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非常重要的交通线,更是一条流动的文化血脉。尤其在革命年代,大运河被赋予中国特色的文化基因。通过引入大运河这一线性文化遗产,把人物、故事、遗址串联成体系,探究徐州大运河文化传播现状存在传播途径单一、体系化缺失、辨识度不高、文化育人功能缺位等问题的解决办法,构建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网络传播融合发展的大运河徐州段文化传播路径,对大运河徐州段的文化资源梳理、传播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大运河文化的内涵、功能与价值,分析了南通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并针对南通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面临的问题,借鉴苏南经验,提出南通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路径:开发大运河景观长廊,建设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挖掘大运河历史故事,发展大运河文化旅游;坚定文化自信,打响大运河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3.
骑行是体验线性文化线路的方式之一,大运河是我国典型的线性文化线路。以大运河网络骑行游记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尝试描述骑行旅游者的旅行动机、空间行为、旅游体验等旅游行为特征及规律,并找到其对大运河骑行的实践启示意义。研究表明,探访运河文化,体验中国南北风情是大运河旅游者的主要动机。大运河骑行旅游者沿路游览名城、古镇、古渡、古代水利设施、博物馆等历史文化古迹和景点,获得了“古老、自然、畅爽、美丽、独特、挑战”多维度的深刻体验。  相似文献   

4.
用“中国大运河”或“大运河”,统称我国运河是准确的的。但“大运河”、“中国大运河”、“京杭大运河”这三个概念所包含的历史、地理、河道走向、文化研究范围,又是不同的。根据各个时期开挖的规模、航运、繁荣的程度,可以把中国大运河修建设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隋前为中国大运河体系的初步形成阶段;隋唐至北宋为中国大运河进一步完善和稳定发展阶段,也可称为中国大运河繁荣的一个阶段;元、明、清为中国大运河南北直航和再次繁荣的阶段。尽管我们今天更加注重元、明、清大运河的历史及文化研究,但它毕竟是中国大运河的一部分,而对中国大运河的全面研究更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向纵深发展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蓝图付诸实施的大背景下,对水利部2014年出版的《中华水文化书系(三套丛书)》,总计26分册的当代水文化系列丛书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和深度访谈。研究发现扬州段运河文化传播总体取得了一些令人可喜的学术成就,但在传播途径和传播效果上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6.
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大运河沿岸高校要充分挖掘大运河文化中的育人功能。将大运河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团结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是提升高校思政课育人实效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深入探究大运河安徽段非遗与旅游融合思路,对推动安徽省大运河文化带非遗旅游以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非遗与旅游融合机制的基础上,详细梳理安徽省大运河文化带非遗资源与旅游发展现状,基于目前非遗与旅游在竞争力、非遗资源挖掘、融合层次及深度方面存在的融合困境,从挖掘非遗内涵、创新运河非遗旅游产品形式、优化多种宣传方式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四方面提出安徽省大运河文化带非遗与旅游融合的路径,以促进安徽省大运河文化带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为安徽省大运河文化发展以及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也为其他地区做类似研究提供案例借鉴。  相似文献   

8.
大运河是我国千百年来形成的一条独具特色的流动文化长河,为我们带来了深远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镇江作为大运河途经的重要城市,其不同类型的建筑样式是城市为我们留下的宝贵历史文化,也是城市逐步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见证.针对大运河周边城市内不同类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以镇江为研究对象,例举分析了近代以来不同形式的中...  相似文献   

9.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关涉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以及航运、水利、环境、生态、景观等多个要素,高质量建设大运河文化带需要对大运河的相关概念和属性、大运河所处环境的相关空间结构、大运河发展历史以及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建设等若干核心关系进行综合认识和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10.
<正>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扬州,建筑面积大约8万平方米,是集大运河文化、科研展览为一体的综合博物馆。博物馆造型设计融合了大运河文化特点,以巨型船只为主造型,同时加入了风帆元素,像一艘正要扬帆起航的帆船。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共设有"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因运而生——大运河沿岸的传统生活"等11个专题展厅。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走进大运河文化。  相似文献   

