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进行叙述、描写、评价、凭吊、抒怀的诗歌,一般称为怀古咏史诗。由于是以历史作为诗人感情的载体,史情紧密结合,因此广义上又称为咏史诗。怀古咏史之作在魏晋甚至更早一些时候便已产生,到了唐代蔚然成风,出现了刘禹锡、杜牧等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怀古咏史诗成了诗歌海洋中一朵耀眼的浪花。根据诗歌表现的意旨,怀古咏史诗可分成三种类型。下面就具体谈谈。  相似文献   

2.
研究咏史诗首先要对它作出相对明确的界定,然而学术界对咏史诗与怀古诗及咏怀诗的关系,争论颇大。不少学者以为,历史事实与历史遗迹两大创作触发点,是区分咏史诗和怀古诗的重要标志,其实怀古诗虽有自身特点,但仍属于咏史诗中的一种特殊形态;而咏怀诗与咏史诗虽有交叉,却异大于同,是两种不同的诗歌类型。咏史诗是诗人受历史信息触发而创作的以史实为题材,表现个人情怀的诗歌。  相似文献   

3.
正在中国这个诗的国度里,诗与史的结合是诗歌不断走向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便产生了咏史诗这样专门的诗歌类型。咏史诗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叙述、凭吊、评价或借国家兴亡寄托个人怀抱的诗歌。咏史诗滥觞于秦汉时期,而唐代是咏史诗创作的成熟与繁荣期。咏史诗的内容分为述古、怀古和史论史评三类:述古多  相似文献   

4.
[定位 ]李白怀古诗《越中览古》鉴赏。语文实践、探索侧重于把握中国古代怀古咏史诗的一般写作特点 ,尤其是通过古今对比抒发感慨、寄以情怀的艺术特色。初步培养学生鉴赏怀古咏史诗的能力。[切入 ]1 .学生对中国古代怀古咏史诗的基本感知。以“我所熟悉的怀古咏史诗”为主题 ,课前布置学生理出已学过或未学但熟悉的部分怀古诗作 ,熟练背诵之 ,并就对此类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2 .怀古咏史诗与写景抒情、咏物言志等类诗的最大不同在哪里 ?[探究 ]1 .将在课前布置的作业“我所熟悉的怀古咏史诗”在课堂上背诵、交流。 (这方…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咏史诗所表现的并非单纯的怀古、崇古意识,而是意图使历史的光芒进入并照亮现实,将古人的事迹纳入现实性语境当中,以古现今。陶渊明怀古是以古人的境界来反衬自己的情怀,以古人的穷通得失之际遇抒发个人出处仕隐的志趣。这些作品对历史人物活动的复现,是借历史以保存现实,隐喻地展现了自己的情操与思想。诗中之古以现实之今为背景,古人其实是现实人生的镜像,虽日怀古、咏史,实质乃为咏怀。  相似文献   

6.
陈子昂是初唐以前咏史诗创作数量最多的作家。其咏史诗主题内涵全面深刻,继承与开拓有机统一,拓展了咏史诗的诗体功能和题材空间。这和其“兴寄”论密不可分。从创作风貌上讲,其咏史诗呈现出恢复魏晋风骨,同时又开拓唐音;悲慨的情感与深入的理性相统一的特征。尤其是其怀古类咏史诗打破了传统的否定结构模式,一改悲观虚无的历史消极情绪,为怀古注入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使怀古走向与咏史体式的融合。综合来看,他应是古代咏史诗史上贡献很大的作家。  相似文献   

7.
咏史怀古已成为古代文人借古抒怀,倾诉内心世界的言说方式之一。走进异彩纷呈的咏史诗,可感悟古人凝结于其中的生命体验。文章从咏史诗的内容、表现手法、情感类型等入手,探讨咏史怀古诗鉴赏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研习《西塞山怀古》,体悟其深沉、含蓄的情感。2.通过对《与诸子登岘山》《咏怀古迹》等诗作的回顾,展示怀古咏史诗的一般结构,并总结归纳咏史诗的一般表现手法、技巧,把握咏史诗的大体步骤。3.以小结出的知识,指导学生阅读2008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登金陵凤凰台》。【教学方法】研读、讨论、启发。【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朝代更迭,盛衰无常,名人辈出……这流变的历史,自然成为历代文人的兴感之由,于  相似文献   

9.
正台城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台城唐·刘禹锡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从题目看,两首诗均为怀古咏史诗。所谓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以历史事件、人物、陈迹为题材,引发出对自己身世或时局的共鸣,或借古  相似文献   

