阳光般的温暖,服务孩子,尊重孩子,发展孩子,滋养孩子的关爱之情。  相似文献   

11.
如果我们承认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公民,是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推动者,我们在今天就应该尊重和理解儿童。儿童不是每个家庭的私有财产。他们天生的弱小无知,反衬了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空间和后天教育的必要性。有父母身份的人不一定都有教育意识。前者随孩子的降生自然获得,而后者的获得还需要学习和领悟。望子成龙,人之常情。但父辈对我们的教导方式,不能简单地拿来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不论我们是深受其“益”还是深受其“害”。因为我们生活在传统与现代的接缝之中,而孩子注定是属于未来的,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只能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寻求折…  相似文献   

12.
热爱孩子是我们每一个老师的天职.尊重是热爱孩子的前提条件。教育不仅应该对孩子的未来生活作准备.更突出的是孩子的眼下的生活。如果没有当前生活的健康和幸福,就不可能有将来的生活,最要紧的是,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拥有将来成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戴晓云 《山东教育》2005,(15):43-43
经常遇到这样的父母,他们告诉我对自己的孩子已经无能为力,他们整天为孩子操劳,孩子的问题是他们的心病,但是他们已经没有了信心,其中最主要的是对自己的教育能力没有信心。然后他们对自己的话进行论证,他们说:“你看我们俩都没上过大学,都不是知识分子,家里没有高知家庭的文化氛围,我们读书少,知识也少,自然能教给孩子的就少;同时我们也不是社会精英,  相似文献   

14.
《家教指南》2006,(2):32-33
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就必须从小培养孩子懂得回报的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云南教育》2000,(9):13-14
谁都知道,国家兴旺,民族振兴,乃至家庭幸福,都取决于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在对待他们学习的问题上,我们却丧失了尊重教育科学的基本理智,忽视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很多东西。在我们眼里,孩子是机器可以任凭摆布,孩子是气球只管吹气,孩子是棵苗可以揠苗助长,结果可能机器损坏,气球爆裂,小苗蔫死,事与愿违。孩子们因不堪于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沉重的学习压力,自杀和杀死监护人的事就屡见报端。“不见棺材不掉泪”已不可原谅,见了棺材仍不猛醒,就说明我们冷漠和麻木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了。此时此刻,国家主席江泽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6.
呵护     
倾听孩子的咿呀学语,母亲的笑总是最真最美;面对蹒跚学步的孩子千百次地跌倒,爸爸总会伸出温暖的双手……于是,世上的每个孩子都学会了说话走路。在人的生命中,这是多么伟大的进步!只要相信孩子,赏识孩子,用心去呵护孩子,我们的教育就会立于不败之地!品学皆优者是我的孩子,平淡无奇者是我的孩子,懒散任性者也是我的孩子。我们爱美丽的花朵,而面对野草,甚至是带刺的野草,我们也应为它的绿色而欣喜。我们的关爱是春天的暖流,应该让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生机。我们把爱心均分,应该让每一个学生的欢乐与苦恼,都融入自己的灵魂。当我被严冬围困…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当我们生气、恐惧或悲伤时。这种不愉快的情绪。会使我们感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身体聚集了大量的能量。只有把它释放出来.我们才能恢复到平静状态。其实我们的孩子也一样。“您真讨厌!”孩子大声喊叫,喊完之后,“讨厌”引起的不悦就减少了许多。如果我们压抑孩子表达不愉快的情绪,就会迫使孩子去找不正常的渠道宣泄他们的情绪。他们不是把情绪发泄到别人身上,就是发泄到自己身上。  相似文献   

18.
批评,是孩子做错事时成人教育孩子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毕竟忠言逆耳。我们许多 成人在孩子犯了错误之后,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时,由于没有注意方式方法,没有引导孩子 正确对待批评,结果,幼儿在家挨了批评就哭闹或赌气拒绝进食;在幼儿园受了教师的批评 就不愿去幼儿园。可见,成人在使用“批评”这个“武器”时,不但要使孩子明白自己错在 什么地方,怎样做才对,还要培养孩子对待批评的正确态度。  一、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缺点,这些缺点别人很容易发现,而自己却不知道。一次 在上课前,我故意在脸上抹了一道灰,到了班上,一名…  相似文献   

19.
宋宁 《家长》2009,(2):19-20
孩子也需要尊重。我们和风细雨地跟她说话,就是信任她、尊重她,她就容易接受我们的建议,我们的目的也容易达到。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新农村建设的提出。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把目光聚焦农村教育,我们不难发现诸多现象:学校教育是为完成“普九”,是为了降低适龄学生流失,是为了升入更好的联招学校、进入名牌大学,是为了让学生在期末考试中永远不败;家庭中灌输给孩子最多的是考好了就可以出人头地的思想,最关心的是孩子获得多少奖状、奖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