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人说,人一生下来就开始透支母亲的生命,可我一生下来就是为了报复父亲。我永远不会忘记他和妈妈离婚的情景。判决时。我最终还选择了父亲,我要让他难过一辈子。没过多久,父亲又结婚了.这更加深了我时他的仇恨。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人一生下来就开始透支母亲的生命。可我一生下来就是为了报复父亲。我永远不会忘记他和妈妈离婚的情景。判决时,我最终选择了父亲,我要让他一辈子难过。没过多久,父亲又结婚了,这更加深了我对他的仇恨。虽然继母总是竭力地想讨好我,我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人一生下来就开始透支母亲的生命。可我一生下来就是为了报复父亲,我永远不会忘记他和妈妈离婚的情景。判决时,我最终还是选择了父亲,我要让他难过一辈子。没过多久,父亲又结婚了,这更加深了我对他的仇恨。虽然继母总是竭力地讨好我,我却从来没有对她笑过一次。父亲常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人一生下来就开始透支母亲的生命。可我一生下来就是为了报复父亲。我永远不会忘记他和妈妈离婚的情景。判决时,我最终还选择了父亲,我要让他难过一辈子。没过多久,父亲又结婚了,这更加深了我对他的仇恨。虽然继母总是竭力地想讨好我,我却从来没有对他笑过一次。父亲常被我气得青筋暴起,每每这个时候,我的心里总会燃起一丝可怕的喜悦。几年后,他们有了自己的小孩,不过他只是个病秧子,三天两头得送医院,我经常半夜醒来,看见父亲开车送弟弟去医院,继母在门前鬼哭狼嚎的场面,我变成了一个麻木的观众,没有一丝担心。那天,我接到重点中学…  相似文献   

5.
1975年的冬天,18岁的父亲坐了4个小时颠簸的客船和牛车来到了崇明长征农场,那个留下了他一生最美好年华的地方。30年后的冬天,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寒假作业——体验农村生活,18岁的我坐了3个小时的客车来到奉贤星火农场,而那里正是我父亲当年曾经下乡插队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2004年,是我父亲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回顾父亲的一生,他把自己的一切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和人类的进步事业.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了父亲生前的两段话:  相似文献   

7.
我要出嫁了,陪伴我一生的,还有父亲沉甸甸的爱…… 从我记事起,父亲就是沉默的代名词,他极少说话,是那个年代少有的大学生,几十年间,他的同学要么仕途光明,要么财源滚滚,只有他依旧是个不上不下不折不扣的穷老师.因为这,少时的我常对父亲有着莫名的反感,总是悖着他的意愿做事.  相似文献   

8.
职责.使命     
我的父亲祝谌予走了.他在病榻上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叙述了自己的一生.从他为亲人解危治病而拜师学习中医、为谋生而学习西医、为工作需要而进行中西医结合研究直到为患者治病"来者不拒"、"死而后已",我再次体会到了父亲为祖国医学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精神.下面的这段文字,是父亲讲述的他自己对中西医结合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儿时,父亲是我崇拜的对象,他有着高大的身躯和坚实的臂膀;他似乎什么都会、什么都懂。——父亲的话就是真理。年龄稍大一些,觉得父亲并不是那么伟大,有些我了解的,他竟然不知道!——父亲的话多少有些“失重”了。等我成了男子汉,父亲落伍  相似文献   

10.
这个人是我爸爸,因为从我记事起,就没离开他的生活和工作,所以我了解他的一切。父亲没有什么突出的业绩,而正是他的平凡,却让我一生都学不完。 1978年父亲平反后,被安排在本村任民办教师。他说:“我要努力补上这十几年的教学工作损失。”从此父亲就成了一个闲不住的人。1986年父亲被转为正式教师,1987年满60岁时被动员退了休,可他退休不退岗,又转到镇中学任代课教师。直到1995年骑车摔折了腿,才坐到了炕上“工作”。  相似文献   

11.
父亲季羡林     
一直以来,许多人都在关注我的父亲季羡林,关注他的成长历程,关注他的事业成就,甚至关注他的感情生活.作为一位世纪老人,他的一生,算得上是传奇的一生.  相似文献   