10.
南朝咏史诗不仅数量较多,超越前代,亦有像颜延之这样的优秀咏史作家。更为重要的是,南朝咏史诗表现出前代所无的新特征;怀古诗的形成与成熟,“赋得”题咏史诗的出现与创作,咏史乐府创作题材的女性化与趋同化。南朝咏史诗的贡献在于,确立了咏史诗以悲为美的美学特征,在贯穿古今时空的古迹场景的描绘中去追寻历史古人的咏史怀古模式,否定结构,对诗作形式作了自觉探讨,为唐代咏史诗的繁荣作出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左思有《咏史》诗8首,胡曾有咏史诗150首。朱自清曾云:“咏史之作以古比今,左思是创始人。”胡曾的咏史诗作为唐诗顶峰之后的余波,虽无太高的思想和美学价值,但它们大量评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常为后世讲史演义小说所引用。这就是我选它们作为突破口,探讨咏史诗的特征及其与怀古诗之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怀古咏史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它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历史故事,古人事迹,历史遗迹等的描述,借以表达作者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从而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所谓“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是也。例如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就是通过对古都金陵的核心——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的描写,来寄托诗人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的。  相似文献   

13.
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文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咏史怀古之作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诗经》中就有歌咏古代先王事迹的诗篇,经过历代诗人的不断实践探索,咏史诗创作取得了不俗的艺术成就。宋代咏史组诗徐钧《史咏集》,作为一部独立具体的咏史文本,有其独特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明代历史演义中的诗词大部分是咏史诗,这些咏史诗绝大多数是七言绝句。本文主要以《新列国志》为对象来研究这一现象。从内容上说,这些七绝大部分都是议论性质的咏史诗。从作者来看,历史演义中咏史诗的署名有时是不可靠的,这尤其以冯梦龙的《新列国志》为甚。文章从我国古代悠久而发达的咏史诗传统和历史类童蒙读物的普及两个方面解释明代历史演义中出现大量咏史诗以及多用七绝咏史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许奉恩是晚清典型的幕宾文人,其《兰苕馆诗钞》中收录了64首怀古咏史诗。他的怀古咏史诗类型多样,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诗中主要体现了三重人生境界:沉沦幕僚之境渴望相识知音;穷困位卑之时期待著述自解;现实无望之际追求隐逸超脱。其诗作具有独特的审美范式:主体意识浓厚;客观叙事与小说家笔法相结合;意象凄凉"硬语盘空"。  相似文献   

16.
杜甫的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的驱使下,对动荡社会现实的切心关注,他以史为镜,观照现实,将历史和现实加以沟通,或借古讽今,或咏史抒怀,充分借用古人古事将其难以直说的隐忧与深层思考,用艺术处理,以怀古的形式体现出来,将怀古咏史上升到睿智的哲理高度,涵融着作取鉴资治的警世史论和讽谏意图,具有显豁的伤今情调和深层的历史感,有着明显的超前意识和鲜明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7.
范崇简(1757-1840),为南通范氏诗文世家中期最有成就的诗人。受文字狱及时代风气影响,怀古咏史成为其诗歌重要主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其怀古咏史诗的研究,窥知其文字背后的深刻内蕴。  相似文献   

18.
【阅读导引】怀古诗多是由作者身临古迹后而作,"古"是指古迹,"怀古"是指登临历史遗迹,触景生情,抒发感慨。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登临古迹、凭吊古物,吟咏历史故事,评价历史人物,为文学史留下一首首不朽的怀古诗篇。诗人借助时空的穿越,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或感叹人世无常,表达了对自我、对社会、·  相似文献   

19.
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塑造了华夏民族的怀古崇古心态,而以儒道为主的古代文化及宗法制度下的先祖崇拜则强化了此种心态。这种心态已成为文人的集体无意识,潜藏于他们的文化心理中。古代丰富的史学著作提供了咏史怀古的大量史料。而“主文谲谏”、“比兴”的诗学精神,独特的时空观,封建专制性的文化语境,以及古代士子的现实境况、孤独意识等,促使他们带着强烈的怀古心态走向咏史怀古。这些因素促使了咏史诗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杜牧的诗歌包含着浓郁的怀古意识,其咏史诗最直接鲜明地体现了诗人的怀古意识。表现为三点:一是王朝更替、世事变幻之叹;二是论述了历代宫廷政变、王朝覆灭这类重大政治事件,指出帝王将相的穷奢极欲、贤愚不分是导致悲剧的主要原因,并借此对悲剧里的"红颜祸水"表示了惋惜同情;三是针对历史上的著名战役展开议论。此外,杜牧的感怀诗、交游诗、赠别诗亦融史于诗,大量引用史事典故加强时事论证,歌颂帝王将相、前辈英雄的功勋事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