11.
建立大运河研学旅行课程育人体系不仅是传承大运河文化与精神的需要,也是国家经济、文化内外双循环的战略发展需要,还是落实立德树人与五育并举任务的时代发展需要,更是学校育人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探索以“五育并举”与“五观引导”为宗旨,构建大运河文化育人体系及大运河研学课程体系。本研学课程跨越小学、初中与高中三个学段,包含大运河的博物馆研学、历史研学、科技研学、遗迹研学、民俗文化研学等五条路线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运河文明史就是运河城市发展史。大运河与沿岸城市是一体同胞、唇齿相依的。对于运河城市,它们或是由于运河开通而直接完成了自身的“城市化进程”,从默默无闻的农村或普通市镇发展为具有相当规模或中心意义的大城市;或是借助大运河的综合功能超越了城市已有的规模与局限,使城市在空间、人口等方面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许多城市的命运与大运河的兴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运河城市的主要功能在于推动内部的循环与交流,这在客观上有助于使中国社会因为更广泛的交流而成为一个内在联系更加密切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13.
大运河民歌指流行流传于大运河船民、渔民和沿线居民中的民歌俗曲.这些民歌俗曲的传播接受,以大运河为依托,具有因河而生、依河繁衍、沿河流转的特征.大运河民歌是大运河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蕴含着大运河沿线区域的风土人情与民众的精神信仰、生活方式等内容.大运河民歌是宝贵的文学文化遗产,重视、加强大运河民歌的整理研究,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可以助力大运河沿线地区打造最富文化内涵、最具地方特色、最具观赏价值的大运河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实现大运河文化资源整理研究与开发利用的多赢.  相似文献   

14.
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创新是当下文创产品设计的方向,文创产品是一个宽泛丰富的概念,从传播、传递文化内涵的角度来说,在产品设计上的思维模式也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本文是三篇有关大运河江苏段城市文创产品设计研究系列论文中的一篇,以大运河城市新晋历史文化名城——高邮为例,尝试提出一个县域小城市的文创产品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大运河是中国传统文化闪亮的名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2021年南京博物院联合南京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举办了“大运河文化进校园”教学设计比赛,笔者的参赛设计获评特等奖与“2021年度南京博物院馆校合作优秀案例”。在教学设计和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大运河文化与高中历史教学内容联系甚广,可以利用大运河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契机,  相似文献   

16.
<正>在古代,陆上运输只能依靠人力和畜力,不仅运量有限且速度缓慢,更令人头疼的是费用和消耗还特别大。所以,在古代,人们运送物资,通常都会选择水路。而大运河便是水路运输中的一条“高速公路”。“大运河”的缘起一提到大运河,我们立马会想到京杭大运河。但实际上,大运河不仅仅指京杭大运河,还包括浙东运河、隋唐大运河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泛动画在广告宣传、军事演示、节目包装、科技展示、模型玩具、医疗教育等方面均能够相互融合,在我们的生活中涉足范围十分广泛,这种发展趋势是数字技术与动画艺术的成功结合。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本文结合数字媒体时代泛动画的发展及大运河苏州段文化遗产的保护,对苏州大运河遗产展示馆进行虚拟动画的设计与制作,既研究了泛动画产业对我国动画产业建设的重要作用,又揭示和展示了大运河遗产所蕴含的杰出的普遍价值以及深层次的中国文化特色并将之传承后代,意义深刻。  相似文献   

18.
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随之,"大运河"成为热词,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数量明显增加。从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始算,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已逾2 500年,在漫长的历史中,修整、改造、疏浚、开凿新河道不断,直至清康熙中才形成今天的绝大部分为人工河道的大运河的格局。大运河沟通中国五大水系,纵贯华北平原与江南地区,深度融入中国社会历史的演进过程,影响深远,包涵了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水利、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19.
作为线性文化遗产的中国大运河及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青桐 《文教资料》2008,(18):59-62
本文首先阐述了线性文化遗产的新概念,论述了线性文化遗产和文化线路作为新型世界遗产种类已经受到国际社会及专家的认同和关注,进而论证了中国大运河所体现的线性遗产特征,提示了它代表着人类的迁徙和流动,代表着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最后对德国中上游莱茵河河谷、法国米迪运河、加拿大里多运河三种河流遗产作出系统的比较研究,指出中国大运河与它们在遗产类别上的复杂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大运河(常州段)乡土文化主题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为例,剖析了大运河场景开展研学旅行课程的优势,提出了课程资源梳理、学科间衔接、融合理念渗透等设计思路,分步骤探索了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选择和课程组织实施三大实践环节,并从课程体系构建、资源库建设、保障机制健全等方面提出了课程设计建议与未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