12.
算到现在,我的父亲有二十四五年没有和我说过二句话了.埋他的那堆黄土前的柳树,都已经很粗很粗.不知道他这二十四五年想我没有,想他的儿女和我的母亲没有,倘若想了,又都想些啥儿,念叨一些啥儿.可是我,却在25年间,总是想念我的父亲,想起我的小时候,父亲对我的训骂和痛打.好像,每每想起我父亲,都是从他对我的痛打开始的.  相似文献   

13.
无言的父爱     
父亲是个实干家,他的一生都在忙碌着。多年劳作的成果,足以让父亲感到骄傲。而对我来说,最值得骄傲的应该是他亲手为我制作的小玩艺儿。他以双手而不是以言语传达了对我无限的爱。七岁那年的圣诞节前夕,我跟着父亲上街,路上经过一家玩具店。  相似文献   

14.
中华职业教育社邀我父亲叶圣陶来福州,谈谈语文教学方面的一些问题.上半年,我父亲做了一次手术,还没有完全恢复健康,不能应约.我一直在父亲身边,经常听他跟别人谈话,有时候帮助他整理讲话稿,有时候帮他誊清稿件,可以算是“近水楼台”吧,父亲的一些主张,我多少知道一些,所以职教社硬把我给拉来了.今天我主要讲的  相似文献   

15.
前几天,当导演告诉我电影里饰演我的父亲的演员是谁时,我一惊,心中顿生感慨,他真的很像我父亲,具体来讲,我爸年轻时候比他还要帅很多.他很有名很有名,塑造过很多慈父的形象,只是想不到,有一天,他会来演我的父亲. 父亲的戏,在第四场,这场戏,写得很难,因为实在不知道该用哪个细节动作来开场.父亲和我之间的很多动作、对白,一一浮现在脑海中,却不知道从何下笔,来用这一分钟,体现出一生的爱.  相似文献   

16.
父亲70大寿时,我给远在乡下的他买了一部手机. 父亲拿着手机,这儿摸摸,那儿按按,像小孩似的,稀罕得不行.当看到自己的形象定格在屏幕上时,呵呵直乐的嘴里,一望无牙. 我知道勤俭一生的父亲舍不得打电话,所以就给他办了个无月费的"神州行"手机卡,并教他学发短信.父亲毕竟年岁大了,虽然一直在"嗯嗯"的点头,可他那浑浊的眼睛里,分明写着茫然.  相似文献   

17.
父亲的一生是很短促的,但他不论在早年从事的文学创作和翻译方面,还是在中年才开始的语音语言学研究中,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他留下的不少著作和科研成果,对后世的学者来说,是很有参考价值的。我们对父亲毕生从事的学术活动了解得不很多,他在世时我们还年幼,因而他生前的一些往事虽至今仍留在我们的脑海中,但谈到认识,局限性就很大,令我们深以为憾。  相似文献   

18.
在公众眼里,他是著名的桥梁专家、著名的教育家。在我的眼里,他就是一位慈祥、宽厚的父亲。1975年母亲过世后,我就与父亲生活在一起,陪他度过晚年。父亲一生都在与桥打交道,桥几乎把我与父亲在一起的时间都给挤占了。  相似文献   

19.
有关长征     
长征,这个发生在70年前的伟大事件,不断地给我们新的启示。而对于我,“长征”这个词,是一个开关或者一个按键,会让我想到许多……也想到我们每个平凡的人,想到我们的父辈,想到我们自己。讲一个小故事吧——那是“文化大革命”中的一天,我获准去探望受到批斗的父亲。父亲1935年参加革命,没走过长征,人们习惯称为“红军干部”。我看到他时,两个造反派押着他从批斗会场送回住所,父亲头上戴着造反派糊的高帽子,胸前挂着一个大硬纸板牌,上面写着:黑帮分子、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叶××。他见到我,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转身对两个造反派说:“明天见!…  相似文献   

20.
我的父亲     
人常说:“父爱如山。”我总以为父亲的爱不会像母爱那样细致琐碎。平时,我和父亲之间也很少有温情脉脉的交流,我对父亲的感情更多的是敬畏。但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之后,记忆中的一件往事突然涌上心头,让我看到了父亲的拳拳爱子之心。朱自清先生的父亲留给他的爱已浓缩成一个一生难忘的背影,而我的父亲则用他宽厚有力的脊背为我撑起了一片天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